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舟中送顾别驾述夫还姑苏三首 其三

舟中送顾别驾述夫还姑苏三首 其三

明代 欧必元

几载看花倚药栏,东邻觞咏共盘桓。愁中送客诗逾苦,江上携尊别更难。

解缆催潮醒卯酒,临岐分袂怯春寒。别来倘听儿童语,半是吴音半粤看。

诗人欧必元的古诗

宫怨二首 其一

明代 欧必元

银汉清秋夜正长,天街寒色白如霜。妾身愿托长门月,夜夜应随玉辇光。

羊城八景为胡方伯先生题 其五 景泰僧归

明代 欧必元

梵音寂寂昼漫漫,古寺清幽夏亦寒。不住拟修居士业,也应人羡宰官看。

题王山人隐居

明代 欧必元

十亩园居枕海滨,清泉白石自为邻。朝朝閒把钓竿去,不是风波江上人。

重阳前二夕扶胥舟中赋得橹摇背指菊花开

明代 欧必元

秋水自潆洄,潮生去棹催。但逐青枫冷,遥见黄花开。

霜华侵澹月,香气扑馀杯。回首思三径,鸣榔送酒来。

孤鹄篇四章

明代 欧必元

有鸟有鸟,出于琼林。何以求之,中道酸辛。朝鸣共雄,惠此好音。

爰居爰止,玄圃之岑。

有鸟有鸟,越生四雏。虽则四雏,匪我鸣鸒。漱芳茹实,雍雍瞿瞿。

瞿瞿伊何,邦家之需。

大火既烈,有实其离。爰启我堂,我樽我罍。青青子衿,揖让先后。

介我眉寿,饮我□□。

何以献之,玉斗金卮。何以祝之,松柏为期。何以颂之,于万斯年,为母是师。

梁元襄闭户年馀专精内典诗以讯之

明代 欧必元

谁家居士卧祇园,有相人间骨尚存。对面九千犹是壁,回头一望已非幡。

刚肠久欲超真界,文字何须问法门。大道圆通元不碍,与君相对各忘言。

何太学招同明府张公光禄王公饮海珠寺

明代 欧必元

尼珠曾现海遐荒,况有招提在上方。取醉不辞光禄酒,披襟时散令公香。

天边暝色迷欹岸,窗外潮声送夕阳。江夏最怜鹦鹉赋,莫教人笑祢衡狂。

初入罗浮山径 其二

明代 欧必元

登高聊骋望,磴道转逶迤。何石非三岛,无花不四时。

篆符分竹叶,仙鸟啄灵芝。倘问长生诀,应寻华子期。

狭客行赠周生

明代 欧必元

家住淮阳边,门临广陵水。潮生乘月沉浮槎,暮去朝来空复尔。

有时或度紫霞桥,有时更出长干里。相逢尽道狭邪游,黄金勒马锦缠头。

挥鞭调笑吴姬醉,荡舸何须问越讴。少小离家三十载,桑田恐已变沧海。

逢人往事不须谭,唯有乾坤双眼在。

题册中四画送方比部之金陵 其一 珠浦云帆

明代 欧必元

仙航箫鼓逐潮开,珠浦津头夜月催。万里海门秋色早,乘槎疑自日边来。

送梁体照入试春宫三首 其二

明代 欧必元

苍虬紫气动星辰,谁辩雌雄匣里新。神物有期终自合,一时雷雨满延津。

二十三庚

明代 欧必元

芳草湖边日日青,美人一水隔盈盈。美回兰芷愁湘浦,何处春光忆帝城。

月魄有时看缺满,人间何必较阴晴。无言会着空华意,共證如来了此生。

送王山人德操还姑苏 其二

明代 欧必元

花开三月春,柳赠一离人。别听鹧鸪曲,归应麋鹿亲。

工诗缘骨瘦,买药益囊贫。倘订游吴约,枫桥愿结邻。

送王山人德操还姑苏 其一

明代 欧必元

探奇趋石室,有约问罗浮。岂谓寻仙杖,翻成访戴舟。

身依行客苦,情为故人留。语及经时别,中年怕远游。

杂诗十九首 其十五

明代 欧必元

海风吹腥膻,秽气满原野。行子寒无衣,夜宿长城下。

胡笳不断哀,听之泪盈把。战气夺九边,空嗟俦侣寡。

九日石龙舟中同诸子赋

明代 欧必元

探奇诸子兴何豪,秋水兰桡许共操。为访名山元在望,非关佳节不登高。

东篱未许酬黄菊,北海应凭醉浊醪。向晚江心明月上,天风疑泛度仙涛。

送刘季德应选北上十二首 其六

明代 欧必元

流水高山总有情,君家夙擅刺桐声。凭挥一曲离鸾操,奏入南薰答圣明。

初入白石山寄怀杨荆州天培

明代 欧必元

千层紫气拥云浮,夹道长松径自幽。未论青山怀谢朓,且看黄绢识杨修。

标题绝壁悬天外,名姓磨崖在上头。若道衡阳无过雁,八行谁为寄荆州。

羊城八景为胡方伯先生题 其三 越台秋月

明代 欧必元

陆贾城高五岭连,蛾眉新月斗婵娟。时人莫漫誇盈缺,留得清光万古圆。

明妃曲二首 其一

明代 欧必元

瀚海寒生带夜霜,月明笳鼓益凄凉。听来似和琵琶曲,莫是金舆降未央。

欧必元

欧必元

欧必元(一五七三—一六四二),字子建。顺德人。大任从孙,主遇从兄。十五岁为诸生,试辄第一。明思宗崇祯间贡生,年已六十。以时事多艰,慨然诣粤省巡抚,上书条陈急务,善之而不能用。当时缙绅称之为岭南端士。尝与修府县志乘,颇餍士论。晚年遨游山水,兴至,落笔千言立就。必元能诗文,与陈子壮、黎遂球等复修南园旧社,称南园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罗浮草》、《溪上草》、《琭玉斋稿》等。清郭汝诚咸丰《顺德县志》卷二四有传。欧必元诗,以华南师范大学藏清刊本《欧子建集》为底本。► 418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