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永遇乐·璧月初晴

永遇乐·璧月初晴

宋代 刘辰翁

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璧月初晴,黛云远淡,春事谁主。禁苑娇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许。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
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缃帙流离,风鬓三五,能赋词最苦。江南无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空相对,残红无寐,满村社鼓。

刘辰翁永遇乐·璧月初晴译文

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璧月初晴,黛云远淡,春事谁主。禁苑娇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许。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
暮雨初晴,如璧的明月东升。云色如黛,淡淡飘荡在远空。这美好的春景,到底属于何人?故宫禁苑中一片微寒,西湖的堤岸倦慵暖温。前度刘郎如今又来这里,想不到变得如此冷寂岑岑。记得从前的元夜,车水马龙攘攘纷纷,凝香弥漫的尘土将道路遮暗。五光十色的花灯,把暗夜照得如白昼一样明灿。我总是没有什么心情,和人们携手同去赏灯观看。谁知道,上元夜也会禁止宵行,人稀烟断,满城凄风苦雨,愁云惨淡。
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缃帙流离,风鬓三五,能赋词最苦。江南无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空相对,残红无寐,满村社鼓。


犹记宣和旧日,直到南渡临安,上元夜依旧热闹繁盛如故。而今辛苦收藏的金石书画,几乎散失尽净。元宵佳节也无心打扮,任凭鬓发纷乱飞舞。写下感时伤乱的词章,最令人感到凄苦。如今江南也无路可走,我到处漂泊无寄处。就想起被叛军困在长安的杜甫,月夜里思念鄜州的亲人,这种凄苦的心境如今又有谁知否?空自对着昏暗不明的一盏残灯,长夜无眠,外面又传来满村的社鼓。

刘辰翁永遇乐·璧月初晴注释

注释
乙亥: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
李易安:即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璧月初晴:暮雨初晴,璧月上升。璧月,以圆形的玉比喻圆月。
黛云:青绿色像眉似的薄云。
禁苑娇寒:皇帝苑园不许宫外人游玩,故称禁苑。娇寒,嫩寒、微寒。
前度遽如许:意为再来临安时,局势变化如此之快。
香尘暗陌:街道上尘土飞扬,往来车马很多。
宣和旧日:指宋徽宗宣和年间汴京的繁华盛况。
缃帙流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意为在战争中流离失所,人已衰老,所作词反而更觉痛苦。缃帙,书卷。流离,散失。风鬟,头发散乱的样子。三五,指旧历正月十五夜。
江南无路:江南已沦陷。残钮:残灯。

刘辰翁永遇乐·璧月初晴赏析

此词一起三句,以对句写景,月明云淡,景色可嘉。然而一句抒情,“春事谁主?”问得突兀,实以伤心人别有怀抱,何堪对此。接着再写临安宫苑,湖堤天气,寒暖适宜,但却何匆匆乃尔,实悲叹春之易逝,国已沦亡。三接复以对句写香陌华灯之热闹美丽,一结又“长是懒携手去”。心情可知,痛何如之!上片最后“谁知”二句,在断烟禁夜气氛中,“满城似愁风雨”。这里是以景物作比喻。临安已沦陷,元朝统治者在彼发布命令,宰割人民,哪能不使人悲愤。这一句如似重槌,发人猛省。
下片首段三句与上片末句,似断实连,但却展开了对往事的回忆。“宣和旧日”,实指北宋。“临安南渡”,杭州变作汴州。“芳景犹自如故”,一总南北宋之繁华景象。又寓有不堪回首之叹。国事如此,是从大处着墨,而又系结合易安的身世来抒写的。因为李清照的《永遇乐》曾写“中州盛日”的情况,但南奔后,是“而今憔悴”。是如词序所云“又托之易安自喻”。“缃帙”下三句,记述易安南奔时书籍丧失,三五月明时感怀,写下很多“凄凄惨惨戚戚”的词,真是凄苦之至。“江南”下三句,再申述乱离流落之苦,用杜甫有安史乱中寄家鄜州的故事。无路可走,无家可归,苦情自不待言,而却以“此苦又谁知否?”反语出之,情更深痛,笔势陡起。一结“空相对、残釭无寐,满村社鼓。”极写一己之悲与他人之乐,和李清照的词是遥相承应,更有无可奈何之叹,哀惋无穷。
全词每小段都是先景后情,情景交织,疏密相间。两片末尾,均是大力铺写当时情景,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上片以此来勾起下片,下片末尾以景抒情,给人以无限回味。

