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蝶恋花·庭院深深人悄悄

蝶恋花·庭院深深人悄悄

宋代 安道

庭院深深人悄悄,埋怨鹦哥,错报韦郎到。压鬓钗梁金凤小,低头只是闲烦恼。
花发江南年正少,红袖高楼,争抵还乡好?遮断行人西去道,轻躯愿化车前草。

安道蝶恋花·庭院深深人悄悄译文

庭院深深人悄悄,埋怨鹦哥,错报韦郎到。压鬓钗梁金凤小,低头只是闲烦恼。
深院寂静,室内也是悄然无声。爱人远行,少人来往,乌云般的头发上插着精美的头钗,一位红颜女子独自幽居。女子忽然听见自己的鹦鹉在呱呱人语。庭院深深人十酣肖鹦鹉突然开口说话令人惊喜,她急忙开门,误以为鹦鹉告诉她是她的情郎来了,结果大失所望。她在内心埋怨鹦鹉,嫌它错报郎归,让她空自整妆等候,无端地引起她的无限烦恼。女子前思后想,她在想象中呼唤情郎早日归来。
花发江南年正少,红袖高楼,争抵还乡好?遮断行人西去道,轻躯愿化车前草。


她的这位“韦郎”正是青春年少,远行他方,本已经令人不安,何况又是去风景如画的江南。那里歌楼妓馆很多,到处都是美貌的女子,她担心情郎久居他乡,难免拈花惹草。尽管那里到处充满了诱惑,但她还是很自信家乡的旧人更好。因此,她温情相劝,希望对方早日回家。既然知道规劝无用,情郎难免还要远行,为了能够阻拦他,女子愿意舍身化作小草,只要能够留住他,遮挡住情郎前去的脚步,即使自己被碾压也在所不辞。

安道蝶恋花·庭院深深人悄悄注释

庭院深深人悄悄:庭院深深,深院寂静;悄悄,悄然无声。
鹦哥:即鹦鹉。
韦郎:古代女子对男子的爱称,这里借指情郎。
钗:头钗。
金凤:古代妇女的头饰。
闲:嫌弃。
红袖:代指美貌女子。
争抵:怎么比得上。
遮断:犹言遮挡,拦住。
车前草:草名,又名当道。

安道蝶恋花·庭院深深人悄悄创作背景

  谭献同治六年(1867)考中举人。二十五六岁后,他潜心经学,倾向今文学派,重微言大义。他曾经为福建学使徐树藩的幕僚,晚年去官归隐,锐意著述。谭献晚年受张之洞的邀请,主讲经心书院。他的骈文,规仿六朝,高出时人;诗亦“优柔善人,侧然动人”;词与词论的成就最为突出。

安道蝶恋花·庭院深深人悄悄赏析

  这是思妇之词,上半沉思语,殊觉哀而不伤,怨而不怒。下半相思刻骨,寤寐潜通,顿挫沈郁,可以泣鬼神。
  通过女子所居环境氛围的描写,烘托出女子内心深处的寂寞。且“庭院深深”使人很容易想到欧阳修那阕《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两首词在某些地方格调颇相似,情感相通。二、三两句更是妙趣横生,刻画闺中少女的情态栩栩如生,与敦煌词《鹊踏枝》中“叵耐灵鹊多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春日迟迟,鹦哥报道他来到的叫声,使她空喜欢一场,在她寂寞的心中掀起了难以平息的感情波澜。“压鬓”二句,是女主人公“闲烦恼”的特写镜头。鹦鹉之能言,都是人教之结果。女主人公思念所爱心切,便把自己最希望的事反复调教于鹦鹉,以此获得一种虚幻的满足,当然也希望鹦鹉能及时地报告他的归来。不想这反倒惹出了她的相思烦恼。前后强烈对比,寓意深刻。
  “低头只是闲烦恼”则写女子心态之沉重烦闷,这种精神上的烦恼不是金玉满堂的物质生活所能消解、抵偿的。“只是”两字下得很妙,将女子无法排遣的伤离怨别之思以直陈的方式表出,具有强调的作用。“闲烦恼”也可见女子的相思之苦触处即是,同时为过渡到下片打下了伏笔。
  下阕从女子想像在江南的情郎的生活着笔,词的内容也由上阕深闺人的相思烦恼变而为下片感于江南春而产生的盼归的惆怅。
  江南的春天群芳争艳,青山滴翠,自己与情郎都正是青春年华,纵然高楼红袖迷人,也抵不上回乡与钟爱的女子相聚,共度良辰美景的美好。她方方面面地思念他的一切,设想他在外面的生活情况。而她最担心的,想得最多的,一是他会不会对她不忠,二是他的生活是否艰辛。她设想他在“红袖高楼”行乐的情景,心痛情急,迸出了“遮断行人西去道,轻躯愿化车前草”的心声。主人公明知无力阻止爱人出行,但也甘愿为此牺牲!女子的殷殷期盼,在诚挚温厚之中深深地蕴含着坚贞不渝的品质。
  主人公幻想爱人所禁受的艰辛,好象在同爱人一起禁受,因而身体消瘦,精神困顿。黄昏更是思念更切的时候,因而主人公几乎害怕黄昏!由此想到以前美满相处时的情景,那时候主人公与爱人还开着离别的玩笑;不料这玩笑竟骤成事实,这更使主人公更加难过。尽管这样,末两句说宁愿化身为车前草,挡住情郎西去的道路,冀盼情郎回心转意,早日归来。借用“车前草”的字面意义作文章,虽非首创,以之结尾表白痴情不改的心志,更加衬托主人公痴情的人物形象,有感人肺腑之效。
  全词委婉细腻,清新雅丽,昭示了一种为美好理想而始终不渝甚至甘愿献身的品格。

