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龙眠书舍

龙眠书舍

明代 倪谦

四檐古木数椽居,一点寒灯半夜书。载酒岂无人问字,到门时有客巾车。

碧山雨歇朝吟后,石榻云开午梦馀。闻说昔贤勤学处,或从长白又匡庐。

诗人倪谦的古诗

寄邹廷璋 其一

明代 倪谦

几年书剑客京廛,扫尽溪山水共烟。今日南湖应改色,翠篷添只醉渔船。

南郊草堂为陈天锡赋

明代 倪谦

选胜南郊结草堂,幽清绝似午桥庄。
林鸠唤雨山光暝,畦稻舒花水气长。
携酒秋清观纳稼,杖藜春晚看条桑。
粢盛献享修祠罢,合族筵开乐未央。

于景瞻以闺情和予梦中之作少寓热中之意因效颦以复十首 其八

明代 倪谦

一刻千金孰与偿,瑶琴无复凤求凰。妾心有似池中藕,虽断柔丝绾更长。

行人成君始终寄江夏胡先生诗二首用韵寄荅 其一

明代 倪谦

乘舟仙客汉川回,枉示封题手自开。凤髓龙团劳远寄,建溪顾渚不须猜。

莲塘水阁画

明代 倪谦

曲曲阑干面面风,危楼半堕水晶宫。清香何处浓薰酒,一色芙蓉十里红。

世医堂

明代 倪谦

一家医术妙通神,心地俱怀利济仁。肘后方书传父祖,囊中药物备君臣。

丹砂夜伏芙蓉鼎,红杏春铺锦绣茵。试问白头无恙客,几多先世受恩人。

和内阁李学士赏花诗 其三

明代 倪谦

三种天葩各献芳,策名容可袭凡常。锦拖宫样袍初制,玉琢琼华带始妆。

放蕊竞当炎夏赤,托根终近省闱黄。颜红更爱群仙侣,沾醉瑶池阿母觞。

和王廷器检讨夕宴李挥使东轩诗三十首 其七

明代 倪谦

开轩待月费吟思,诗律曾推一字师。宴乐尽

于景瞻以闺情和予梦中之作少寓热中之意因效颦以复十首 其六

明代 倪谦

又逐鸣鸠到耳傍,青春背我去堂堂。谷风自昔歌葑菲,泾渭相形益可伤。

集陶挽王守正主事

明代 倪谦

东方有一士,委情在琴书。清飙矫云在,婉娈憩通衢。

羁鸟恋旧林,息驾归閒居。步步寻往迹,浪莽林野娱。

有子不留金,嘅然念黄虞。校书亦已勤,出则陪文舆。

荏苒岁月颓,指景限西隅。一朝长逝后,壑舟无须臾。

谁云其人亡,至德冠乡闾。生有高世名,过此奚所须。

幽室亦已闭,精爽今何如。千载拊尔诀,言尽意不舒。

永思堂为钱唐朱彦明赋

明代 倪谦

椿萱嗟已零,棣萼继凋丧。永佩过庭继,无复倚门望。

始赖伯氏存,亦祔泉台葬。子立复何依,旦夕增悽怆。

皇皇没世悲,耿耿终天怅。愿继守厥身,名宗庶能亢。

陪祀三陵倡和诗四首 其三 入山用林字

明代 倪谦

同寅二三友,联镳陟嵚崟。郁郁龙虎地,苍苍松桧林。

爱日丽中天,宝殿光流金。三陵若鼎峙,永镇坤维深。

圣灵仰在天,何以致居歆。虔恭相明祀,精白惟此心。

为江阴伍教谕题葡萄三首 其三

明代 倪谦

玉露承金掌,溥漙下碧虚。内园知此味,应赐马相如。

扈从谒陵十咏 其四 寝园祗谒

明代 倪谦

翠树重重宝殿开,五云常日绕蓬莱。才趋玉座函香进,忽报黄麾导驾来。

下辇还须中使引,合班不待礼官催。鼎湖怅望飞龙远,空抱遗弓泪满腮。

赠济川杭上人还京 其一

明代 倪谦

残冬分手向郊坰,路入重山挹翠屏。上谷已游秦郡县,燕然曾访汉碑铭。

朝来清供苍龙钵,雪后归装白马经。行触禅心总诗趣,吟成莫惜寄边亭。

送徐瑄御史按蜀

明代 倪谦

绣斧分巡出凤池,使星五夜拂参旗。岷峨江水元通楚,邛笮民风旧近夷。

谕蜀岂劳司马檄,入夔应忆少陵诗。临岐不尽同年意,伫看澄清体睿思。

次韵于景瞻秋怀五首 其五

明代 倪谦

愁边得句口能占,荼蓼亲尝味转甜。风挟尘沙欺病目,雷驱山雨扑穷檐。

秋来倍觉丹心壮,老去频看白发添。喜决天池无限水,不令辙鲋一毫沾。

览秀舫分题得番阳湖

明代 倪谦

番湖风静水无波,此日曾乘画舫过。万顷天光澄素练,一拳山色涌青螺。

朗吟赤壁苏仙赋,閒和沧浪孺子歌。佳胜经行宜纵览,应知清兴倚篷多。

于景瞻以闺情和予梦中之作少寓热中之意因效颦以复十首 其五

明代 倪谦

千金不惜买文章,永巷秋深灏气凉。若得重瞳亲一顾,含羞谁引驾车羊。

题竹石山鸟

明代 倪谦

楚江暮雨迷苍梧,淋漓绿玉烟模糊。巢深何处宿鸾凤,声断不闻啼鹧鸪。

一竿湿重欹疏翠,山骨巉岩露鳌背。孤仓特立此栖身,何异幽人独沉晦。

昂头缄啑常忍饥,羽毛应待朝阳晞。明看旭日放新霁,一任长空万里飞。

倪谦

倪谦

倪谦(1415年~1479年),字克让,号静存,南直隶应天府上元(今江苏南京)人,原籍钱塘(今浙江杭州)。正统四年(1439年)进士,授编修,曾出使朝鲜。天顺初,累迁至学士,侍太子于春宫。后主顺天乡试,因黜权贵之子,被构罪戍边。成化初复职,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谥文僖。天资聪颖,记忆力特强,有《朝鲜纪事》、《辽海编》、《倪文僖公集》等传世。► 331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