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宋代 安道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安道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译文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革命的狂风暴雨震荡着蒋家王朝,百万将士渡过长江天险,直捣黄龙。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虎踞龙盘的帝王之城南京啊,今天的面貌胜过往昔,这天翻地覆的变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不可学那割据长江南岸,建立割据势力的霸王项羽。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不断地变异、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安道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注释

钟山:《江南通志》:“钟山在江宁府东北,一曰金陵山,一曰蒋山,一名北山,一名元武山,俗名紫金山。周围六十里,高一百五十丈。诸葛亮对吴大帝云:钟山龙蟠,指此。”此处用作南京的代语。
苍黄:两解:一、同仓皇,慌张,匆忙,急遽失措貌。二、变化翻覆的意思。后因此比喻变化不定,反复无常。并引申为天翻地覆。这里苍黄就是仓皇,即突然的意思。
虎踞(jù)龙盘:形容地势优异。
慨(kǎi)而慷:感慨而激昂。
宜将剩勇追穷寇: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把敌人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掉,不要留下后患。
剩勇:形容人民解放军过剩的勇气。
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
沽(gū)名:故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猎取名誉。
霸王:指楚霸王项羽。
天若有情天亦老:借用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诗句“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原句的意思是,对于这样的人间恨事,天若有情,也要因悲伤而衰老。这里指自然界的运行都是有规律的,新事物终究会取代旧事物。
人间正道: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沧桑:《神仙传》记载:女仙麻姑对另一仙人王方平说,他们相见以来,东海已经三次变为桑田。沧海大海变为桑田,这里比喻革命性的发展变化。

安道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创作背景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令全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于4月23日占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首都”南京。毛泽东同志在北平香山双清别墅得到占领南京的捷报,心情振奋,写下了这首诗。

安道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赏析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钟山即紫金山,在南京市东面。苍黄同仓皇,状匆忙、急迫。指南京突然受到革命暴风雨的袭击,因为人民解放军的百万大军渡过了长江,占领南京。原来南京政府代总统李宗仁派邵力子、张治中等到北平去参加国共和谈,经过半个月的商讨,4月15日,由中共代表团提出《国内和平协定》,4月20日,南京政府拒绝接受。当时蒋介石苦心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人民解放军只用三天时间就冲破长江防线,占领南京,显得非常突然,故称苍黄。又,苍黄,还有由青色变为黄色的意思。所以“起苍黄”,又有形势变化,改朝换代之意。因此这句话是模状格,描写人民解放军很快占领南京;是借代格,借钟山来代替南京;是比喻格,用风雨来比战争进攻;是双关格,苍黄既指紧迫,又指变化。这一句用了四种修辞手法,又有大气磅礴的气势。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虎踞龙盘”讲南京形势优异。三国时诸葛亮看到吴国都城建康(在今南京市南)的地势,曾说:“钟山龙盘,石头虎踞,帝王之宅。”(《太平御览》一五六引张勃《吴录》)石头城,在今南京市西石头山后。“今胜昔”,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形势更好了。原来南京是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首都,反动政府在这里发号施令,危害人民。现在被人民解放军占领,成了为人民服务的大都市,自然胜过从前。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政府,是翻天覆地的大事。这里作“天翻地覆”,因为要与“虎踞龙盘”相对。“慨而慷”,感慨而激昂,指人民解放军终于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政府,这是他们和全国人民的心情共同感慨而激昂的。本于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这句原来先说“龙盘”,后说“虎踞”,现在把位置倒一下,“天翻地覆”,原来说“翻天覆地”,也把字儿倒一下,这是倒装格,适应律诗格律的需要。“慨而慷”是引用格。
  上面四句是历史纪实,着重叙述,写得有声有色,气势雄壮,凝聚着赞美歌颂的深情。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指出要将革命进行到底。这两句是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战略思想的集中表现,是全诗的灵魂。毛泽东一反《孙子》中所提“穷寇勿追”的旧说,进一步吹响‘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号角,一个“宜”字,显得洞察古今,果敢英武、坚决。用“剩勇”而不用”余勇”,不仅造语新鲜,更表明中国解放军尚有足够的力量去追歼“穷寇”。这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艺术化表述。接着又从反面总结了历史上悲剧人物项羽的惨痛教训,给读者以明鉴:“不可沽名学霸王”。一个“不”字,显得烛照幽深,清配理智、彻底。这一联从历史到现实,一反一正,饱含哲理,巧用典故,生动形象,告诫及时,教诲深远。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揭示不断革命、不断改革、不断前进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规律。“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出自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毛泽东借用它写在这首诗里赋予了新的意义:自然界四季变化,运行不息,使天地万物新陈代谢永不休止,这是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而不断向前发展,不断的革命和改革,正是人类社会的正常规律。这里清楚指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即国民党的覆灭和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的规律,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不仅这佯,而且也指明了前面所提出的“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论点是完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真理。革命人民响应毛泽东的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彻底消灭国民党反动派,正是行天下之“正道”,是完全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
  后面这四句是议论说理,是说:诸葛亮筹划通过三分割据来统一天下的策略是纡曲而行不通的,但他又像万古云天中独一的鸾凤,这是评论他才品之高。他跟伊尹、吕望比在伯仲之间;指挥若定,萧何、曹参都不及他。这几句都是议论,但都不是抽象的议论,一是结合隆中决策,二是结合云中鸾凤,三是结合伊尹、吕望,四是结合萧何、曹参。这样来立论,结合人或事来论,就比较具体。这首诗结合“剩勇”和“穷寇勿追”来立论,在“剩勇”里有春秋时齐将高固说的“欲勇者贾余余勇”的事,在“追穷寇”里针对当时有“穷寇勿追”的议论,这样结合具体的人来立论。“不可沽名”句里结合项羽失败的教训,和有人主张“和平”的虚名来立论,也都是结合具体的人事的,不是抽象的议论,所以是诗中的议论。
  本诗风格豪放,笔意雄奇,在艺术上值得称道的有两点:一是叙事与议论、诗情与哲理的完美结合,是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与诗人的多方智慧相结合的艺术结晶;二是典故运用生动贴切、深刻到位,使历史典故和现实斗争结合得恰到好处。全诗运用了七个典故,这首诗也是毛泽东诗词中运用典故最为绵密的诗作之一。