诗人安道的古诗

省官命诸生为守城马发挽诗欲为申奏立庙

宋代 安道

伏波裹尸还,马璘苦战死。至今骨犹香,勋名照青史。

桓桓马将军,或疑其孙子。逾月婴孤墉,四面集飞矢。

生不为降俘,死期为厉鬼。小卒窃开关,大兵遂劘垒。

满城血为池,全家脑涂地。英雄为痛心,三十馀年矣。

阴房野燐青,坏道丛祠圮。天朝未旌忠,谁为血其祀。

名公访古迹,立马斜阳里。临风叫英魂,月寒天在水。

梧桐树·守真元

宋代 安道

守真元,专一*。婴儿养就吾身里。十月胎圆备。万般譬喻总皆非。大底由他心意地。外觅徒劳耳。

十六字令三首

宋代 安道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鞍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题扇寄叶与中都宪时赞军窾外

宋代 安道

同年踪迹恨西东,远意聊将一箑风。好似昔人挥白羽,坐令沙漠虏尘空。

点绛唇·红杏

宋代 安道

深巷红稀,荡舟兀自寻红杏。顾衣弄影。怕被閒红省。

雏发小怜,报道春潮猛。留孤艇。分明已肯。犹说姑徐等。

里人获苍鹿异之献于官遂作南山鹿

宋代 安道

南山鹿,山头有草林有木,朝朝出游暮归宿。文毛斓斑联锦钱,歧角嶙峋拔青玉。

白日饥含洞口花,清泉渴饮岩边谷。胡为失脚落尘埃,也逐牛羊食人粟。

牧儿惊见两角矗,传呼两两三三续。析木为兵石为炮,踰沟越陇相驰逐。

一蹶仓皇折双足,持献长官脯其肉。呦呦不向嘉宾鸣,濯濯已辞灵囿伏。

只念深山学仙客,谁与牵车下山麓。呜呼汝鹿最有山林情,汝乃何故丧其生。

寄言云中猿鹤友,莫向人间借路行。

初入谏院寄慰肥城父老

宋代 安道

剧县息劳人,新班立紫宸。
种花收薄效,焚草企先臣。
漏欲天同补,膏怜土渐春。
淮西蚕麦候,缓税乞皇仁。

偁上人干造延寿院乞颂

宋代 安道

丛林百丈有清规,特设堂安老病师。
隐几虚心还自照,炷香孤坐绝他思。
妙穷正念空三世,净洗余昏月一墀。
底意欲从何处问,毗耶居士饱相知。

咏渫井得金钗诗

宋代 安道

昔日倡家女,摘花露井边。摘花还自插,照井还自怜。

窥窥终不罢,笑笑自成妍。宝钗于此落,从来非一年。

翠羽成泥去,金色尚如先。此人今何在,此物今空传。

展拜恩师遗像敬题 其一

宋代 安道

忆昔粤东宦游期,天涯海角系神思。而今宛尔音容在,犹是当年问字时。

赠韩进之先生 其一

宋代 安道

北斗文章绝世无,先生秉笔继前驱。幽怀爱菊临轩种,老眼看山信杖扶。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 其一二三

宋代 安道

冷水点沸锅,舌头不出口。可惜老岩头,慈悲成过咎。

赐大学士徐元梦

宋代 安道

位以中台峻,名因主眷高。六卿推旧德,百职藉薰陶。

报国吁谟切,衔恩翊赞劳。运筹称自昔,前席礼频叨。

鲍防《云门寺济公上方偈序》 缺名《斑竹杖偈》

宋代 安道

护性维戒,扶身在杖。动必由道,心无来往。

改一字令 其一

宋代 安道

口,有似没量斗。川,有似三条椽。

送增田涉君归国

宋代 安道

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
却折垂杨送归客,心随东棹忆华年。

咏煎盐者

宋代 安道

一历篷芦厂,载观盐灶民。
樵山已遥远,釜海亦艰辛。
火候知应熟,卤浆配欲匀。
可怜终岁苦,享利是他人。

伍相庙

宋代 安道

封域依神保,遗哀记属镂。
荒庭垂白露,古屋换爰乌。
配食虚神果,除坛欠阖闾。
向来存二庙,犹得慰三吴。

与杲侍者

宋代 安道

道吾当年不肯道,渐源中路没商量。
先师灵骨今犹在,无用扶锹上法堂。

六言绝句四首 其三

宋代 安道

昨夜雷声送雨,朝添绿水满池。船尾新来翡翠,沙边久立鹭鸶。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