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时有冯甥仕卿同游白云因为首尾吟以足其胜

时有冯甥仕卿同游白云因为首尾吟以足其胜

明代 湛若水

悄翁一笑破群忧,况有冯甥与共游。三生一派增江水,一幅青天无限秋。

诗人湛若水的古诗

怀古三叹 其三 吊厓山

明代 湛若水

厓山吊三忠,三匝三感伤。国君死社稷,谋臣死封疆。

穷厓等死耳,敌忾何堂堂。贲育失时势,驱逐如群羊。

自古多此事,此独遗恨长。我祖扫腥膻,克复我冠裳。

中国所自立,刷耻酬百王。

送赵元默见过烟霞还龙江

明代 湛若水

南山有隐豹,十日雾雨中。惄焉忍长饥,引项吸天风。

蟠家曲树底,甘以矢自终。不啖人间食,卓为汉士雄。

故人扣我关,舒啸凭高峰。六夕烟霞里,浮云迷去踪。

捉笔谢李鳌峰别驾送迟荔甚佳

明代 湛若水

色香味总闻三绝,荔到名园品绝奇。地远独便人不见,中州何物拟伦之。

宿大庙峡营下作

明代 湛若水

寂寂不闻更鼓声,荒荒茅屋十馀楹。江风滚滚从天下,咄咄书空大庙营。

赠邓君念斋考绩之京长句

明代 湛若水

南曹冬官尚书郎,邓君门汇江门长。江门老师风韵切,先时薰炙趋高明。

闻君斋扁亦曰念,克念作圣恒不忘。直声昔播南台表,一掷泥涂珠复光。

候吏不卑令项强,贰守一道无低昂。诸司考最如一口,报政早晚趋朝堂。

圣皇会须前席问,畴若工垂与殳斨。

送程太守资之南昌

明代 湛若水

昔在东都时,南守有陈蕃。孺子本高标,孤榻为之悬。

云卿逾垣来,素飧织屦钱。三贤久已逝,意气凛犹存。

君乘五马去,缓辔西湖前。履地若思齐,为我访其人。

君材堪大厦,岂但烹小鲜。古来多入相,黄霸起颍川。

甲午元宵予奉会于池亭承诸公乘雪见过分得五言绝句体四首因以奉谢 ...

明代 湛若水

寂寞幽人宅,低回长者车。坐令门巷迥,情以主宾摅。

感忠楼诗 其四

明代 湛若水

其忠维何,岭表寔多。积十馀稔,经略威和。亦职海道,朗机扬波。

公乘长风,夺其长技。曷不怀嗟,曷不怀嗟,念此荣柯。

初宿甘泉山

明代 湛若水

甘泉合是吾家山,吾都吾号姓亦然。夜气凭空滴沆瀣,天鸡一叫非人寰。

自从山上流涓滴,直至南海浩连天。始知天下地脉,不能以寸而相连。

宇宙不远,人心自悬。吾欲移家于其巅,举手高谢乎人间。

床敷白云,展开愁眉来打眠。

承广西大巡东逵陈侍御下车之初即致书来问盖公学出于蒋道林有渊源 ...

明代 湛若水

下车谁问百年人,定过桃源一问津。无侮老成存古训,扬清激浊道之神。

恐斋

明代 湛若水

临深履薄,匪曰觳觫。震不丧匕,心非槁木。上帝若临,天君自靖。

有所于恐,不得其正。

送邹山人归锡山

明代 湛若水

山人手新编,造我新泉源。一语尽今古,微言入冥玄。

何以为冥玄,心性维一圈。非隐亦非显,宇宙何超全。

君今领略后,宇宙在乎手。万化与万事,敛之亦无有。

有无常相通,一体靡先后。如彼天地然,高明与博厚。

山人吾爱焉,为爱山之泉。源泉锡山下,蟹眼长涓涓。

送子归山去,观泉无观澜。心性如自得,浩浩同渊渊。

赠彭鹤泉黄门汝寔考绩之京

明代 湛若水

鹤泉我所慕,爱之如爱鹤。独立雪山高,意气轻寥廓。

一鸣天以清,再鸣地以宁。去去淩紫云,对扬在王庭。

偶笔示张廷佐都司马金挥使

明代 湛若水

天地阳德,为阴为阳,为雨为霜。圣人阳德,为喜为怒,为文为武。

或以揖让,或以毅果。如人一身,弛张在我。在我弛张,文武一道。

一道在我,无施不可。

太湖二章 其一 东洙

明代 湛若水

刺船过东洙,东洙风景奇。莫打东洙水,惊我白鸥飞。

白鸥飞尚可,翠柳鸣黄鹂。

过南安峡江下滩多石

明代 湛若水

积雨冥冥溪涨高,春风下峡双鸣桡。莫道下滩容易在,下滩篙比上滩牢。

饮南雄张太守忠爱堂即席赋

明代 湛若水

置酒高堂上,广乐陈前墀。清风迎度曲,白云生舞衣。

俳优虽云假,情至感欢悲。使君播惠和,千里同谐嬉。

乃可乐斯堂,乐之无忸怩。

题善养堂

明代 湛若水

辞禄善吾养,无论尹氏贤。何如养吾善,兼以事吾天。

朴水渔舟

明代 湛若水

渔者乐水浅,鱼性乐水深。渔鱼各有欲,虚舟本无心。

访庐山白鹿洞 其二

明代 湛若水

朱陆当年此讲闻,晓然义利一时分。要知义利真消息,物我心生胜火焚。

湛若水

湛若水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86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