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七月六日韩孟郁招同龚安冶韩煦仲集梅花岭 其二

七月六日韩孟郁招同龚安冶韩煦仲集梅花岭 其二

明代 区怀瑞

竹西歌吹路,花逐宝城空。一片新秋色,平山落照中。

曝书他日兴,拂简此时同。莫负层台上,凄清起夕风。

诗人区怀瑞的古诗

崧台舟中立春 其二

明代 区怀瑞

地忆春盘处,重经二十年。狂添中圣里,愁尽小除前。

岸碧沾花胜,林香扑野筵。谁堪久蘋梗,飘泊卧江烟。

答黄逢永 其二

明代 区怀瑞

昔我友四方,古道交相勖。论撰砥世波,图书尚盈束。

自忝兰茝亲,变化昆山玉。玄精觌更远,探讨日不足。

今来宰百里,简澹惬幽独。惊烽避残甸,好鸟传空谷。

公馀理林壑,无暇窥瓶粟。吏道一何扩,封之乃局促。

珍重美人贻,冰心在琴筑。载此永德音,枫江醉酃渌。

解佩亭

明代 区怀瑞

解佩亭前秋复秋,潏香不断汉云流。似缘投玦江中尽,皋上应无神女游。

寻灿霞观

明代 区怀瑞

圆台一片绿,是否即餐霞。堑玉绕新砦,搴云覆几家。

桑田无火枣,菰饭岂胡麻。莫忆琪林旧,空香枳壳花。

寄韩孟郁易州学博 其二

明代 区怀瑞

诸生缝帐近皇州,仙客青毡亦壮游。仙上莫停鹦鹉赋,酒傍重贳鹔鹴裘。

南珠绕树光千里,北雁穿云响百楼。何用梦寻燕市月,与君歌筑话离愁。

甲子八月十四夜月食

明代 区怀瑞

月食秋将半,埋光及晓钟。潮停望舒御,桂尽吴刚锋。

掩抑悲银兔,清辉付烛龙。何由厉枉矢,夭鸟在高墉。

送黎缜之游临汀 其二

明代 区怀瑞

昔我赴幽燕,恰与春莺别。今来竹林下,还及嘤鸣节。

四载冰霜意,合并就炎热。何堪复赠君,远渚文无撷。

祖道一奚囊,分携三尺铁。鸟影去参差,帆光亦明灭。

湍响破南云,汀流几百折。谷风渐千里,迟日增悲咽。

寿邓玄度大参 其三

明代 区怀瑞

青琐曾高白下踪,每于封事答遭逢。廿年独有流云在,不负钟陵五里松。

自阮溪溯西江夜宿

明代 区怀瑞

云峰夕烟合,

病起种竹四首 其一

明代 区怀瑞

强起亦何事,开轩冰署西。花时红雨过,竹日翠云低。

砌忆龙孙迸,檐将凤尾齐。无因照藜火,待汝入青溪。

圣水寺

明代 区怀瑞

凤鸾千载后,鸽影见花宫。岫宿云绵薄,溪回石栈通。

金身丹碧化,肉翼梵仙同。自有僧祇劫,沧桑是此中。

阅城操

明代 区怀瑞

古人重设险,叠石岂徒然。计以守常逸,须令瑕者坚。

河山新百二,组练昔三千。势夺临冲上,机閒雉堞先。

九旗云外缀,万炬斗边悬。晓夜笳铙改,风霆矢石传。

生心知画地,传翼敢登天。今日龙渊引,无烦墨翟贤。

送帅从龙之睢州判官 其二

明代 区怀瑞

君本淡宕人,儒术世光大。著书亘六合,不足当函盖。

剑霓拂斗墟,蘋日浮江介。误膺州里选,乃课封疆最。

山水傲双驺,踪迹同方外。簪绂过蚊虻,所性轻尘壒。

虚将腐鼠嚇,对此鹓雏哕。去拥百城资,弩力千秋会。

送张云岊入堆蓝二首 其二

明代 区怀瑞

搴蓝成独往,疲梦一相从。恍是云中侣,因之谷口逢。

双缄漳水鲤,几尺葛陂龙。纵觅蒲鞭暇,秋来事事慵。

除夕和邃上人

明代 区怀瑞

流光宛如昨,已逼化工新。冉冉灯前梦,皇皇酒后人。

穷于炊减玉,悲是鬓添银。解识无来去,何曾恼幻身。

柴紫庵贻庸上人

明代 区怀瑞

擘壁久禅定,不知春草黄。锡前断人迹,天外闻空香。

海藏真乘少,花宫历劫忙。何能滞言义,于世作津梁。

答陆叔度 其二

明代 区怀瑞

代有述著,咸式斯轨。变化日新,筌蹄拟议。雅丧世波,谐于里耳。

不有卓者,其何能砥。东南竹箭,实惟吾子。

赠紫盖寺衲子东旭

明代 区怀瑞

竺西欲问津,暂与葛仙邻。施饭留青鸟,题诗赠羽人。

道缘非有定,世法漫相亲。黄叶啼空止,团蕉悟未真。

鹫峰须慧业,龙树想前身。莫缚绮尘□,文章是宿因。

月夜集帅少府从龙署中 其一

明代 区怀瑞

百里常多暇,千秋复在兹。清缘麋鹿友,雅道吏人师。

径许羊求过,林应稽阮窥。如君散帙处,宁异隐茅茨。

初至玉阳二首 其二

明代 区怀瑞

生平厌嚣杂,开径远尘轨。洗耳田舍谋,因之枕秋水。

今来弹丸邑,乃仅三家市。赤手披荆榛,极目伤兰芷。

下车访遗老,无复旧冠履。去者惊风鹤,留者忧蛇豕。

登陴再三叹,时寄漫悲喜。盘桓以居贞,鼎颠而出否。

卫文大帛冠,齐公亦衣紫。民物属维新,请于先甲始。

休息在靡争,当使疮痍起。

区怀瑞

区怀瑞

广东高明人,字启图。少有才,为辅臣赵志皋所重。天启七年举人,授当阳县知县。时县邑残破不堪,莅任后设义仓,兴学校,招集逃亡,民得稍安,有政声。后补平山令,告归。有《趋庭稿》、《游燕草》、《游滁草》等。 ► 201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