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庞尚鹏
莫叹归来早,那堪远别离。凤城春草绿,偏忆旧游时。
登大梁城楼
绕郭星河入望频,上方台殿迥无尘。鸡鸣紫陌千门晓,雨过平原万草春。
天际彤云长捧日,楼头青鸟欲依人。前朝第宅今何处,惟有棠梨岁岁新。
立秋值七夕同乡燕会酬和卢方伯
白头相聚浣花村,坐久浑忘苜蓿盘。万树秋声回落日,九天凉雨送清尊。
鹊桥缥渺银河路,庭竹萧森绿雪轩。此日纷纷论乞巧,天工沉默总忘言。
赠武将军枉驾敝庐和卢方伯
推毂曾闻国士风,请缨何必羡终童。六韬肯负登坛志,百战还收靖海功。
幕府论兵推上将,金戈回日扫群雄。春随马足临江浒,千树榴花十月红。
姜女石
独立风涛咽海濒,梦回空见月重轮。六宫粉黛秦楼夜,谁望沙丘一怆神。
次韵答张印江同年
五云楼阁凤翩翩,握手相看各问年。兰省才名称独步,汉京岐路愧相先。
采风重见天台月,浸兴遥歌白雪篇。立马津亭长北望,嶶音频遣寄江边。
陈鹤山荣寿冠带
人间何处觅蓬莱,壶里乾坤日月开。壶主恩深长望阙,杏园春早独登台。
朝看綵服青山秀,夜宴瑶池北斗回。却笑浮名羁汉署,何年携酒对三槐。
早起用韵 其一
梦里乾坤何处静,纷纷局面还谁胜。东园曙色天欲明,翩翩蝴蝶穿花径。
次韵闻西北边警 其一
朔风飘紫塞,羽檄动高秋。幕府传新令,胡儿饮上流。
严城环虎帐,永夜察旄头。何日枭残虏,降旗满戍楼。
园池偶述
曲径高斋净不尘,百花红紫雨中新。相看自笑门如水,犹有园亭富贵春。
次韵答弼唐兄
罢钓空江水绕矶,无鱼偏载月明归。东陵已卜宜瓜地,谁向青门问布衣。
独坐和卢方伯
世局纷纷变,斋居总不知。青春忙里过,白日静中移。
鸿鹄翔千仞,鹪鹩恋一枝。此心忘去住,面壁得吾师。
次韵酬和关紫云过访草堂
平生文藻擅江东,犹向青山访谢公。彩笔凌云誇作赋,石亭移榻笑书空。
竹梧池馆寒烟碧,风日桑榆照照红。怅望西京谈往事,数声羌笛月明中。
赠翰林王忠铭省觐还海南
晓传温诏下承明,昼锦宁亲出凤城。捧檄正悬忧国梦,望云长忆倚门情。
瑶池天近恩波阔,琼海春深爱日生。莫向周南叹留滞,早期勋业著西清。
陈丹泉枉顾别后寄怀
东山曾订十年期,翠竹江村入梦思。世路正怜投檄早,故园偏恨见君迟。
牢笼天地心犹壮,呼吸烟霞鬓未丝。欲向云房借飞舄,便从华岳访希夷。
中秋良会客有不待月而别者
庾亮多秋兴,高怀向晚开。酒深人渐散,天远月徐来。
瑶草千茎露,彤云百尺台。嫦娥能共醉,徙倚夜徘徊。
入山海关
辽阳新草未抽芽,关上红梅满树花。塞外风烟原自别,从来春早是京华。
和罗古墩怀寄
立马当年问故山,曾看飞雪满蓝关。曾家更觉青春好,看剑宁忘白日閒。
岩壑有天堪倚望,风云无地可追攀。年来坚向丛林卧,目断江亭倦鸟曾。
山居避俗二首 其一
避秦休问入桃源,避世何须金马门。欲访草堂何处是,石桥流水百花村。
次韵答朱镇山尚书
长淮曾共听飞涛,此日征途赠佩刀。给饷未论萧相国,临边空忆霍嫖姚。
榆关风急龙沙远,北斗霜横塞雁高。天上尺书频遣问,敢辞行役叹贤劳。
度岭谒张文献次韵
立马重登丞相祠,岩头高阁五云垂。中原早识胡雏乱,大驾何劳蜀道思。
天送荆州风雨梦,世传金鉴帝王师。虬松似指长安路,岭上年年发北枝。
庞尚鹏
(?—约1582)广东南海人,字少南。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授乐平知县,擢御史,出按河南、浙江等地,搏击豪强,吏民震慑。嘉靖四十四年,在浙江推行一条鞭法,为一条鞭法之始。隆庆元年,迁大理右寺丞。次年,擢右佥都御史,兼领九边屯务。诸御史督盐政者以事权被夺,起而攻之,斥为民。万历四年起故官巡抚福建,拜左副都御史。忤张居正罢归,家居四年卒,谥惠敏。有《百可亭摘稿》。► 211篇诗文
寄赠佘侍御家居八韵
自检二首 其一
村居感事寄所知
次重阳韵答王总制时闻捣巢大捷晓发巡河西
诗柬不书名
癸酉中秋忆前辛酉兹夕锁院校文
春夜大雷雨和杨馆宾
詹道长抗疏还闽作此讯之詹令予邑有声
对新月怀卢方伯往金山登高
和杨生早春试笔闻新雷
次韵答欧崙山
秋日溪山野望折简邀同游
和谭别驾用杜律秋兴韵四首寄怀刘跃衢年兄
陪陈忠甫饮谭别驾宅用韵
夏日园中
怀六榕寺塔
望西樵和卢方伯
予适诵诗一鸟久立花间不去
村居和卢方伯
渔家乐和黄东明
偶有异闻作此发浩叹
赠何广文之任乐昌
次韵酬和戴筠台太守
闻宫车晏驾怆然书感
残年写怀
赠筠台戴太守还闽
七夕前二日检佛书寄怀卢方伯
村居杂言 其一
忆亡弟次韵
延安清凉寺次壁间韵时闻西警
端州积雨潦大涨有司供亿纷然民甚苦之
新岁却贺客和卢方伯
题天伦乐事图中画紫荆芝兰钓渭水皆异景也其兄弟一门雍睦各取号于 ...
先君讳日
人日会酌书怀
与苏近斋年兄对榻话旧二首 其二
用韵酬同年云明府同窗吴秀才
春日寿家慈用韵
弼唐兄寒月远游用韵怀寄
读卢方伯著作篇有述
陈右崧大守将赴京过予晚酌
周云谷枉顾别后寄怀次韵
对客夜谈
登六合楼
葺先人别业
寄谭见日
宁夏秋日纪怀
望白云寄城中诸公
猫卧花下石山
别孔临干凡六年偶泛舟过桥下望水竹新居勃然有怀
次樊北莱督学感秋韵寄怀
次韵酬苏眉山寄赠
登王屋山时朝廷遣官特祀 其二
南园会棋用韵
泰和别陈养兰先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