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奉酬高廷评谡苑 其三

奉酬高廷评谡苑 其三

清代 屈大均

一笔书兼画,时时逸势飞。丁真还永草,吴带复曹衣。

纨扇人争得,银钩世所希。丹青能教我,当作陆探微。

诗人屈大均的古诗

春日怀白华园

清代 屈大均

樱桃花发吴溪香,客里看春黯自伤。可怀海燕差池羽,挟子翻飞归画梁。

我家远在番禺县,此日春人事游宴。翡翠城边柳正垂,琵琶洲畔莺初啭。

旧栽梅树玉堂边,我母折梅大士前。松风隔水吹朝梵,山月含霜炤夜禅。

一别乡园经四载,浮云舒捲瀰沧海。五色明珠不肯投,千金匕首依然在。

纷纷天下逐雌雄,安期枉去说重瞳。仙人本为苍生出,大道难令浊世容。

楚客空知笑衰凤,叶公不解好真龙。徘徊歧路将何适,采采芳兰三叹息。

弱弟虽承菽水欢,鲜民未尽耕渔职。鸿雁飞飞向塞天,谁怜落羽屡惊弦。

弋人应念衔书苦,万里飘零非偶然。

送沙子雨往安南

清代 屈大均

闽粤奇人沙起云,茫茫浮海凌秋雯。扬帆直入大鳅腹,晞发欲就扶桑暾。

琉球日本一再至,萨摩长揖诸郎君。倭奴宝刀日在手,暹罗火春时濡唇。

片脑炎油结欢好,红毛白丹通殷勤。长沙石塘逐潮势,诸番往来犹苦贫。

身与人鱼互出没,昆崙舶小波长吞。掣鳌欲学古公子,射蛟不数飞将军。

东西二洋若平地,蓬瀛诸岛诚微尘。舍舟忽然辞海若,日南首路摩金邻。

前年已抵交阯界,鬼门关阻愁逡巡。有兄久为安南客,白头未归含酸辛。

脊令急难冒凶险,禦侮欲批修蛇鳞。古森先谒四峒主,山深箐密防狉獉。

摩挲铜柱古斑驳,伏波血汗馀苔文。马流丁口尽汉种,黄褟一一神华民。

麋泠双女化燐火,西屠诸王无馀魂。蛮逻至今畏新息,岁时腠腊陈椒芬。

匍匐不敢庙门入,国王徒跣先其臣。白马衔中亦有庙,象来蹴踏身俄焚。

文渊威灵亘绝徼,中华长城凭一身。交人亦尚汉冠带,虽然被发知人伦。

裒衣广袖耻左衽,旃裘不肯同吐浑。君行喜得暂束发,网罗马尾重包巾。

光光髻子叠纱帽,纵横玉簪含花薰。大樾国中奋才藻,侏离酬和宁无人。

美娘香蜡日膏沐,素趺乱踏桃花梱。媚人更多鬼子女,鬒发苦拭杯盘银。

君行见兄即返马,此邦淫蛊多妖氛。男女同川兼鼻饮,伤无礼义教持循。

谁当恢复此疆土,三百年来哀沉沦。三杨王通罪莫逭,王者无外宁不闻。

金标岂是南极界,象林忍使茅长分。夷椎踉跄畏铁骑,巨象丘山偏崩奔。

交鎗宁如我长技,丛雷大炮摧千群。君行更为熟形势,为图山川穷嶙峋。

唐蒙奇道在掌股,邓艾裹毡当有神。竻竹之城难负固,铜柱易折如枯薪。

先臣文简与文敏,两公硕画行须遵。招降兼用邳离策,还同永乐重平陈。

倔强自娱亦已久,逋诛宁识天朝恩。与黎皆在我心腹,虽有血气殊尊亲。

虎豹累朝驱未得,魑魅随在皆甘人。君今盛夏触炎暑,钦州取道沿江濆。

帆扫牙山行十日,笑冲烟瘴香氤氲。丈夫万里若几席,倏忽即可穷九垠。

鸿蒙爵跃恣所往,列子御风随天轮。浮游直出天地外,猖狂岂暇忧迷津。

况乃居之亦何陋,夷中尽可图功勋。猿狙既好周公服,未应犷悍长难驯。

祖宗郡县旧赤子,弃若弁髦伤吾仁。彼中已尝被声教,夫子犹能尊大绅。

