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三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三

南北朝 沈约

雅有洄酌风采苹。蕴藻之菜非八珍。涧溪沼沚贵先民。

明信之德感人神。譬诸礿祭在西邻。

诗人沈约的古诗

梁三朝雅乐歌 雍雅 一

南北朝 沈约

明明在上。
其仪有序。
终事靡諐。
收铏撤俎。
乃升乃降。
和乐备举。
天德莫违。
人谋是与。
敬行礼达。
兹焉燕语。

咏帐诗

南北朝 沈约

甲帐垂和璧。
螭云张桂宫。
隋珠既吐曜。
翠被复含风。

上已华光殿诗

南北朝 沈约

于维盛世即轩妫。
朝酆宴镐复在斯。
朝光灼烁映兰池。
春风婉转入细枝。
时莺顾慕声合离。
轻波微动漾羽巵。
河宗海若生蛟螭。
浮梁径度跨回漪。
朱颜始洽景将移。
安得壮士驻奔曦。

咏甘蕉诗

南北朝 沈约

抽叶固盈丈。
折本信兼围。
流甘揜椰实。
弱缕冠絺衣。

梁鼓吹曲十二首 其五 忱

南北朝 沈约

忱威授律命苍兕。言薄加湖灌秋水。回澜瀄汩泛增雉。争河投岸掬盈指。

犯刃婴戈洞流矢。资此威烈齐文轨。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四

南北朝 沈约

膳夫奉职献芳滋。不麛不夭咸以时。调甘适苦别渑淄。

其德不爽受福厘。于焉逸豫永无期。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二

南北朝 沈约

人欲所大味为先。兴和尽敬咸在旃。碧鳞朱尾献嘉鲜。

红毛绿翼坠轻翾。臣拜稽首万斯年。

庭雨应诏诗

南北朝 沈约

出空宁可图。
入庭位难赋。
非烟复非云。
如丝复如雾。
霢霂裁欲垂。
霏微不能注。
虽无千金质。
聊为一辰趣。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

南北朝 沈约

感物而动物靡遂。大羹不和有遗味。非极口腹而行气。

节之民心杀攸贵。宁为礼本饔与饩。

梁明堂登歌五首 其三 歌黄帝辞

南北朝 沈约

郁彼中坛,含灵阐化。回环气象,轮无辍驾。布德焉在,四序将收。

音宫数五,饭稷骖骝。宅屏居中,旁临外宇。升为帝尊,降为神主。

侍宴乐游苑饯吕僧珍应诏诗

南北朝 沈约

丹浦非乐战。
负重切君临。
我皇秉至德。
忘己用尧心。
愍兹区宇内。
鱼鸟失飞沉。
推毂二崤道。
扬斾九河阴。
超乘尽三属。
选士皆百金。
戎车出细柳。
饯席遵上林。
命师诛后服。
授律缓前禽。
函轘方解带。
峣武稍披襟。
伐罪芒山曲。
吊民伊水浔。
将陪告成礼。
待此未抽簪。

梁大壮大观舞歌二首 其一 大壮舞歌

南北朝 沈约

高高在上,实爱斯人。眷求圣德,大拯彝伦。率土方燎,如火在薪。

惵惵黔首,暮不及晨。朱光启耀,兆发穹旻。我皇郁起,龙跃汉津。

言届牧野,电激雷震。阙巩之甲,彭濮之人。或貔或武,漂杵浮轮。

我邦虽旧,其命维新。六伐乃止,七德必陈。君临万国,遂抚八寅。

赠沈录事江水曹二大使诗

南北朝 沈约

伊我洪族。
源浚流长。
奕奕清济。
代月兰芳。
允兹二秀。
挺干朝阳。
于彼原隰。
徽命是将。

奉华阳王外兵诗

南北朝 沈约

餐玉驻年龄。
吞霞反容质。
眇识青丘树。
回见扶桑日。
烂熳蜃云舒。
嵚崟山海出。

禋雅

南北朝 沈约

紫宫昭焕,太乙微玄。降临下土,尊高上天。载陈圭币,式备牲牷。

云箛清引,栒虡高悬。俯昭象物,仰致高烟。肃彼灵祉,咸达皇虔。

冬节后至丞相第诣世子车中作

南北朝 沈约

廉公失权势,门馆有虚盈。
贵贱犹如此,况乃曲池平。
高车尘未灭,珠履故馀声。
宾阶绿钱满,客位紫苔生。
谁当九原上,郁郁望佳城。

梁三朝雅乐歌 需雅 一

南北朝 沈约

实体平心待和味。
庶羞百品多为贵。
或鼎或鼒宣九沸。
楚桂胡盐芼芳卉。
加笾列俎雕且蔚。

送别友人诗

南北朝 沈约

君东我亦西。
衔悲涕如霰。
浮云一南北。
何由展言宴。
方作异乡人。
赠子同心扇。
遥裔发海鸿。
连翻出檐燕。
春秋更去来。
参差不相见。

为南郡王侍皇太子释奠宴诗

南北朝 沈约

陵季相沿。
训随世殆。
政缺雅乖。
风漓化改。
礼亡袵席。
乐沉河海。
三雍靡构。
四教谁采。
瞻震并峻。
义属重丽。
横书清道。
晦彼生知。

梁三朝雅乐歌 需雅 四

南北朝 沈约

人欲所大味为先。
兴和尽敬咸在旃。
碧鳞朱尾献嘉鲜。
红毛绿翼坠轻翾。
臣拜稽首万斯年。
沈约

沈约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 213篇诗文

南北朝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