刘辰翁永遇乐·璧月初晴创作背景

这首词,从词的前面序文里推知是作于公元1278年。因乙亥为宋德祐元年(1275年)。“今三年矣”,实为1278年,宋亡于1276年,这时已亡国二年了。易安南奔,犹存半壁。辰翁作词,国无寸土。说“虽辞情不及”,是谦词,“而悲苦过之”,是实情。

诗人刘辰翁的古诗

秋景 其二 鹭于飞

宋代 刘辰翁

鹭闲如可语,飞去复何图。但见振兮振,不知于此于。

难令公子浊,似是列仙癯。近逼孤云小,遥看点雪无。

沧洲何尔我,白发自江湖。风雨鱼歌外,玄真逝与俱。

菩萨蛮(丁丑送春)

宋代 刘辰翁

殷勤欲送春归去。白首题将断肠句。春去自依依。欲归无处归。
天涯同是寓。握手留春住。小住碧桃枝。桃根不属谁。

疏影(催雪)

宋代 刘辰翁

香篝素被。听花犯低低,瑶花开未。长记那时,炽炭围炉,瘦开换酒行试。党家人在销金帐,约莫是、打围归际。又谁知、别忆烹茶,冷落故家愁思。
闻道滕骄巽懒,今朝待檄与,翻云须易。白白不成,又不教晴,做尽黄昏情味。银河本是冰冰底。怎忍向、东风成水。待满城、玉宇琼楼,却报卧庐人起。

乌夜啼(中秋)

宋代 刘辰翁

素娥醉语曾留。又中秋。待得重圆谁妒、两悠悠。
向愁旱,今愁水,没中洲。看取明朝晴去、不须愁。

莺啼序

宋代 刘辰翁

闷如愁红著雨,卷地吹不起。便故人渺渺,相逢前事,欲语还己。凝望久、荒城落日,五湖四海烟浪里。问而今何处,寄声旧时邻里。
闲说那回,海上苏李。雪深夜如被。想携手、汉天不语,叫□不应疑水。待河梁、一尊落月,生非死别君如酹。望故人阁上,依稀长剑方履。
古人已矣,垂名青史,谓当如此矣。又谁料浮沈,自得鱼计。赏心乐事,良辰美景,撞钟舞女,朱门大第。雕鞍骏马番装笠,笑虚名何与身前事。区区相望,饿死西山,悬目东门,人生何乐为此。
古人已矣,天下英雄,使君与操耳。听喔喔、鸡鸣早起,屡舞徘徊,痛饮高楼,狂歌过市。苍苍万古,羲农周孔,文章事业星辰上,至而今、枯见银河底。笑他黄纸除君,红旗报我,为君助喜。

团景 月满团夜长

宋代 刘辰翁

尘世如天海,团团共月光。一轮团正满,百刻夜偏长。

端正惟三五,空明更十方。萃台犹卓午,梧井欲飞霜。

箭漏迷青海,阑干转上阳。雪痕留得在,何用促扶桑。

金缕曲(贺赵松庐)

宋代 刘辰翁

岁事峥嵘甚。是当年、爆竹驱傩,插金幡胜。忽晓阑街儿童傩,不为上元灯近。但笑拣、梅簪公鬓。莫恨青青如今白,愿年年、傩取东君信。巾未堕,笑重整。
他年不信东风冷。鼓连天、银烛花光,柳芽催迸。漫说沈香亭羯鼓,自著锦袍吟凭。待吹彻、玉箫人醒。不带汝阳天人福,便不教、百又余年剩。歌此曲,休辞饮。

踏莎行(上元月明,无灯,明日霰雨屡作)

宋代 刘辰翁

璧彩笼尘,金吾掠路。海风吹断掠台雾。无人知是上元时,一夜月明无著处。
早是禁烟,朝来冻雨。东风自放银花树。雪晴须有踏青时,不成也待明年去。

水调歌头(谢和溪园来寿)

