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次韵刘时可刘将赴宣州幕

次韵刘时可刘将赴宣州幕

宋代 饶节

我客汴之滨,梦寐大刀头。幸逢刘伯伦,衣冠少其流。

胡床白羽扇,语稳气不浮。异时果下马,彷佛遍九州。

每思张翰鲈,为登王粲楼。食贫节益苦,异哉居拙谋。

宣州虽多贤,禄仕恐未优。长女嫁及时,大儿婚可求。

长才不自献,澹与众人俦。君其吏隐欤,吾亦沧海游。

诗人饶节的古诗

用蔡伯世韵作诗寄之兼简吕居仁兄弟十首 其五

宋代 饶节

百年固多变,深谷或高岸。要知悟破迷,大似理易乱。

汉上示众

宋代 饶节

凫雁纷纷不自由,往来长为稻粱谋。令人却忆辽天鹤,万里无云汉水秋。

用蔡伯世韵作诗寄之兼简吕居仁兄弟十首 其二

宋代 饶节

人生落世故,至宝堕深井。傥无自拔计,金玉谩弃屏。

次韵孙向仲自灵隐归馀杭二首 其二

宋代 饶节

冷泉亭下漱甘凉,十里犹馀齿颊香。入境自知风俗厚,到家应觉簿书忙。

好依名教穷真乐,莫指温柔是旧乡。此理不疑何用卜,谁论筮短与龟长。

次韵吕居仁共二首 其一 望山

宋代 饶节

文章二子东西汉,人物诸何大小山。四海有家归未得,眼看寸碧便怡颜。

霸王城

宋代 饶节

百年父老不知兵,楚汉相持尚有营。日暮牛羊归虎落,野鸡飞过霸王城。

赠祝大夫令人

宋代 饶节

三十年来访道场,骊珠夺得是寻常。今日倚松重借问,摩尼从此转晶光。

次韵答周提刑二首

宋代 饶节

负弩先驰入翠蓝,溪光山绿拥征骖。夜堂数刻谈名理,却胜平生四海参。

次韵答陈考城

宋代 饶节

袖里楞伽非世书,了知乾没未殊途。会携他日已漫刺,归谒南山五大夫。

次韵春日寄山中故友二首 其二

宋代 饶节

雨过残春一扫空,哦诗自绕菊兰丛。诗成封寄山中旧,风静莺啼日破中。

次韵护公首座赞广德磨衲升座五首 其四

宋代 饶节

众身卑小总难胜,挂向师身恰不争。大地山河皆里许,衲僧眨眼太迟生。

答惇上人七首 其六

宋代 饶节

铁面禅师骂学诗,为怜虚度太平时。须知十万八千偈,不比人间绝妙辞。

改德士颂五首 其二

宋代 饶节

旧说螟蛉逢蜾蠃,异时胡蝶梦庄周。世间物化浑如梦,梦里惺惺却自由。

次韵刘无言游法云寺

宋代 饶节

磨蚁迭左右,铁炭互俯仰。岁月如牧互,快骤脱羁鞅。

方希草玄雄,未羡画眉敞。刘侯启予者,险韵写胜赏。

读之令人醒,居然见图像。我昔曾此游,僧梵荐肸蚃。

撞钟鸣木鲤,破我颠倒想。百年能几许,万事苦鞅掌。

丧身声利场,齿角伐犀象。前辈晓云散,后生春水长。

君看门外辙,盛气日来往。道人初不省,禅寂异到壤。

乃知雨花地,可以透迷网。君侯此嘉集,尘迹已相荡。

援琴写我叹,中夜发哀响。

送浃上座如馀杭刻慈觉老人语录五首 其三

宋代 饶节

啾啾蚊蚋盎中鸣,拟议庄周旧典刑。好与刻成无字印,须弥顶上震雷霆。

和不愚兄庵颂三首 其一

宋代 饶节

此庵俄坏复俄成,步屧相从了此生。鹤不乘轩方自舞,莺非求友为谁鸣。

冬菹弄色应分瓮,春荠闻香莫戛铛。月下相寻记低语,松间乌鹊恐飞惊。

赠相师

宋代 饶节

枯木岩中一病夫,问生何处著荣枯。却须自把轩辕镜,还见从来面目无。

赋刘仲高高斋诗

宋代 饶节

先生言语妙天下,向来太学传芬芳。向时品目入前辈,后生籍籍窥馀光。

立谈一见便相可,交无新旧合则章。别来几何岁月忙,我已三变变沧浪。

子才如许犹绿裳,宜参公卿升庙堂,何为高斋尚翱翔。

悬知公意非自高,自高自圣渠作狂。泰山北斗不自赞,琼株玉树绝否臧。

用则伊周冠百王,直道而行气益昌。不用两龚或退藏,直道而去括智囊。

用与不用俱徜徉,使妇无裈非吉祥。世人言高不著本,但欲困苦邻饥尪。

不知舒卷重在我,尊为帝师初未妨。先生年来力学道,等观穷达如炎凉。

屈伸有命不足论,要保胸中百鍊刚。

张执权主簿同二知县大夫入山作诗并以见赠作次其韵

宋代 饶节

我不学支公畜马作戏剧,道人不韵作成癖。又不学云岩常说老婆禅,苦道炽然说墙壁。

归来挈杖访饮虹,携诗过我三士同。我喜坐之鹘壁峰,下视凛凛十八公。

诸人胸中何所有,文字万卷皆科斗。平生笔端自有口,簿书透处时一吼。

白面王孙金作鞭,怜渠政遭富贵缠。今朝此乐戒勿传,一笑蚊虻空过前。

用朱元方韵寄深明郎中二首 其一

宋代 饶节

当时冠盖集祇园,大似农夫值有年。庞老一言投马祖,陆侯彻底见南泉。

古今已自融三际,语默何曾落二边。父子并为同社客,团栾应话老婆禅。

饶节

饶节

饶节(1065~1129),宋代诗僧。字德操,一字次守,自号倚松道人、倚松老人,出家后法名如壁。江西临川人,江西诗派重要诗人。就学于吕希哲,与谢逸、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其诗淳真朴实,华而不绮,陆游称其为当时诗僧第一。► 220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