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书与士瞻上人十首

书与士瞻上人十首

元代 仇远

倦游嬾著小乌巾,短发丝丝雪满簪。
短手拈书聊慰眼,转头忘事太无心。
笑他杜老频看镜,爱我昭文不鼓琴。
喜有山林方外友,时攜佳纸索新吟。

诗人仇远的古诗

寄周吉卿

元代 仇远

怀土怀居小丈夫,首丘只觉老心孤。
须营浙右归耕地,五福星明正照吴。

闻金之一邓牧心叶去文皆羽化山中

元代 仇远

独居学道坐柘禅,鹿豕交游七十年。
鹿以幻躯当雨雪,终无虚腹坐神仙。
平生文字知谁爱,老死山林绝可怜。
他日钱塘耆旧传,三高宜入画图传。

予自存博解印归乡心日夜相趣古人有名山川处

元代 仇远

业风宦海足波澜,常忆西湖南北山。
熟处肯忘生处乐,别时虽易见时难。
奉亲还舍君先得,投檄归田我未閒。
漫说桃源人迹绝,故园松菊半荒残。

秋晚斋居

元代 仇远

奇字生来识不多,莫烦载酒日相过。
廊空尽有叶堪扫,门冷浑无雀可罗。
肯为功名亏道义,常因课讲费吟哦。
苔荒茅屋归期远,细雨檐花且醉歌。

三叠

元代 仇远

禁酤限十日,忘何能几何。
流光徒荏苒,老眼自挼莎。
江浙归心切,山林醒眼多。
富家忧劝率,役后欲重科。

酹江月(梅和彦国)

元代 仇远

探春消息,觉南枝开遍,北枝犹阙。越女娉婷天下白,堪与冰霜争洁。孤影棱棱,暗香楚楚,水月成三绝。行云不动,素波轻浣尘袜。
回首雪里关山,玉龙吹怨,似替人幽咽。溪上园林应满树,一径莓苔萦折。金马疏篱,玉堂茅舍,终是风光别。寻花欲语,对花却又无说。

中秋待月不见 其一

元代 仇远

期修玩事在杭州,月夕那知常滞留。月有侯芭常载酒,惜无李白共登楼。

蛩催织妇贫非懒,云掩霜娥老似羞。应笑山翁痴守待,满身风露冷貂裘。

书与士瞻上人十首 其八

元代 仇远

倦游懒著小乌巾,短发丝丝雪满簪。信手拈书聊慰眼,转头忘事太无心。

笑他杜老频看镜,爱我昭文不鼓琴。喜有山林方外友,时携佳纸索新吟。

追和陈去非宣和甲辰重九韵

元代 仇远

世态炎凉不足忧,吾生赢得日优游。
九日忽惊枫叶落,百年几见菊花秋。
忘形诗酒新丰客,满目溪山古溧州。
闻道市桥骑马滑,山公归醉得无愁。

酬邓山房尊师

元代 仇远

山房閒伴白云栖,琴不须弹听者稀。
北道主人新拜号,西湖隐士旧传衣。
粤亡未合鸱夷去,蜀远难随杜宇归。
亦欲共君联石鼎,龙头豕腹怕相识。

和子野郊居见寄

元代 仇远

因子洮湖归钓鱼,西湖我亦念吾庐。
途穷但觉知心少,性直由来料事疏。
爱把琴弹招隐操,忍拈笔写绝交书。
人间喜怒须臾事,暮四朝三任众狙。

次萧饶州韵

元代 仇远

谦谦贤在守,止止乐閒居。
健笔凌三谢,高风继二疏。
家犹传故笏,梦不到安车。
何处溪山好,相从结草庐。

次西和韵

元代 仇远

贫是儒家事,生平畏四知。
灯花空送喜,瓶粟不供炊。
湖海心终在,田园计未迟。
愿同华山叟,驴背倒能骑。

示沈道人

元代 仇远

有涯本无涯,后觉即先觉。
名利念既轻,生死路不错。
棋枰几胜负,只看末一着。
寄语耽酒人,饮时自斟酌。

渡越

元代 仇远

苍烟迷古道,白水满平畴。
落雁湘湖月,孤砧粤树秋。
壮心消蜡屐,老泪入貂裘。
市饮成凄断,何人识马周。

道场山

元代 仇远

山行龟背路羊肠,伏虎禅师古道场。
伏木阴中安御座,白云堆里抚僧床。
勺泉清澈涵秋味,尖塔孤撑界夕阳。
笑月亭空人影散,松风和雨动天簧。

州厅设醮即事

元代 仇远

去岁今朝六月六,暮雨倾盆风拔木。
今岁公宇醮祈晴,昼日当空生暑溽。
羽士宣词官吏拜,灯烛荧煌香馥郁。
须臾黑云西北来,如盖如轮覆厅屋。
电驱霹雳掣金蛇,檐溜奔腾泻银竹。
帏屏掀开旛幢飞,卷尽香灰吹灭烛。
天威震怒莫敢喘,谢罪怔营虞褻渎。
少焉雨止凉飕飕,天气如秋失中伏。
四郊大田多黍苗,一片潇湘接湖洑。
村夫中庭涕泗下,归闻野老吞声哭。
只恐戢戢生鱼头,何止广文饭不足。
天心仁爱子勿忧,府公移文行振粟。
古言大雨不为灾,云雨须臾手翻覆。

予久客思归以秋光都似宦情薄山色不如归意浓

元代 仇远

威凤巢深林,神龙潜巨壑。
泥涂困蝼潜,城市防弹{矢敫}。
小草不自贵,已铸出山错。
岂知甘苦淡,有味俱不恶。
霜降水泽枯,岁晚木叶落。
荣枯识寒暑,是非悟今昨。
不见粘壁蜗,甘以退为乐。
二休行且三,可但耐辱莫。

答陈宗道见寄 其二

元代 仇远

怀人耿不寐,一夕三四起。江东暮云合,渺渺隔秋水。

遗我诗两章,意古音粹美。敢谓义熙馀,及见黄初体。

君閒耻食粟,我出惭为米。流品夐不同,黄河贯清济。

读陈去非九日诗

元代 仇远

忆得甲辰重九日,宣和遗恨几番秋。
蒋陵依旧西风在,一度黄花一度愁。
仇远

仇远

  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353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