诗人安道的古诗

逍遥咏 其六

宋代 安道

何处堪依仗,经心便皱眉。世情多诡诈,业重信愚痴。

取次招他谤,违非不自知。貌恭无德行,祸福在修持。

宝月台次憨山老人梦游集韵 其二

宋代 安道

暮山万叠翠烟含,此夕登楼意渺然。兀坐四更方吐月,有人松下唤渔船。

耕图二十三首 其十六 登场

宋代 安道

红籼收十月,白水浸陂塍。酿熟田家庆,场新岁事登。

云堆香冉冉,露积势层层。劳瘁三时过,饔飧幸可凭。

薄幸 枫桥访旧不遇

宋代 安道

竹扉双扇,乍草没、银筝小院。赋别凤、三年萦系,鬓影欲吹尘面。

料有时,慵却金虫,愁浓不耐檀痕浅。待小叠蓉笺,重投鱼素,无奈蓬山更远。

怪巷陌,寻常境,翻误却、阮郎寻遍。尽晨钲频促,夜钟重打,做将离恨镕成片。

客衾温暖。怕青奴、梦醒微颦,款笑模糊见。空弹锦泪,染就江枫红茜。

集句 其九

宋代 安道

牡丹移向苑中栽,借得东风一夜开。

尽日君王看不足,芳尊宜命管弦来。

洛下女郎歌(红裳人)

宋代 安道

皎洁玉颜胜白雪,况乃当年对风月。
沈吟不敢怨春风,自叹容华暗消歇。

相家夜宴

宋代 安道

璧月未出金风凉,群乌哑哑鸣苑墙。
西山高居帝左右,北斗正挂天中央。
绣衣执乐三千指,朱火笼纱十二行。
坐待更阑宾客散,萧斋自炷辟邪香。

水调歌(题弩社头筹簇)

宋代 安道

都尉部千弩,旧事汉材官。连拳一臂三石,夜半破阴山。曾使中有扪足,造次摧坚挫锐,分白辱宠涓。省括一机耳,人未识黄间。
锦为标,虽有戏,技为难。疾飞两箭,兄挫齐夺姓名还。虎帐有筹第一,龙榜预占双捷,底事足荣观。未数蹶张辈,容易立朝端。