居行且与说词赋,挥洒翰墨争清新。镇蛮铜鼓尽作铭,大书一一传九真。

素馨 其一

清代 屈大均

无钱花亦买,暮暮上头来。香得双鬟吐,光含片月开。

珠珰争大串,茉莉让重台。细草穿灯好,枝枝照酒杯。

渔歌子 其二

清代 屈大均

夹浦夭桃树树斜。一湾不见一湾花。云带岸,水侵沙。

白鸥多处有人家。

一落索 落花二首 其一

清代 屈大均

消受春光无几。流莺催尔。无端开落太匆匆,枉去争红紫。

苦被东皇驱使。梦中相似,行云行雨总无情,教宋玉、空悲泪。

天净沙 塞上 八首 其四

清代 屈大均

千山已作边墙。长城更与天长。一望教人断肠。紫荆关外,茫茫只有牛羊。

东湖篇赠高明府

清代 屈大均

柳丝柳丝长复长,虽长难系紫虽鸯。虽鸯飞逐落花去,使我攀丝空断肠。

使君欲执虽鸯鸟,来向东湖临浩渺。更怜鱼尾红筛筛,不惜竹竿长袅袅。

佳人忽自罗浮来,中有梁陈多丽才。云霞被服三铢剪,蝴蝶文章五色裁。

风流携得诸伎乐,娥郎一曲传边朔。十番大小更誇人,诸童新就吴侬学。

使君渊雅最知音,邀下楼船更鼓琴。章句离骚殊未已,弦歌三百一何深。

公馀祗欲寻高士,荷叶荷花映人吏。著书却笑葛稚川,虚无但道神仙事。

后高凉曲 其七

清代 屈大均

蜃气苍茫望欲无,天边一道限门孤。蚌含明月浮沧海,珠鳖江中亦吐珠。

岭海

清代 屈大均

岭海炎蒸甚,秋分气始凉。无劳弃絺绤,此地少风霜。

赠王给事 其一

清代 屈大均

君家临大河,龙门仅数武。生长飞浮山,耕牧安瘠土。

西河溯遗风,咏歌三百五。小序乃国史,得失于焉取。

周南本根地,厥惟夏阳古。太姒窈窕姿,宫人所歌舞。

洋洋雎鸠篇,房中以为祖。君诗兼风雅,哀乐有规矩。

后妃与琴瑟,文王与钟鼓。文母墟墓存,再拜以依怙。

四雏操

清代 屈大均

嗟四雏兮二男二女,咸婴孩兮无知,未委兮其虎与鼠。

朝无食兮酸啼,数顾视兮筐筥。为廉士兮不仁,吾过高兮累汝。

彼墨台之殉洁兮,亦薇英之独茹。岂妻孥而同饥兮,为西山之土苴。

吁嗟乎,膏粱吾不知求兮,文绣吾不知与。徒著书兮满家,不能易兮一肥羜。

既遭时兮不祥,分吾生兮终窭。熬文章兮为糜,是吾心兮所组。

化呱呱兮为蠹鱼,饱六艺兮以孳乳。天下皆晦盲兮,吾多学兮焉补。

欲号泣兮困穷,天地岂吾兮公姥。彼鸱鸮兮肆虐,将切鸾皇兮为脯。

返岩穴兮深潜,与骨肉兮为土。已矣乎,孔雀爱其珠尾兮,山鸡惜其文羽。

宁网罗之见罹兮,不忍濡夫微雨。

赠陈药长

清代 屈大均

神仙中人谁不羡,羡子朱衣方拭面。点漆凝脂是右军,瑶林玉树如王衍。

日日弹棋用拂巾,时时作草多团扇。新诗更播宝安城,前辈风流不敢轻。

太白最能歌进酒,张衡还解赋同声。我过每谈风雅旨,三闾婉顺真君子。

谁道离骚乃变风,可怜忠原心无己。遗音千载有君知,日日弦歌是楚辞。

为言乃祖多忠愤,苍梧昔逐翠华迟。事去捐躯沉桂水,愁来作赋续湘累。

大节表扬犹未得,求予作传传京国。每闻人诵怀沙篇,感念先臣泪沾臆。

今朝娶妇思承宗,敬尔威仪玉帛从。婿如葛勃应无恨,女得陈丰复有容。

纱扇披时惊似月,香车乘处喜如龙。为君敬进新婚箴,性情之际难处心。

令祖争光同日月,慈孙继志在高深。燕婉定知长不惑,忠贞自此世相寻。

