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秋事

秋事

唐代 吴融

江天暑气自凉清,物候须知一雨成。松竹健来唯欠语,
蕙兰衰去始多情。他年拟献书空在,此日知机意尽平。
更欲轻桡放烟浪,苇花深处睡秋声。

诗人吴融的古诗

阌乡寓居十首。小径

唐代 吴融

碍竹妨花一径幽,攀援可到玉峰头。
若教须作康庄好,更有高车驷马忧。

雨后闻思归乐二首 其二

唐代 吴融

一夜鸟飞鸣,关关彻五更。似因归路隔,长使别魂惊。

未省愁雨暗,就中伤月明。须知越吟客,欹枕不胜情。

雨夜

唐代 吴融

旅夕那禁雨,梅天已思秋。未明孤枕倦,相吊一灯愁。
有恋惭沧海,无机奈白头。何人得浓睡,溪上钓鱼舟。

西京道中闻蛙

唐代 吴融

雨馀林外夕烟沉,忽有蛙声伴客吟。
莫怪闻时倍惆怅,稚圭蓬荜在山阴。

奉和御制六韵

唐代 吴融

天晓密云开,亭亭翠葆来。芰荷笼水殿,杨柳蔽风台。
恩洽荷时雨,欢腾万岁雷。日华偏照御,星彩迥分台。
苇岸萦仙棹,莲峰倒玉杯。独惭歌圣德,不是侍臣才。

御沟十六韵

唐代 吴融

一水终南下,何年派作沟。穿城初北注,过苑却东流。
绕岸城波溢,连宫瑞气浮。去应涵凤沼,来必渗龙湫。
激石珠争碎,萦堤练不收。照花长乐曙,泛叶建章秋。
影炫金茎表,光摇绮陌头。旁沾画眉府,斜入教箫楼。
有雨难澄镜,无萍易掷钩。鼓宜尧女瑟,荡必蔡姬舟。
皋著通鸣鹤,津应接斗牛。回风还潋潋,和月更悠悠。
浅忆觞堪泛,深思杖可投。只怀泾合虑,不带陇分愁。
自有朝宗乐,曾无溃穴忧。不劳夸大汉,城渭贯神州。

游华州飞泉亭

唐代 吴融

走马街南百亩池,碧莲花影倒参差。偶同人去红尘外,
正值僧归落照时。万事已为春弃置,百忧须赖酒医治。
殷勤待取前峰月,更倚阑干弄钓丝。

重阳日荆州作

唐代 吴融

万里投荒已自哀,高秋寓目更徘徊。浊醪任冷难辞醉,
黄菊因暄却未开。上国莫归戎马乱,故人何在塞鸿来。
惊时感事俱无奈,不待残阳下楚台。

岐阳蒙相国对宅因抒怀投献

唐代 吴融

风有危亭月有台,平津阁畔好裴回。虽非宋玉诛茅至,
且学王家种竹来。已得静居从马歇,不堪行色被蝉催。
故园兰菊三千里,旅梦方应校懒回。

南迁途中作七首。登七盘岭二首

唐代 吴融

才非贾傅亦迁官,五月驱羸上七盘。
从此自知身计定,不能回首望长安。
七盘岭上一长号,将谓青天鉴郁陶。
近日青天都不鉴,七盘应是未高高。

楚事

唐代 吴融

悲秋应亦抵伤春,屈宋当年并楚臣。
何事从来好时节,只将惆怅付词人。

唐代 吴融

暮去朝来无定期,桑田长被此声移。
蓬莱若探人间事,一日还应两度知。

南迁途中作七首。途中偶怀

唐代 吴融

无路能酬国士恩,短亭寂寂到黄昏。
回肠一寸危如线,赖得商山未有猿。

丛祠

唐代 吴融

丛祠一炬照秦川,雨散云飞二十年。长路未归萍逐水,
旧居难问草平烟。金鞍正伴桐乡客,粉壁犹怀桂苑仙。
何必向来曾识面,拂尘看字也凄然。

送薛学士赴任峡州二首

唐代 吴融

负谴虽安不敢安,叠猿声里独之官。
莫将彩笔闲抛掷,更待淮王诏草看。
片帆飞入峡云深,带雨兼风动楚吟。
何似玉堂裁诏罢,月斜鳷鹊漏沈沈。

渡淮作

唐代 吴融

红杏花时辞汉苑,黄梅雨里上淮船。
雨迎花送长如此,辜负东风十四年。

赠广利大师歌

唐代 吴融

更人之心固甚难,自更之心更不易。更人可以程限之,
自更元须有其志。在心为志者何人,今日得之于广利。
三十年前识师初,正见把笔学草书。崩云落日千万状,
随手变更生空虚。海北天南几回别,每见书踪转奇绝。
近来兼解作歌诗,言语明快有气骨。坚如百炼钢,
挺特不可屈。又如千里马,脱缰飞灭没。好是不雕刻,
纵横冲口发。昨来示我十馀篇,咏杀江南风与月。
乃知性是天,习是人。莫轻河边羖fG,飞作天上麒麟。
但日新,又日新,李太白,非通神。

中夜闻啼禽

唐代 吴融

漠漠苍苍未五更,宿禽何处两三声。若非西涧回波触,
即是南塘急雨惊。金屋独眠堪寄恨,商陵永诀更牵情。
此时归梦随肠断,半壁残灯闪闪明。

晚泊松江

唐代 吴融

落日停桡古渡边,古今踪迹一苍然。平沙尽处云藏树,
远吹收来水定天。正困东西千里路,可怜潇洒五湖船。
如何不及前贤事,却谢鲈鱼在洛川。

宋玉宅

唐代 吴融

草白烟寒半野陂,临江旧宅指遗基。已怀湘浦招魂事,
更忆高唐说梦时。穿径早曾闻客住,登墙岂复见人窥。
今朝送别还经此,吟断当年几许悲。
吴融

吴融

吴融,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吴融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214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