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浣溪沙·江村道中

浣溪沙·江村道中

宋代 范成大

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
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不须飞盖护戎装。

范成大浣溪沙·江村道中译文

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
金灿灿的十里平畴,飘来扑鼻的稻香,红艳艳的木槿花开在农舍的竹篱旁,迎风摇曳的毛竹又青又长,青黄相间的累累山果,笑盈盈地挂在枝头上。
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不须飞盖护戎装。
秋天的早晨雾气渐浓,湿润的空气令人清爽。正午的薄云又遮住了太阳,更不用随从张盖护住我的戎装。

范成大浣溪沙·江村道中注释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畴(chóu):田地。
槿(jǐn)花:是木槿或紫槿的花。正因其多色艳,可做欣赏植物,也可以作为一种中药使用,同时可以食用。
飞盖:用以遮荫的篷盖。
戎(róng)装:词人当时为四川制置使,故戎妆出游,带有随从张盖遮荫。

范成大浣溪沙·江村道中赏析

范成大是一位热爱自然、热爱农村生活的诗人,他虽然“累官权吏部尚书,拜参知政事,尝帅蜀,继帅广西,复帅金陵”,但却对乡土具有一种赤子之心的感情,从“不须飞盖护戎装”一语来看,这首小令当写于戎马倥偬之中,写于他军旅生活的江村道上。
小令上阕写他在江村道上的所见:十里平畴,稻穗已黄,微风袅袅,送来阵阵新谷的芳香,而那素净的木槿花在农家篱笆前飘落下片片洁白的花瓣,丛丛的青竹间缕缕游丝正在秋天的丽日下闪着熠熠的金光,词人骑着马来到一处果木林立的山冈下,举头一望,满树果实累累压在枝头,有的还青绿未熟,有的则已经透着成熟的金黄。这三句诗是三个典型意象群,它把秋日农村的美景作了极其形象的概括,写出了江南农家的独特风貌,而且,富有视角的流动感和行踪的变化性,使读者随着诗人的马蹄“走马看花”地欣赏江村道上的一路风光,词人对农村生活与自然景物的热爱也便由这景物的描写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使读者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
下阕写词人在江村道上的感受。当然上阕也是词人的一种感受,但偏重于主观上的一种情绪的抒写:“浓雾知秋晨气润”,写出清晨在浓雾中行进的那种微妙的感觉:秋晨田野上往往飘散着浓浓的雾霭。古人说“一叶知秋”,殊不知浓雾亦可知秋,这种由艺术到哲理性的提炼为人所未道,因而显得非常新颖独特。雾浓则湿度大,湿度大则空气润。“秋晨气润”又是一句艺术性兼生活哲理性的概括,它毋宁是词人希望归返自然的象征。“薄云遮日午阴凉”是词人行于江村道上的又一直觉感受,它与“不须飞盖护戎装”相连,就具有了丰富的内涵:“薄云”就是一柄遮天盖地的太阳伞吗,有了这样的天伞,人就可以受用天然的荫凉,而避免酷日当头的曝晒,这比用车前的飞盖来遮阳要强似百倍。词人在这里好像也有一种寄托:归返大自然比之戎装事主要自由自在得多,小令的深层意蕴就在这里。

范成大浣溪沙·江村道中赏析二

上片三句词人以颜色变换为线索,先远后近,凝具匠心。第一句写远景,金灿灿的十里平畴,稻香扑鼻。第二句稍近些,红艳的木槿花后,有青翠的修竹在迎风摇曳。第三句写近旁的山坡上,累累山果挂满枝头,青黄相间,低头摇晃,招人喜爱。好一派丰收景象。充分体现了这位著名田园诗人在描绘江村美景方面的才华。
下片旨在写词人的旅途感受。时已初秋,晨雾渐渭,空气湿润,即使到了中午,因薄云遮日,也渐觉凉爽宜人。末句写词人舍车骑马,戎装而行,饱览这迷人的秋色,寄托了词人对于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词中描写了词人身着戎装巡行在“江村道中”所见优美的田园风光。一个秋天的早晨,词人戎装出游。江村的早晨,浓雾弥漫,秋气凉润。太阳出来后,浓雾散去,只见十里平川,稻谷飘香;村庄周围,槿花盛开,细长的竹枝随风飘舞;村后小山坡上挂满或青或黄的累累硕果,好一派喜人的秋收景象!词人一路巡行,兴致极高,走在太阳底下,连随从为他打伞遮阳他都不需要。作为一个负有守土重任的封疆大吏,词人在看到防区内这一派美丽而又丰饶的田园风光时,既充满了欣喜与热爱之情,同时也平添了保家卫国的信心和力量。

范成大浣溪沙·江村道中创作背景

范成大曾任四川制置使。南宋时,川蜀、襄汉和两淮为沿边重镇,与金国接壤,常须戒备。所以范成大在担任四川I制置使期间出游时常常要身着戎装。这首《浣溪沙》词大概就是词人在蜀中所作。