百字令 甲子元日,试桃杯,杯以匏为之,是魏里柯寓匏所贻

清代 屈大均

野亭春暖,喜雨声初歇,莺歌元日。满酌西王宜寿酒。

正有千年仙核。却是笙匏,天边独处,星宿同无匹。

椒花盛取,玉杯惭尔多质。

蚤共五色勾连,甘瓜子母,硕大成秋实。叶佐晨羞餐未厌,忘却盘无肥炙。

制就双卮,殷勤我友持作高堂物。小儿方朔,自今何用偷得。

满庭芳 奉答张桐君惠阳幕中见怀

清代 屈大均

堤接鹅城,桥横渔浦,渺茫尽是春烟。故人愁断,多为草连天。

谁料才华莫用,空趋府。蛮语年年,怀人句,花中华外,多少泪光妍。

情牵。教凤子,西从药市,东至香田。谩衔得相思,一一红笺。

此恨何时解释,垂白矣、犹自婵娟。明妃好,胭脂未落,青冢已凄然。

弱子

清代 屈大均

渊明怜弱子,戏侧有馀欢。欲授嬉春曲,先分守岁盘。

宜男多种草,待女更滋兰。未有田园业,遗安恐未安。

春从天上来 寿制附府大司马吴公

清代 屈大均

几载炎方。总两粤诸侯,师保堂堂。衮衣开府,彤矢安疆,五井星宿光芒。

笑汉时大长,逾百岁、魋结称王。我君公,但南方虎拜,东海鹰扬。

长随丽空双曜,作守日黄人,出入扶桑。沐浴精华,卿云葩烂。

更多倬彼文章。写五臣谟训,和骚雅,传与旂常。养群贤,看天冲舆卫,雷雨同行。

答吴巨手

清代 屈大均

白云何晶晶,倏忽归无形。尸居龙不见,与君共沉冥。

黄虞久已没,吾道难独清。深谷何逶迤,朱华含春荣。

采采以疗饥,将游太上庭。汤火煎太和,膏粱损奇龄。

浮沉日月中,人命如流萤。哀哉嵇叔夜,多才乃捐生。

尹君七十又一生日赠之 其三

清代 屈大均

老友真难得,其如相见希。已能三叟似,未即四翁非。

野鹿曾忘世,江鸥亦息机。年年花发候,貌与玉兰肥。

忆王孙 草

清代 屈大均

风吹一夜即萋萋。未到裙腰路已迷。肠断离人日向西。

带香泥。狼藉春光任马蹄。

乞砚行

清代 屈大均

羚羊峡东惟端溪,水岩之口临江低。石师匍匐下绝磴,中穿四洞先东西。

使君最嗜紫云片,脚踏青天割为砚。青花细细似微尘,蕉叶白中时隐见。

空濛雨气成黄龙,欲散不散浮水面。猪肝淡紫方新鲜,带血千年色未变。

中间火捺晕如钱,半壁阴沉望似烟。翡翠朱砂非一种,斑斑麻鹊点多圆。

斯是水岩石中髓,水之精华结渊底。就中纯粹含乾德,纷纷脂玉惭肌理。

入手温然煖若春,浮动心花兼意蕊。姑射冰凝总在神,昭仪膏滑那濡水。

玉骨虽刚按似柔,生气周身无不靡。鸲鹆何须活眼多,云霞亦是空天滓。

使君命匠细磨砻,中有三方最高美。其馀浸润水盘中,水碧金膏尽糠秕。

分我东洞一大脔,似方非方非石子。纵横六寸甚端厚,蕉叶青花相间起。

前者两片琢未成,赠我已与琼瑶似。使君割爱本非常,不贪为宝吾难已。

连城之璧妄希求,腼颜未免秦人耻。何物能为十五城,赋诗适自呈媸鄙。

使君作者本多才,笑我布鼓持当雷。不须狡狯凭诗笔,自有神明契合来。

屈大均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 527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