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孙一元
黄落献晚山,枫林有馀景。携鹤上渔舟,布袍弄江影。
戏效汪京兆西湖六首为孙道甫书于湖之南屏山居 其四 和靖怒答
鹤化梅枯地自春,岁时伏腊荐芳新。苏公堤在犹从姓,能道孤山更属人。
寄斗笠翁
往年斗笠翁,相对空山里。坐抚古梅根,眼中苍鳞起。
景象入无言,玄冥乃至理。别来经几年,梦想隔丹巂。
昨得白云词,披览忽惊喜。重感至人心,涕下悲未已。
若木与玉禾,一望几千里。挥手谢尘凡,长往从此始。
高歌碧云回,一剑驾海水。
西爽亭会别周参政杨顾二参议
对酒山亭上,清秋思更豪。轻鸥动江色,片雨带林皋。
兴逐王司马,诗当何水曹。分携聊一笑,日暮上渔舠。
休宁汊口十咏 其二 鼓石
平野山根出,形如一鼓横。何人费修琢,真宰自生成。
苔剥青犹好,云深湿不鸣。太平有乐部,还拟献承明。
陶潜
江山万里云无色,归去柴桑日已斜。风景满前非故物,东篱采采独黄花。
宿归云庵
沙清竹碧鸥出飞,野老候余开石扉。暮云捲雨日初落,木叶满山风乍稀。
酒杯入夜意自好,篝灯向人寒相依。穷幽览胜乃吾事,坐爱名山忘独归。
陆氏永思堂
堂在溪流上,门开云树中。青禽回野日,黄叶引山风。
何日烟霞地,来寻桑苧翁。把酒坐终夕,回首茨门东。
曾大尹世荣自江鱼
平生味道腴,藜苋心自足。邑侯念此意,远自春江玉。
惊犬吠成群,打门走健仆。雪花初出水,鸾刀破银腹。
风味极不常,更倒床头醁。隔座目力穷,到手杯盘速。
粗粝得解围,吟声动花竹。
夜泊阖闾城
欲行未行风力柔,吴门挂席夜正幽。秋水半汀鸥梦我,好山两岸月随舟。
王与时方伯求予制濂溪巾兼作小句赠之
角巾一笑有真意,云物相看水石间。要得平生二三友,天应留取卧青山。
送周用宾进士访道入少华山
沧江望不回,孤峰晴自立。猛虎啸天风,肯为人所絷。
尝闻安期生,画策君未入。归来谢烟火,清露中天吸。
千年玩弄间,人世风云集。坐此无穷门,灭景鍊玄汁。
春晚归山中草堂
生涯未了乌藤杖,裹足茅茨年复年。报答清朝浑是句,破除尘事总宜眠。
生来白石仙人分,老结碧山学士缘。剩有一裘行带索,等閒懒坐野狐禅。
题美人图六首 其二 围棋
棋局当窗笑语清,雁行云阵各纵横。缃帘疏簟无人见,庭鹤时惊落子声。
海盐陈用明朱元素僧明秀见访山中酒次作诗赠之
可人费招挽,今喜过蓬门。黄鸟坐中午,青山意外春。
诗新联石鼎,兴逸逐清樽。明日还相忆,来歌白鹭巾。
春日游惠山以老杜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衍韵次第得诗十首 其八
短策时寻句,高怀自领春。山禽莫相避,我是住山人。
江城柬殷近夫
沙上风烟异,经时老客心。远天低故垒,落日带空林。
目极芳华晚,愁缘野水深。江城有严武,犹可慰孤吟。
送严季祥会试
远征此日怜吾子,木落苍山烟雾开。挂席独看淮北月,与谁同眺沛中台。
上林冰雪愁时暮,万里江湖入梦来。此去君门看献策,济时须用出群材。
失鹤六首 其六
只在秋江上,烟霞几万重。阶前留堕羽,苔面想行踪。
云影忽傍水,月明犹在松。此时还忆汝,跨我出樊笼。
题美人图六首 其四 蹴鞠
宋祖英雄靖海疆,蹴戎犹自意难忘。春风别苑三千处,教得宫中此艺长。
幽居杂兴十首 其八
清风生瓮盎,吾亦爱吾贫。看竹云连屐,钩帘雨映人。
梅花偶到座,砚水动浮春。意外浑无物,青山共此身。
孙一元
(1484—1520)明人,自称关中(今陕西)人,字太初,自号太白山人。风仪秀朗,踪迹奇诘,乌巾白帢,铁笛鹤瓢,遍游名胜,足迹半天下。善为诗,正德间僦居长兴吴珫家,与刘麟、陆昆、龙霓、吴珫结社倡和,称苕溪五隐。有《太白山人稿》。► 272篇诗文
送李剑州白甫
江上饯别友人四章 其一
费鹅湖阁老顾与成参议同访有诗见遗依韵和答
田园卜居
春日游慧山
避客
周舜卿山水图歌
坐竹林精舍
王与时方伯顾与成参议见访山中
简程确斋
中酒闭门一月偶出晚步戏成小句
月夜过凌时东
江南大水歌六首 其三
题爱日楼
休宁汊口十咏 其九 乡约
哭吾惟可
思贤书院十首 其七 志学堂
同顾与成参议过蓉湖别墅分韵得禾字
程节妇
脩竹亭
题孙道甫东园卷
江南大水歌六首 其二
李参戎汝盛手持白羽扇见遗口占奉答
吴女词三章 其二
闻刘元瑞按察使弃官与甘泉山人候久不至
饮龙井
秋日简王与时方伯
赠徐廷应
毗陵李太守禦贼
王野云见寄华山志忽忆余曩昔月下著羽衣醉吟莲花峰上今已三载自过 ...
杂咏四首 其三
春日游惠山以老杜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衍韵次第得诗十首 其一
十五夜与汝盛泛舟湖中再叠前韵
次韵答邵国贤少司徒
江上别吴廷高约明年同游严陵钓台
浔阳歌十首 其五
石川子夜半相访
同凌时东吴介夫僧古心游虎跑寺泉头分韵得空字
与施邦直过南野堂访陆如昆侍御游道场山泛碧浪湖临别书此
曾大尹世荣馈江鱼
梅杖
荷巾
幽居杂兴(二首)
幽居(二首)
浩啸
夜起煮茶
茅屋清溪上
溪堂落成邻渔以箬笠草蓑见遗
戏效汪京兆西湖六首为孙道甫书于湖之南屏山居 其二 和靖答不允
仰则堂为吴孟昌题
休宁汊口十咏 其十 吟社
忆郑继之
残冬廿八日立春
题美人图六首 其五 弹琴
谒孤山林和靖处士祠
避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