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田仓曹东亭夏夜饮得春字

田仓曹东亭夏夜饮得春字

唐代 韩翃

薛公门下人,公子又相亲。玉佩迎初夜,金壶醉老春。
葛衣香有露,罗幕静无尘。更羡风流外,文章是一秦。

诗人韩翃的古诗

送营城李少府

唐代 韩翃

怀禄兼就养,更怀趋府心。晴山东里近,春水北门深。
新绶映芳草,旧家依远林。还乘郑小驷,躞蹀县城阴。

令狐员外宅宴寄中丞

唐代 韩翃

寒色凝罗幕,同人清夜期。玉杯留醉处,银烛送归时。
独坐隔千里,空吟对雪诗。

别汜水县尉

唐代 韩翃

未央宫殿金开钥,诏引贤良卷珠箔。花间赐食近丹墀,
烟里挥毫对青阁。万年枝影转斜光,三道先成君激昂。
谷永直言身不顾,郤诜高第转名香。绿槐阴阴出关道,
上有蝉声下秋草。奴子平头骏马肥,少年白皙登王畿。
五侯客舍偏留宿,一县人家争看归。南向千峰北临水,
佳期赏地应穷此。赋诗或送郑行人,举酒常陪魏公子。
自怜寂寞会君稀,犹著前时博士衣。我欲低眉问知己,
若将无用废东归。

张山人草堂会王方士

唐代 韩翃

屿花晚,山日长,蕙带麻襦食草堂。一片水光飞入户,
千竿草影乱登墙。园梅熟,家酝香。新湿头巾不复篸,
相看醉倒卧藜床。

送南少府归寿春

唐代 韩翃

人言寿春远,此去先秋到。孤客小翼舟,诸生高翅帽。
淮风生竹簟,楚雨移茶灶。若在八公山,题诗一相报。

留题宁川香盖寺壁

唐代 韩翃

爱远登高尘眼开,为怜萧寺上经台。山川谁识龙蛇蛰,
天地自迎风雨来。柳放寒条秋已老,雁摇孤翼暮空回。
何人会得其中事,又被残花落日催。

寄上田仆射

唐代 韩翃

家封薛县异诸田,报主荣亲义两全。仆射临戎谢安石,
大义持宪杜延年。金装昼出罗千骑,玉案晨餐直万钱。
应念一身留阙下,阖门遥寄鲁西偏。

汉宫曲二首

唐代 韩翃

骏马绣障泥,红尘扑四蹄。归时何太晚,日照杏花西。
绣幕珊瑚钩,春开翡翠楼。深情不肯道,娇倚钿箜篌。

送刘侍御赴令公行营

唐代 韩翃

东城跃紫骝,西路大刀头。上客刘公干,元戎郭细侯。
一军偏许国,百战又防秋。请问萧关道,胡尘早晚收。

送高别驾归汴州

唐代 韩翃

信陵门下识君偏,骏马轻裘正少年。寒雨送归千里外,
东风沉醉百花前。身随玉帐心应惬,官佐龙符势又全。
久客未知何计是,参差去借汶阳田。

送田仓曹汴州觐省

唐代 韩翃

拜庆承天宠,朝来辞汉宫。玉杯分湛露,金勒借追风。
古驿秋山下,平芜暮雨中。翩翩魏公子,人看渡关东。

送刘侍御赴陕州

唐代 韩翃

金羁映骕骦,后骑佩干将。把酒春城晚,鸣鞭晓路长。
带冰新溜涩,间雪早梅香。明日怀贤处,依依御史床。

同中书刘舍人题青龙上房

唐代 韩翃

西掖归来后,东林静者期。远峰春雪里,寒竹暮天时。
笑说金人偈,闲听宝月诗。更怜茶兴在,好出下方迟。

送客水路归陕

唐代 韩翃

相风竿影晓来斜,渭水东流去不赊。枕上未醒秦地酒,
舟去已见陕人家。春桥杨柳应齐叶,古县棠梨也作花。
好是吾贤佳赏地,行逢三月会连沙。

送高员外赴淄青使幕

唐代 韩翃

远水流春色,回风送落晖。人趋双节近,马递百花归。
山驿尝官酒,关城度客衣。从来赤管笔,提向幕中稀。

送王侍御赴江西兼寄李袁州

唐代 韩翃

中朝理章服,南国随旌旆。腊酒湘城隅,春衣楚江外。
垂帘白角簟,下箸鲈鱼鲙。雄笔佐名公,虚舟应时辈。
按俗承流几路清,平明山霭春江云。湓城诗赠鱼司马,
汝水人逢王右军。绿蘋白芷遥相引,孤兴幽寻知不近。
井上铜人行见无,湖中石燕飞应尽。礼门前直事仙郎,
腰垂青绶领咸阳。花间五马迎君日,雨霁烟开玉女冈。

又题张逸人园林

唐代 韩翃

藏头不复见时人,爱此云山奉养真。露色点衣孤屿晓,
花枝妨帽小园春。时携幼稚诸峰上,闲濯眉须一水滨。
兴罢归来还对酌,茅檐挂著紫荷巾。

送王府张参军附学及第东归

唐代 韩翃

邻家不识斗鸡翁,闭户能齐隐者风。顾步曾为小山客,
成名因事大江公。一身千里寒芜上,单马重裘腊月中。
寂寂故园行见在,暮天残雪洛城东。

送夏侯审

唐代 韩翃

谢公邻里在,日夕问佳期。春水人归后,东田花尽时。
下楼闲待月,行乐笑题诗。他日吴中路,千山入梦思。

送夏侯校书归上都

唐代 韩翃

后辈传佳句,高流爱美名。青春事贺监,黄卷问张生。
暮雪重裘醉,寒山匹马行。此回将诣阙,几日谏书成。
韩翃

韩翃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157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