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新会月华诗

新会月华诗

明代 孙蕡

急唤艄人且繫舟,月华寺里散离忧。苔生曲径人稀到,门对长江水自流。

两岸峰峦千古画,一川松桧四时秋。坡仙遗墨成灰烬,老衲于今说未休。

诗人孙蕡的古诗

赠达禄修撰道夫

明代 孙蕡

蓬鬓飘萧洛上翁,金门日日候晨钟。论思入奏天光近,对御题诗烛影红。

衣故尚馀当日绣,马寒犹是旧时骢。词华已作青云客,圣代于今雨露浓。

送都大尹

明代 孙蕡

使君家住馀杭曲,年少狂游事追逐。苏公堤上夜浮舟,越王祠前朝击鞠。

馀杭山水绿葱茏,一片西湖照晚空。桂棹影摇桃叶浪,菱歌声彻竹枝风。

高阳酒侣动盈席,使君丰仪偏白皙。湖光山色静娟娟,秋月冰壶影相射。

折节年来学读书,褒衣章甫逐群儒。已超艺苑时流上,复耻陈编章句拘。

年纪今年三十七,风流众中称第一。有才作县宁久劳,铜章绿绶须暂屈。

石头艇子泛清秋,晓发金陵信下流。已逐行云经北固,还随轻浪到瓜洲。

生来我亦悠悠客,邂逅论文心莫逆。家住江南五千里,送君又过江之北。

秋风淅淅江水波,君行我留可奈何。长亭日夕一壶酒,从此关山魂梦多。

墨竹九首 其七

明代 孙蕡

岩上烟消见日光,歌声遥隔水云乡。渔翁莫汲清湘绿,留取高枝宿凤凰。

石潭渔钓

明代 孙蕡

怪石棱层枕碧潭,渔歌谁此日回还。一丝风吹青蓑雨,几度舟横白鹭滩。

平浦有盟鸥片片,红尘不到水潺潺。客来莫问严陵事,怕引时名上钓竿。

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 其九

明代 孙蕡

远公莲社久相招,老大无心到石桥。遥想东林山月出,白猿啼处树萧萧。

闺怨一百二十首 其十

明代 孙蕡

新烧铅粉作春红,病扫双蛾淡复浓。宫样云鬟巧妆束,不知愁里为谁容。

闺怨一百二十首 其六十二

明代 孙蕡

已许红丝绣镜囊,更饶金粉拭清光。镜中神圣知人意,托梦儿家白马郎。

闺怨一百二十首 其九十一

明代 孙蕡

高堂朝夕奉姑嫜,冬里温汤夏扇凉。不是西山春日薄,只抛孤妾亦何妨。

朝云集句诗七言律诗 其三

明代 孙蕡

三生石上旧精魂,化作阳台一段云。词客有灵应识我,碧山如画又逢君。

花边古木翔金雀,竹里香云冷翠裙。莫向西湖歌此曲,清明时节雨纷纷。

再寄罗友章先生

明代 孙蕡

白发中林老散仙,别来长拟共周旋。凤台僧舍秋题壁,兰石清溪夜扣舷。

渔唱晚霞红蔼蔼,醉吟夜月白娟娟。无因一献长杨赋,辜负清游四五年。

虹县九日登五女冢五首 其五

明代 孙蕡

玉女峰头烟树荒,登临聊得散徜徉。忽惊重九今朝是,却忆三千客路长。

冷露馀花偏有色,朔云断雁不成行。宁教醉里逢佳节,且免醒来望故乡。

送翰林宋先生致仕归金华二十五首 其一

明代 孙蕡

海内才名五十年,圣恩荣许晚归田。金华父老如相问,曾是瀛洲第一仙。

魏台

明代 孙蕡

魏台金雀舞晴空,剑阁云烟起卧龙。词客倚楼空作赋,不骑羸马向西东。

寄张御史常泰

明代 孙蕡

故人清楚旧能诗,去岁东南折桂枝。久拟岁容清百辟,故将文采应昌期。

诗题翠柏趋期早,颂奏嘉禾出殿迟。寥落与君长见面,无烦千里寄相思。

怀王彦举三首 其三

明代 孙蕡

闻道南园华物冷,小烟寒雨闭柴门。频年久负沧洲趣,此日谁过杜曲村。

肯有文章千载重,不知朋旧几人存。芳辰乐事成陈迹,江水江花酒一樽。

怀朱太史芾宋舍人璲

明代 孙蕡

谁怜飘泊向江关,独倚长风忆妙颜。老我黄尘三楚外,羡君华藻五云间。

清时步武蜚声早,晚岁逶迤奏牍闲。钟阜冶城苍翠里,何由更得共跻攀。

闺怨一百二十首 其三十六

明代 孙蕡

灯不成花梦欲阑,素罗衾薄掩春寒。忽闻风响秋千索,夜半仓皇出户看。

寄郑进士毅德宏

明代 孙蕡

步出城东门,豁我幽素怀。茂树交绿柯,钟陵敞云崖。

有鸟鸣春树,顾声何喈喈。静言感物理,心思寡所谐。

生念同门友,襟期旷以乖。亨衢未接武,邱樊尚高栖。

王度今清夷,缙绅若云来。鸣珂登凤阙,曳履上鸾台。

谁怜抱孤贞,甘分弃草莱。朝吟小山篇,暮咏猛虎词。

会酬盍簪愿,天意谅不违。

送陈御史孟阳之官西河

明代 孙蕡

几年文墨侍彤闱,妙句曾看对御题。翠柏台前听雨漏,金莲炬底立霜蹄。

当时意气青云动,此日凄迟皂帽低。歧路相逢又相别,滦河烟树冷凄凄。

闺怨一百二十首 其九十三

明代 孙蕡

无非祇为隔关山,若个牵缠久未还。二十五程荆楚路,顺流江水霎时间。

孙蕡

孙蕡

(1334—1389)广东顺德人,字仲衍,号西庵。博学工诗文。明兵下广东,蕡为何真作书请降。洪武中历虹县主簿、翰林典雅。预修《洪武正韵》。出为平原簿,坐事被逮,罚筑京师城垣。旋得释。十五年,起苏州经历,坐累戍辽东。又以尝为蓝玉题画,论死。有《西庵集》。► 44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