诗人范成大的古诗

燕子坡

宋代 范成大

大山如墙缺,小山如冢累。
众山直下看,方知此峰危。
木末见夔峡,一沟盎春泥。
中有天下险,造化真儿嬉。
峰顶不满笑,舟中鬓成丝。
登高尚超览,况乃绝俗姿。

乙巳十月朔开炉三首 其一

宋代 范成大

石湖今日开炉,纸窗银白新糊。童子烧红榾柮,老翁睡煖氍毹。

中秋后两日,自上沙回,闻千岩观下岩桂盛开

宋代 范成大

金粟枝头一夜开,故应全得小诗催。
篮舆缓缓随儿女,引入天香洞里来。

菩萨蛮(寓直晚对内殿)

宋代 范成大

彤楼鼓密催金钥。沉沉青琐重重幕。宣唤晚朝天。五云笼暝烟。
风急东华路。暖扇遮微雨。香雾扑人衣。上林乌满枝。

题开元天宝遗事四首 其四

宋代 范成大

剥啄延秋屋上乌,明朝箭道入东都。宫中亦有风流阵,不及渔阳突骑粗。

送陆务观编修监镇江郡归会稽待阙

宋代 范成大

宝马天街路,烟篷海浦心。
非关爱京口,自是忆山阴。
高兴余飞动,孤忠有照临。
浮云付舒卷,知子道根深。
是说云门好,全家住翠微。
京尘成岁晚,江雨送人归。
边锁风雷动,军书日夜飞。
功名袖中手,世事巧相违。

再赋简养正

宋代 范成大

南北梅枝噤雪寒,玉梨皴雨泪阑干。
一年春色摧残尽,更觅姚黄魏紫看。

四时田园杂兴·其四十四

宋代 范成大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雪寒探梅

宋代 范成大

酸风如箭莫凭阑,冻合横枝雪未乾。
吴下得春元自晚,那堪天与十分寒。

方竹杖

宋代 范成大

竹君个个面团团,此士刚方独凛然。外貌中心俱壁立,任从痴子削教圆。

西山有单鹄行

宋代 范成大

西江有单鹄,托身万里云。
猥为稻粱谋,堕此鸥鹭群。
朝游枫叶杪,暮宿芦花根。
怀安浦漵暖,忘记云海宽。
忽有孤征鸿,惊飞落江滨。
眼明见黄鹄,邂逅倾情真。
羽毛虽不同,意气颇相亲。
言鹄有六翮,何不高飞翾?
水鸟不足群,朝暮徒嘲喧。
相将乘风去,一上盘秋旻。
渴饮颢露滋,饥吸晴霞暾。
方知翅翎俊,可以凌埃尘。
东风昨解冻,春光暖如薰。
阳鸟当北乡,行止儵已分。
傥欲相逐去,关山隔吴秦。
两鸟竟分飞,鸣声动行人。
岂不有岁晚,鸿当复来宾。
但愁山海阔,岐路多纠纷。
复来失故道,那得相知闻。
鸿归有俦侣,鹄住长悲辛。

晓泊横塘

宋代 范成大

短梦难成却易惊,披衣起漱玉池清。
遥知中夜南风转,汹汹前村草市声。

天都峰

宋代 范成大

维帝有下都,作镇此南国。
孤撑紫玉楼,横绝太霄碧。
晶荧砂窦红,夭矫泉绅白。
晴云无尽藏,竟日袅幽石。
诸峰三十五,离立侍傍侧。
会稽眇小哉,请议职方籍。

次韵徐廷献机宜送自酿石室酒三首 其二

宋代 范成大

清绝仍香如橘露,甘馀小苦似松肪。官槽重浊那知此,付与街头白面郎。

次韵王正之提刑大卿病中见寄之韵正之得请归四明并以饯行

宋代 范成大

名卿绪前辈,风格如玉山。累累培塿中,见此高孱颜。

揽辔累思归,无人解縻贤。飘飖驾柴车,浮云视朱丹。

向来小病恼,体力今已安。胡为犯风雪,江湖行路难。

呼酒煖征衫,宁计斗十千。倡酬悔不数,长怀悲短缘。

离合固常事,匆忙增惘然。浩荡海山春,登临想臞仙。

笑我守荒径,老茧深裹缠。拟题忆鄞句,思咽冰下泉。

迟公寄新作,使我头风痊。

与正夫朋元游陈侍御园

宋代 范成大

沙际春风捲物华,意行聊复到君家。年年我是曾来客,处处梅皆旧识花。

官减不妨诗事业,地寒犹办醉生涯。城中马上那知此,尘满长裾席帽斜。

杨少监寄西征近诗来,因赋二绝为谢。诗卷第

宋代 范成大

柴门重客醉中归,尚忆挥毫索纸时。
何物与侬供不朽,西征卷首石湖诗。

南徐道中

宋代 范成大

生憎行路与心违,又逐孤帆擘浪飞。
吴岫涌云穿望眼,楚江浮月冷征衣。
长歌悲似垂垂泪,短梦纷如草草归。
若有一廛供闭户,肯将篾舫换柴扉!

书浯溪中兴碑后

宋代 范成大

三颂遗音和者希,丰容宁有刺讥辞。绝怜元子春秋法,都寓唐家清庙诗。

歌咏当谐琴搏拊,策书自管璧瑕疵。纷纷健笔刚题破,从此磨崖不是碑。

明日大雨复折赠再次韵

宋代 范成大

一天云叶翳朝霞,风卷泥沾不惜花。群玉山高春好在,人间烟雨暗千家。

范成大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772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