宋代 刘辰翁

夫子惠收我,谓我古心徒。闲居有客无酒,有酒又无鱼。报道犀兵远坠,问讯陈人何似,陈似隔年萸。天壤亦大矣,知有孔融乎。
白雪歌,丹元赞,赫蹄书。洪崖何自过我,便作授经图。教我天根骑月,规我扶摇去意,餐我白芝符。从此须溪里,更著赤松湖。

烛影摇红·老子婆娑

宋代 刘辰翁

老子婆娑,那回也上南楼去。素娥有恨隐云屏,元是娇痴故。惊扇徘徊未许。耿多情、为谁堪诉。使君愁绝,独倚阑干,後期无据。有酒如船,片云扫尽霓裳露。他时与客更携鱼,犹记临皋路。因念南羁北旅。醉乌乌、凭君楚舞。问君不见,璧月词成,楼西沉处。

金缕曲/贺新郎

宋代 刘辰翁

携手登高赋。望前山、山色如烟,烟光如雨。少日凭阑峰南北,谁料美人迟暮。漫回首、残基冷绪。长恨中原无人问,到而今、总是经行处。书易就,雁难付。斜阳日日长亭路。倚秋风、洞庭一剑,故人何许。寂寞柴桑塞花外,还有白衣来否。但哨遍、长歌归去。尚有孔明英英者,怅孔明、自是英英误。歌未断,鬓成缕。

临江仙(坐悟)

宋代 刘辰翁

我去就他甚易,他来认我良难。悟时到处是壶天。古诗寻一句,危坐看香烟。
金玉满堂不守,菁华岁月空迁。从今饱饭更安眠。丹经都不看,闲坐一千年。

水龙吟·看人削树成槎

宋代 刘辰翁

看人削树成槎,布帆海上秋风浪。白头坡老,知津水手,倚桄榔杖。九点齐州,半生髀肉,烟尘苍莽。但北窗梦转,青阴满眼,抚陈迹、玩新涨。
世事艰难已遍,笑而今、不堪重想。龙筋虎骨,根深伏兔,擎空千丈。礼乐文章,终须梦卜,南人为相。问凌烟生面,他时仿佛,似何人像。

西江月·玉帐传心如镜

宋代 刘辰翁

玉帐传心如镜,青龙绕指成轮。尘中多少白头人。乾里寻壬难认。世事说来都了,鬼神见也须瞋。迷槎问我是何津。向道先生昼困。

周耐溪见访

宋代 刘辰翁

麦径萦纡缩寄蜗,传呼惊倒望前牙。能忘特进群公表,来访寻常百姓家。

草市波喧腾骑竹,柴门路隘簇鞍花。屏窥不信雌同甲,为倍高明两鬓萧。

夏景 云雨觉虚无

宋代 刘辰翁

天欲今朝雨,云如满八区。居然同愿望,如此竟虚无。

鹏运风犹黑,龙光电又驱。遂成神女梦,误拟阿香呼。

酷吏踰前憯,馀民绝望苏。皇心终不测,变化属须臾。

南乡子(即席纪游)

宋代 刘辰翁

去似赏花移。处处开尊亦不辞。梨栗又空醅又尽,方知。旧日骊驹劝客归。
归路月相随。儿子门生个个迟。坐久不知无可待,堪疑。向道儿痴直是痴。

谢客起早自嘲

宋代 刘辰翁

笔起春如海,辞穷客到家。敲门嗔不应,只是隔梅花。

寿王按察

宋代 刘辰翁

试手东南第一杯,江南知己是寒梅。山中四老衣冠起,野是诸生俎豆开。

天运又从今日始,江空如见古翁来。清平笑语皆文物,早起书云认鲁台。

摸鱼儿·懒能看

宋代 刘辰翁

懒能看、海桑世界,风花过眼如传。月明昨夜庭流水,天色朝来都变。尘石烂。铢衣坏,和衣减尽谁能怨。秦亡楚倦。但翦烛西窗,秋声入竹,点点已如霰。当年事,本是泗亭沛县。却教绵蕝成殿。暮年八阵那曾用,付与江流石转。前楚辩。今哨遍,是乌乌者灯前劝。乾坤较健。叹君已归休,吾方俯仰,种种未曾见。
刘辰翁

刘辰翁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491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