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二月十六日喜晟至武昌

二月十六日喜晟至武昌

明代 陶安

偶傍船窗立,惊看雪袂来。羁怀三月久,欢气一时回。

换米携盐策,延宾举酒杯。从知家信好,病释岸花开。

诗人陶安的古诗

穷民

明代 陶安

叹息穷民苦,劳心岁不宁。家空遭横敛,罪薄陷淫刑。

堡寨雄群甲,兵繇役两丁。我来新典郡,哀痛泪交零。

赵老洲

明代 陶安

杯茶未了过黄湓,赵老洲平不见村。舟子指西微笑说,不消一会到城门。

木兰花慢 送教授汪处谦

明代 陶安

羡莲花博士,珠照乘、璧连城。更经笥生香,璧筒寄兴,教铎扬声。

故家老成文物,便銮坡宝炬被光荣。来勺姑溪秋水,雅怀一样澄清。

芹宫灯火月华明。时主校文衡。向玉洁堂前,咏归亭上,飞动欢情。

堪怜盍簪无几,又梅边归路马蹄轻。此去朝天有日,御炉烟袅瑶京。

题鸂

明代 陶安

珍禽文采明金沙,相顾似怜毛羽嘉。托邻喜傍君子竹,忘忧更有宜男花。

良工笔意何处好,林雀哺雏心使饱。北堂留得此图看,依旧春晖照幽草。

应制次韵石城秦淮二首 其二

明代 陶安

秦淮水,息风浪。宛如河汉向西流,星斗高环紫垣上。

祖龙凿山气常王,地脉仍完秦自丧。大帝兴吴天堑雄,五马南浮形势壮。

秦淮光涵天影明,楼台夹岸如承平。雪晴朝来春水生,且无江上鲸鲵争。

钟山万古色不改,日出云开见沧海。

三月三十日费安中山长告别走赋六首 其三 寄邢彦贤

明代 陶安

南浔镇里新文学,姑孰湖阳旧世家。兄弟从戎多武备,师儒掌教盛才华。

林峦胜处春携屐,风雨声中夜煮茶。去岁相逢便相别,故人千里寄渔槎。

纪志

明代 陶安

读易四十载,玩心毫发间。追寻千古派,流入五夫山。

述旨情徒切,劳生事不闲。斯文天若佐,暂免缀朝班。

应制次韵石城秦淮二首 其一

明代 陶安

石头城,与云平。朝见紫霞结,暮见明月生。城边年年春信早,御沟涨暖垂杨青。

驻马坡前花雨歇,江北浮舟渡桃叶。中营兵算朗如月,鍊石尤能补天缺。

气运推移夜还昼,六代繁华应复旧。

寄钱彦良

明代 陶安

离群忆乡里,知子历艰难。
博士官三考,空斋食一簟。
江风吹鬓湿,竹雪照衣寒。
清气相酬酢,新诗正耐看。

渊明醉图

明代 陶安

何劳一县恼闲情,五柳柴桑老此生。每向黄花作沈湎,寄奴已据石头城。

次管时顺韵

明代 陶安

四海何人有鲁连,几时乐土似尧年。锦江雪浪浮云外,黄鹤风烟战马前。

与子飘然同桂楫,昨宵忽尔梦芝田。从来建业兴龙地,莫学稽山掉酒船。

底底松

明代 陶安

两崖峭立夹幽底,底底长松生直干。崖高底低无路通,铁骨霜鳞有谁看。

托根若在徂徕野,千尺良材逢匠者。拔为梁栋登庙堂,岂容偃蹇山林下。

底底松,安可贱,地位虽卑独无怨。不愿用于汉家未央宫,不愿用于唐室含元殿。

久无帝舜作岩廊,甘分沉沦羞贾衒。自从长养数百年,绝彼斤斧全吾天。

未央含元虽壮丽,回首瓦砾凄寒烟。君不见牺尊青黄木之灾,至宝不琢真奇哉。

湖乡二首 其二

明代 陶安

熟处人还聚,生涯日渐忙。洗鱼腌作鲊,切藕曝为粮。

野纻栽临屋,家凫浴满塘。掩门儿女坐,灯下补衣裳。

寄示晟二首 其一

明代 陶安

汝弟来传说,朝仪熟见闻。克家严志操,事主致恭勤。

骑射新从武,优闲更学文。令余沈痼释,觉此老怀欣。

首尾吟七首 其七

明代 陶安

人于物外莫容心,名教无惭我所歆。正笏教朝安进退,点书教子细披吟。

青山渺渺频来梦,华发萧萧渐满簪。齑瓮茶铛清味足,人于物外莫容心。

首尾吟六首 其六

明代 陶安

报应随心理最真,当存仁厚作贤臣。从来出尔仍反尔,无或刑人更杀人。

没后方知廉是伪,生前独以刻为淳。自经沟渎将谁咎,报应随心理最真。

和张景中经历三首 其二

明代 陶安

春晖云罅漏微明,趁暖游蜂体态轻。溪上闭门车马静,柳风不动绿波平。

鹤笼

明代 陶安

相依蕙帐贮仙禽,不似松巢结在林。月色穿来窥瘦骨,露华飞入戛清音。

宽容聊息双轮翅,盘促难拘万里心。童子放开欣客至,孤山祠下迹堪寻。

首尾吟七首 其六

明代 陶安

人于物外莫容心,谩有声华动士林。将帅威行丸走坂,君臣道合芥投针。

瑟工不计人憎爱,酒旨还随量浅深。老大青天应未负,人于物外莫容心。

送薇

明代 陶安

敢依华省地,未结玉堂邻。树石借馀韵,夏秋常一春。

故添荒境丽,似掩老夫贫。时物还迁变,临风感慨新。

陶安

陶安

(1315—1371)明太平府当涂人,字主敬。元顺帝至正四年举人。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参幕府,任左司员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诰兼修国史,寻出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卒官。有《陶学士集》。► 479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