已卯六月二十七日早晚上梦中赋诗四句谩记之

宋代 安道

旅馆残灯客思深,笛声何处动乡心。明朝又买东吴棹,风景归来诧上林。

黄鹂绕碧树 宋宁宗后杨姓,画樱桃黄鹂图小横帧,次周清真韵

宋代 安道

春色迎人媚,珠帘玉苑,唱随朝暮。小印拈红,映修眉黛碧,染香纨素。

并肩笑语,指樱颗、宫砂柔绪。回倚槛、听啭双鹂,又喜和、鸣声煦。

此日杨家秀吐。尽欢娱、浣花无虑。且閒赋、试坤宁睿笔,清閟芳土。

谩使凤城麝霭,便洒得、韶光住。凭将丽景裁奁,翠华凝树。

恭挽崇庆州牧赠中宪大夫常老先生三首 其一

宋代 安道

辽海深无极,一望无涯涘。长白巫闾山,遥遥东西峙。

郁积与磅礴,生我常夫子。正气得之天,节概砺于己。

磨砺数十年,学而优则仕。甘棠荫充邑,弦歌遍闾里。

逆蛮肆跳梁,天兵下边垒。奉檄典粮储,愿为天子使。

妖气翳日月,祸变仓卒起。奋剑击凶酋,烈超介冑士。

致身报君恩,靡他诚自矢。取义与成仁,庶几无愧已。

至今昔岭间,杀气迷烟水。君灵何昭回,长庚此其是。

把酒奠秋风,魂兮归桑梓。忠孝既两全,谁云身己死。

恩恤祀昭忠,荣荫及孙子。千载永不磨,历历标青史。

偈颂十二首 其一

宋代 安道

隐山无量罪过,复被公安追到。要得重整颓纲,不免再升此座。

游天池山

宋代 安道

夙性爱丘壑,不惮穷跻攀。兹峰特神秀,上抗浮云端。

幽寻叹奇绝,俯瞰何其宽。同游六七辈,一一皆儒冠。

岚翠袭衣袂,风泉听潺湲。绝顶有巨石,平铺势团团。

天成几洼窟,奚用斤斧钻。冬夏水不竭,可以怡心颜。

泓澄映星象,风云常往还。古人善取譬,名曰天池山。

东望大瀛海,万里生波澜。中流屹孤岛,袤延若连环。

在昔富乔木,今见馀榛菅。我昔家上头,凝睇生悲酸。

马鬣委草蔓,岁久恐灭漫。春秋缺拜扫,于心曷能安。

繁华感畴昔,岁月如惊湍。人去山已空,野鸟鸣间关。

有时动归念,恨无双飞翰。叹息川路遥,跋涉诚艰难。

而我今白首,梦寐空盘桓。

秋晚出郭閒游

宋代 安道

尘中俗事海漫漫,暂出城闉借眼宽。沙麓去边群牧小,野云平处一雕盘。

残荷露水秋光晚,衰柳摇风古渡寒。此幅大年横景画,鲁冈图上似曾看。

书奏吟

宋代 安道

书奏南宫夜,孤忠秪自怜。此心惟报主,何语可回天。

驽力衰年后,鸿仪邃古前。谁知避人吏,抚枕一潸然。

送顾启姬北上

宋代 安道

一片桃花水,盈盈送客舟。
春来万物柳,叶叶是离愁。
顾我穷途者,逢君意气投。
烟虹时染翰,风月几登楼。
只合熏香坐,谁堪鼓市游。
燕台一回首,云白古杭州。

念奴娇·晓来雨过

宋代 安道

晓来雨过,正海棠枝上,胭脂如滴。桃杏不上来比似,信是倾城倾国。藏韵收香,谁能描貌,阁尽诗人笔。从教睡去,为留银烛终夕。不待过了清明,绿阴结子,无处寻春色。簌簌轻红飞一片,便觉临风凄恻。莫道无情,嫣然一笑,也似曾相识。惜花无主,自怜身是行客。

梅氏梅楼

宋代 安道

山云楼头彻夜明,天风吹下读书声。
劝君莫把离骚读,见说梅花恨未平。

赴任南礼部九卿会饯于万福庵次韵留别 其一

宋代 安道

五云回首望宸宫,感激皇恩覆载同。身比马牛难报主,心随江汉亦朝宗。

镐丰故拟周京重,礼乐亲知舜典崇。自是臣劳均出入,岂将鸿迹叹西东。

宫词(七首)

宋代 安道

花阴长日卧韩卢,闲看帘前燕引雏。
听得当家宣画本,君王要按美人图。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