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佘翔
天涯飘泊处,日暮动深情。身世随蓬转,关山对月明。
西江初挽粟,南粤未休兵。如此艰难道,非关学请缨。
岁暮怀黄惟雅却寄
汝南风度近何如,海上栖迟叹索居。青鬓看君工著述,白云笑我混樵渔。
千金岂卖长门赋,七尺空乘下泽车。岁暮梅花思折赠,海门雁断转踌躇。
蒜岭道中
雨过千峰翠欲浮,海门雁下岁寒秋。海笼远树烟初散,雪压断桥水半流。
沣芷只宜誇独佩,隋珠何事暗相投。栖迟赖有青山在,世路无劳叹白头。
题林德夫乐丘 其六 刘安丛桂
山似淮南秀,人歌丛桂篇。莫论今与昔,异代总登仙。
重阳前一日周元孚邀同邬汝翼谢少廉于衙斋言别时元孚奉使还楚
枫叶萧萧雨乍晴,悲秋偏爱集同声。东南信美忘宾主,词赋争雄总弟兄。
节逼重阳萸已熟,露漙三径菊初荣。传杯忽动登高兴,把袂多含送远情。
万户天临双杵动,九江云带片帆轻。镜中鬓为忧时改,马首尘来候吏迎。
一入西陵询故旧,几回北阙恋承明。君家江左风流在,春水楼船下石城。
舟中望桐庐县有怀
青山历历隐人家,挂席中流海日斜。依旧桐庐江上县,经过不见木奴花。
戏答见嘲醉后堕车之作
霞村痛饮类猩猩,芦埔坠车却毁形。口吃不堪仍嗜酒,一尊谁载子云亭。
同戴朝宾陈观甫吴潜夫陈叔理泛舟晋安城西作
参差楼阁镜中开,客自风流载酒来。山势似浮三竺寺,荷香深袭百花杯。
商歌竞逐沧浪起,野服俱成薜荔裁。我辈相逢情不浅,停桡还上越王台。
哭王长公 其三
商风号大壑,惨淡岁星徂。神理绵绵在,仙踪渺渺孤。
曲池残雪冷,高馆暮禽呼。惆怅游梁客,重来泪已枯。
秋日题林学士菊花园
门垂五柳带閒烟,栗里风流屋数椽。人在南山秋色里,一樽醉杀菊花天。
西亭宗正挽诗
汉家孙子真龙种,騕袅名传万里馀。桐叶分封元帝胄,桂丛招隐即仙居。
承恩拟效三雍对,纪事还裁七略书。梁苑邀宾频授简,彝门结客数停车。
青藜午夜光侵阁,玄草丁年静掩庐。幸舍何须弹短铗,及门多是曳长裾。
翛然观化辞尘世,忽尔乘云接太虚。何处高冈翔鸑鷟,一时荒草掩璠玙。
风寒北郭传经帐,尘暗西亭列绮疏。缑岭吹笙声渺渺,芳园为梦蝶蘧蘧。
千秋松槚培金谷,三殿丝纶下玉除。同姓覃恩偏独渥,诸侯乐善果谁如。
麒麟夹道开蒿里,赑屃丰碑撰石渠。御气多应游五岳,招魂
送江参军还金陵 其三
金阙连云压翠微,先皇敕赐有光辉。欲随绛节朝元去,目断天心一鹤飞。
泊水口怀亡友林制成
扁舟曾共谒承明,十载重过感慨生。溪上独怜今夜水,潺湲犹作去时声。
题九鲤湖九首 其六 五星
悬崖千树昼冥冥,一片潭光聚五星。我欲斋心看道箓,移来午夜照疏棂。
春日寄怀陆使君 其一
郡阁三年集凤凰,颍川经术汉循良。翩翩车骑趋朝日,共识司徒旧省郎。
送萧给事奉使琉球
使者才名青琐闻,岛彝五月信南薰。舟中玉节鲸鲵避,海上金函雨露分。
万里波涛澄汉月,九重宫阙渺燕云。彭湖一夜秋风起,草奏还朝谒圣君。
发豫章
大江秋水一孤帆,万里西风冷布衫。不是南州无下榻,青山生计托长镵。
赠袁景从
袁生禀异姿,偃蹇尚藜藿。白凤梦常悬,青云名自薄。
悠悠海上鸥,矫矫空中鹤。为报草玄人,吾今亦寂寞。
挽陆夫人 其三
锦瑟调来五十春,飘然驾鹤出风尘。使君海上怀明月,捐佩犹疑汉浦人。
晚度仙霞岭有怀
枫林霜冷叶初斑,鸟道行人返照间。忽见南鸿云里度,为谁回首九华山。
寄龚应身使君
东风东望忆黄华,太守风流似永嘉。词赋建安称作者,循良渤海旧名家。
喜看夹水双龙近,愁见长空一雁斜。若问狂夫寥廓兴,一丘犹未卧烟霞。
佘翔
福建莆田人,字宗汉,号凤台。嘉靖三十七年进士。任全椒知县。与御史议事意见相左,即拂衣罢去,放游山水以终。工诗,有《薜荔园诗稿》及《文草》。► 609篇诗文
戴太守
赠冯彝父
登八角楼
喜杨道行徵会濮上呈李伯承穆敬甫陈翼甫
题武彝 其一
题姚愧州明府园亭 其一
戊子即事
题南郭别业 其二
卧龙山怀古
送方子及谪滇南 其二
河上即事 其四
同游宗谦集马从甫草堂作
望江郎山口占
冬夜徐茂吴集汪惟一邵长孺汪虞卿于建初寺分得青字
赠郑观察
赠汪鲁狂 其二
题可秩书斋 其三
经黄伯固墓
真州寄张士馨
冬日西岩燕集分得陵字
小湖枕上
泊严滩
重阳前一日送周元孚还楚 其二
别方子韩 其二
登凤凰台放歌
题白云楼有怀 其五
题程君衡扇面
桃叶渡别顾君友
过七里滩呈友人 其一
穆敬甫以病不赴城濮之会却寄
林侍御史休徵
谒伏羲陵
贺朱母寿诗
寿东山柯公为尧叟尧锡兄弟寿其尊人作
寿蔡母为希孔作
寿夏司马 其一
题九鲤湖九首 其七 飞凤
仙溪夜泊怀郑山人
云来阁玩月同陈尧勋陈公衡作
严濑舟中诵姚巽卿赠别诗有世路危于七里滩作此寄意
送立斐叔之延平
题九鲤湖九首 其二 瀑布
送林太史之京 其一
夏日馆张以正以济餐秀园留题兼呈吴宗甫 其二
送李孝甫太仆还明州兼报沈嘉则
张子明马一卿过山居有作走笔答之
西岩杂咏 其十 留仙岩
经白鸥园有感
人日冶城山斋呈吴子从 其一
江郎石
送林廷诏之广西 其三
春日幽居十首和薛景登韵 其一
题林德夫东山别墅 其二
怀吴隐士
病中答黄全之
泊槜李呈方廷对
午日分赋得桃印符 其三
酬杨伯海见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