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青龙师安上人

青龙师安上人

唐代 司空图

灾曜偏临许国人,雨中衰菊病中身。
清香一炷知师意,应为昭陵惜老臣。

诗人司空图的古诗

剑器

唐代 司空图

楼下公孙昔擅场,空教女子爱军装。
潼关一败吴儿喜,簇马骊山看御汤。

重阳日访元秀上人

唐代 司空图

红叶黄花秋景宽,醉吟朝夕在樊川。却嫌今日登山俗,
且共高僧对榻眠。别画长怀吴寺壁,宜茶偏赏霅溪泉。
归来童稚争相笑,何事无人与酒船。

寓居有感三首

唐代 司空图

亦知世路薄忠贞,不忍残年负圣明。
只待东封沾庆赐,碑负别刻老臣名。
不放残年却到家,衔杯懒更问生涯。
河堤往往人相送,一曲晴川隔蓼花。
黑须寄在白须生,一度秋风减几茎。
客处不堪频送别,无多情绪更伤情。

梦中

唐代 司空图

几多亲爱在人间,上彻霞梯会却还。
须是蓬瀛长买得,一家同占作家山。

杂题九首

唐代 司空图

病来胜未病,名缚便忘名。今日甘为客,当时注愍征。
暑湿深山雨,荒居破屋灯。此生无忏处,此去作高僧。
不须频怅望,且喜脱喧嚣。亦有终焉意,陂南看稻苗。
楼带猿吟迥,庭容鹤舞宽。z4书因阅画,封药偶和丹。
宴罢论诗久,亭高拜表频。岸香蕃舶月,洲色海烟春。
驿步堤萦阁,军城鼓振桥。鸥和湖雁下,雪隔岭梅飘。
带雪南山道,和钟北阙明。太平当共贺,开化喝来声。
舴艋猿偷上,蜻蜓燕竞飞。樵香烧桂子,苔湿挂莎衣。
溪涨渔家近,烟收鸟道高。松花飘可惜,睡里洒离骚。

下方

唐代 司空图

三十年来往,中间京洛尘。倦行今白首,归卧已清神。
坡暖冬抽笋,松凉夏健人。更惭征诏起,避世迹非真。

修史亭三首

唐代 司空图

山前邻叟去纷纷,独强衰羸爱杜门。
渐觉一家看冷落,地爱生火自温存。
甘心七十且酣歌,自算平生幸已多。
不似香山白居士,晚将心地著禅魔。
乌纱巾上是青天,检束酬知四十年。
谁料平生臂鹰手,挑灯自送佛前钱。

诗品二十四则·典雅

唐代 司空图

玉壶买春,赏雨茆屋。
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白云初晴,幽鸟相逐。
眠琴绿阴,上有飞瀑。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退居漫题

唐代 司空图

燕语曾来客,花催欲别人。
莫愁春已过,看着又新春。

白菊杂书四首

唐代 司空图

黄昏寒立更披襟,露浥清香悦道心。
却笑谁家扃绣户,正薰龙麝暖鸳衾。

四面云屏一带天,是非断得自翛然。
此生只是偿诗债,白菊开时最不眠。

狂才不足自英雄,仆妾驱令学贩舂。
侯印几人封万户,侬家只办买孤峰。

黄鹂啭处谁同听,白菊开时且剩过。
漫道南朝足流品,由来叔宝不宜多。

即事九首

唐代 司空图

宿雨川原霁,凭高景物新。陂痕侵牧马,云影带耕人。
十年痕隐地,一雨太平心。匣涩休看剑,窗明复上琴。
明时那弃置,多病自迟留。疏磬和吟断,残灯照卧幽。
衰鬓闲生少,丹梯望觉危。松须依石长,鹤不傍人卑。
落叶频惊鹿,连峰欲映雕。此生诗病苦,此病更萧条。
旅思又惊夏,庭前长小松。远峰生贵气,残月敛衰容。
林鸟频窥静,家人亦笑慵。旧居留稳枕,归卧听秋钟。
华宇知难保,烧来又却修。只应巢燕惜,未必主人留。
幽鸟穿篱去,邻翁采药回。云从潭底出,花向佛前开。

独望

唐代 司空图

绿树连村暗,黄花出陌稀。
远陂春草绿,犹有水禽飞。

长亭

唐代 司空图

梅雨和乡泪,终年共酒衣。殷勤华表鹤,羡尔亦曾归。

重阳山居

唐代 司空图

诗人自古恨难穷,暮节登临且喜同。四望交亲兵乱后,
一且风物笛声中。菊残深处回幽蝶,陂动晴光下早鸿。
明日更期来此醉,不堪寂寞对衰翁。

有赠

唐代 司空图

有诗有酒有高歌,春色年年奈我何。
试问羲和能驻否,不劳频借鲁阳戈。

山鹊

唐代 司空图

多惊本为好毛衣,只赖人怜始却归。
众鸟自知颜色减,妒他偏向眼前飞。

庚子腊月五日

唐代 司空图

复道朝延火,严城夜涨尘。骅骝思故第,鹦鹉失佳人。
禁漏虚传点,妖星不振辰。何当回万乘,重睹玉京春。

乙丑人日

唐代 司空图

自怪扶持七十身,归来又见故乡春。
今朝人日逢人喜,不料偷生作老人。

华下送文浦

唐代 司空图

郊居谢名利,何事最相亲。渐与论诗久,皆知得句新。
川明虹照雨,树密鸟冲人。应念从今去,还来岳下频。

自河西归山二首

唐代 司空图

一水悠悠一叶危,往来长恨阻归期。
乡关不是无华表,自阻多惊独上迟。
水阔风惊去路危,孤舟欲上更迟迟。
鹤群长扰三珠树,不借人间一只骑。
司空图

司空图

司空图(837~908)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 179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