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怡亲堂四时诗为临川程潜麟赋 其二

怡亲堂四时诗为临川程潜麟赋 其二

明代 倪谦

白纻新裁换越罗,仙郎能舞又能歌。晚来侍寝频挥扇,但觉凉生枕簟多。

诗人倪谦的古诗

刘主静学士题墨梅见寄因次其韵以复四首 其四

明代 倪谦

蓬莱春日暖,金鼎待盐梅。早践台衡地,调元酌斗魁。

次韵董廷器闺情 其十一

明代 倪谦

散步苔阶晚饭馀,月华如昼列星疏。碧天多少南征雁,若个能传万里书。

和内阁李学几赏花诗 其八

明代 倪谦

省药元超百卉芳,几年寥落喜归常。几逢圣主垂情眷,花被天工着意妆。

壶谱雅歌鸣鲁薛,诗盟高会及江黄。太平宰辅仙儒辈,自合公馀醉玉觞。

次韵董廷器闺情 其六

明代 倪谦

白汗凝珠拭素巾,垄头麦熟又尝新。锁窗倦绣停针线,蛱蝶飞来最恼人。

爱溪诗为江右刘仲穆赋

明代 倪谦

环溪风景好,遗爱在儿孙。载酒船犹系,垂纶石自存。

常教高柳护,忍使别流浑。无限羹墙感,难忘罔极恩。

雪坡为顾维周赋

明代 倪谦

六出纷纷费剪裁,侯门深积静无埃。一帘梅月朝犹在,满地梨云晚未开。

坐想琪花敲玉斝,行看珠履散瑶台。雅怀对此多清赏,司马应专作赋才。

九月十日王祭酒鸡鸣山登高分韵得日字

明代 倪谦

昨朝属重阳,阴雨何濛密。今晨忽晴霁,仰面见白日。

浮云喜尽敛,四野青山出。司成重佳节,招邀登崒嵂。

遥指鸡笼巅,兹焉遂閒逸。极目骋遐瞩,一览风景悉。

仰瞻宝公塔,俯憩瞿昙室。坐听颖师琴,泠泠鼓清律。

张筵对黄花,酒泛金尊溢。况我八九人,俱是清閒秩。

缅思陶渊明,东篱兴高率。周雅咏凤凰,唐风歌蟋蟀。

若复不尽欢,转盻流光失。胜会苦难常,后继安可必。

明年知谁健,莫厌杯行疾。

于景瞻以闺情和予梦中之作少寓热中之意因效颦以复十首 其十

明代 倪谦

只愁金剪割离肠,恩宠难凭苦不常。已愧短檠墙角弃,何时游鲽海东洋。

西池草堂为周仪宾英璧赋

明代 倪谦

西池池上草堂幽,门对波光一镜秋。门宅也知同杜甫,观鱼聊复似庄周。

怀人高兴歌沅芷,玩世閒情狎海鸥。白藕作花真可爱,家声无忝绍前修。

刘主静学士题墨梅见寄因次其韵以复四首 其一

明代 倪谦

故人天上客,遥寄一枝梅。问是谁知己,鳌头旧大魁。

章方伯尚素家山十景之四 其四 雪岭归樵

明代 倪谦

薄暮深林雪后天,野樵归担耸寒肩。野残白鹤山头雪,斫尽青松岭上烟。

短笛数声离谷口,长歌一曲到窗前。清音入耳忘尘虑,閒咏丁丁伐木篇。

和胡鍊绣衣昭君词 其五

明代 倪谦

鸟声愁听不如归,此地忻无杜宇飞。玉漏宁闻催晓箭,翠裘空念警宵衣。

银釭兰烬嘘晴焰,石鼎茶烟飏煖霏。眼盻宫车劳望幸,回思往事总成非。

次韵董廷器闺情 其八

明代 倪谦

破愁曾借步兵厨,一枕浑忘醉梦馀。鹦鹉无端却饶舌,鬓云低挽独踌躇。

芦滩水禽图

明代 倪谦

清霜乍落边风高,鸿雁南征吹羽毛。长天飞尽楚江晚,冲烟几点投衡皋。

山骨孤奇水痕落,晴沙一片平如削。虞机良少菰米多,任尔从容饮还啄。

饮啄知谁伴寂寥,黄芦白苇声萧萧。危梢半折蘸寒碧,雪花不向波间消。

收拾秋容入毫素,应使弋人何所慕。夜月西楼过数行,秪恐随群破汀雾。

题奚官调马图

明代 倪谦

不是奚官不敢骑,自缘龙骨世间希。琼林宴罢游春陌,应使人誇匹练飞。

和胡大宁悼亡诗韵

明代 倪谦

瓶沉簪折事希奇,造物年来颇见欺。白发几茎添短鬓,青灯一点照孤帏。

梨花梦断春归早,桃叶歌残月上迟。昨夜有人弹别鹤,隔墙粘弄不知谁。

和王廷器检讨夕宴李挥使东轩诗三十首 其二十五

明代 倪谦

斗室幽清自不群,日华常映海东云。日煤入鼎浮香篆,蛇腹横琴散断纹。

每喜三冬频会友,谁云一饭敢忘君。却怜月夜霜华泠,涷损琅玕瘦几分。

送支立司训京闱较艺毕还毗陵

明代 倪谦

麟经褒贬究宣尼,较艺京闱属命题。深院下帘朝品藻,明窗批卷晚然藜。

桂香偏喜从人折,日色宁教过眼迷。乡榜已开公道显,此行清誉许谁齐。

题过廷章所藏钱惟心墨竹石

明代 倪谦

箨龙叶战风泠泠,满耳秋声生翠屏。便好参差裁绿玉,九苞鸣凤在虞廷。

挽萨侍郎琦

明代 倪谦

翰苑编摩二十年,容台典礼荷乔迁。为臣报国才须尽,哭子还乡病已缠。

四尺孤坟嗟自掩,一椷遗藁竟谁传。可怜宦达俱成梦,追忆平生倍怆然。

倪谦

倪谦

倪谦(1415年~1479年),字克让,号静存,南直隶应天府上元(今江苏南京)人,原籍钱塘(今浙江杭州)。正统四年(1439年)进士,授编修,曾出使朝鲜。天顺初,累迁至学士,侍太子于春宫。后主顺天乡试,因黜权贵之子,被构罪戍边。成化初复职,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谥文僖。天资聪颖,记忆力特强,有《朝鲜纪事》、《辽海编》、《倪文僖公集》等传世。► 331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