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区怀瑞
若从黄支来,照我崧台曲。天际陟松扉,流云快心目。
踏歌乳溜中,谷响时相续。莫更问花源,湖光醉酃渌。
送帅从龙之睢州判官 其一
卧辙酌君水,江清照箳篂。简书将短楫,千里不遑停。
托君棠芾下,何异棣华情。叱石驭仙羊,伐木歌同声。
谁蛩筼筜谷,灵籁比竽笙。翻思睢上月,遄作天中行。
迹与三载留,心为两地倾。安得叶县凫,还以慰怦怦。
过白业庵
门迎上沧水,檐挂老香云。隔岸归蒲供,重林隐梵文。
客寻鸥鹭迹,僧混鹿麋群。虽复嚣尘境,人天路自分。
虏陷昌平二首 其一
上谷千年戍,黄花六月天。金笳吅绝壁,雪帐漫平川。
苦战知锋尽,孤城岂瓦全。四郊多垒日,驱掠任腥膻。
为陶摇光寿毋 其二
笼窗十丈笋成龙,不学秦箫与葛筇。似有彩毫托符叶,清阴长映玉鹅峰。
送雷弈师还上杭
竹龙冉冉淩秋空,玉衣绿发负局翁。山中斧柯无甲子,但见橘叟如芝童。
千里鹤书辞越井,莫因桂月怜孤影。且随寒烧爇汀云,夜半氤氲下香岭。
陪程使君宿玉泉寺三首 其一
堆蓝天外隐松涛,十笏今看驻节旄。丹壁有梯镌日月,碧霏无梦洗尘劳。
虚传经论藏金刹,何似诗篇映玉毫。自倚绳床度遥夜,不知身傍法云高。
送西充李铨部赴阙六首 其一
峨峨铜梁,上拂井络。东束夔门,北跨剑阁。石擘五丁,鼎峙三国。
浚哲文明,光分于岳。
春日看治田舍
布谷晓周遭,春阴梦寐劳。扈人喧旧陌,馌妇饷东皋。
楚俗思篮辂,豳风咏索绹。何须听丁许,映日剪蓬蒿。
玉枝篷熊彬之夜坐
壶公如可寻,永夜栝枞阴。庭月漾于水,篱花光似金。
吏情付云柝,山意感风琴。乞子清泠散,醒予热世心。
奉送廉翁太公祖荣觐二首 其一
端溪千里写恩波,溪上流云答榜歌。溪去清风高岭峤,藏来副墨满岩阿。
预愁炙日褰帷远,伫忆行春露冕过。献纳中兴何所颂,应知乐职有中和。
孙子啬中丞招集
策府勋名逊不居,暂于花鸟待朋车。竹林且发阮公啸,濠上兼忘惠子书。
绝塞岂烦催玉虎,故园频见解金鱼。忧时久陨疮痍泪,得听流云乐有馀。
入度门
灵境在虚空,精蓝非有象。群峭郁草木,孤峰宛相向。
绀蛤启壁扉,青鹓矗波浪。晓云每四照,夕采倏万状。
入门罢经卷,耳目得恍旷。叩彼天人师,三车为之障。
白拂费言诠,反以驱尘妄。剖此何所归,一證雷音上。
观采野
啄耜□□□,于人哀更深。岂缘半菽饱,宁作一芹心。
率土皆炊玉,高天不雨金。无能持末劫,寇旱日相侵。
寄李本宁先生
四朝载笔冠鹓行,犹忆抽书在尚方。身托东山高泰岱,手披云汉出天章。
中原大雅谁司命,江左风流独擅长。抱道犹龙看变化,应图天马更腾骧。
即烦前席归宣室,暂许清斋寄太常。爽气蒋陵供拄笏,绿波淮水引行觞。
名山巳定千秋贵,学海从知百谷王。莫以续经疑晚世,骚坛终赖鲁灵光。
玉觞曲
婺光有石化海沤,相传门户通罗浮。玉妃手种三珠树,至今柏影覆炎洲。
羽使衔笺凤五色,麻姑引觞红霞藉。暂同堂背舞斑斓,应期瑶草千年碧。
白雪亭二首 其二
铜鐎一夜响千山,风雨氛熸尽百蛮。谁向巴渝赓白雪,雕坛元在紫云间。
陪程使君宿玉泉寺三首 其二
看山青眼久迷离,几月枯藤不自持。几象始窥金氆氇,俗情还净碧玻璃。
高峰寥泬秋声早,古院森沉夕梵迟。此际虚空无所著,劫尘抛与阿僧祇。
送弟叔永入北雍 其四
国之梓材,实储成均。以桢以干,为槱为薪。儒英有造,岁月为熏。
用享用宾,代侈其人。
沙头杂咏六首 其一
昨夜瞿塘下,轻舟但信风。晓云吹不散,飞入楚王宫。
十五夜病中望月
朝来销没意,那得采华流。强欲衔杯问,翻添伏枕愁。
仙歌通夕幌,图影遍芳洲。七宝真灵异,装成宛及秋。
区怀瑞
广东高明人,字启图。少有才,为辅臣赵志皋所重。天启七年举人,授当阳县知县。时县邑残破不堪,莅任后设义仓,兴学校,招集逃亡,民得稍安,有政声。后补平山令,告归。有《趋庭稿》、《游燕草》、《游滁草》等。 ► 201篇诗文
自阮溪溯西江夜宿
送弟叔永入北雍 其二
早春发金陵留别韩国博孟郁
过苍梧赠梁兆瑚明府 其一
寿邓玄度大参 其三
漓江口遣怀
人日酌荆门泉亭
寄六藏居士
寄韩孟郁易州学博 其一
送西充李铨部赴阙六首 其五
寄林迁之铨部 其四
答黄逢永 其一
寄林迁之铨部 其一
病起偶述四首 其三
将赴荆西孙伯观陆叔度载酒话别
题黄逢永薜蕊斋 其一
玉泉寺废钟
刘锐腾招同越使君过集园亭二首 其二
答陆叔度 其三
闽艚行
沮上吟四首 其四
答陆叔度 其四
题韩孟郁禺东小筑
沮上吟四首 其二
送熊博士羽人度海之文昌 其一
望郢中寇火二首 其一
答陆叔度 其二
与左法师订游罗浮
沮上遇雨口号二首 其一
群寇出栈背抚
发
十六夜帅从龙招集待月
寇后经慈化寺
度门礼秀师塔
郢中怀古二首 其一
过苍梧赠梁兆瑚明府 其二
与孟郁守岁绪仲宫谕斋中
石城乐六首 其四
桂树篇
送西充李铨部赴阙六首 其四
宿延寿寺
紫盖洞寻东旭不值
白雪亭二首 其一
赠紫盖寺衲子东旭
送西充李铨部赴阙六首 其二
送弟叔永入北雍 其五
病起种竹四首 其四
送熊博士羽人度海之文昌 其二
虏陷昌平二首 其二
棳刀石
寿邓玄度大参 其五
送陈集生太史还朝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