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陶宗仪
霜落松江水气清,风前一舸白鸥轻。十年已是三番别,两地都来几日程。
鬓发萧萧怜我老,杯盘故故惜亲情。开春有约重携手,不在吴山定越城。
次姚宪佥原礼韵简明上人古镜六首 其三
九山多胜槩,此地一丛林。石路循清涧,茅堂枕碧岑。
野狐来听法,游衲问安心。虎树高千尺,师宁不嗣音。
次韵曦讲师南仲牧閒园杂咏十首 其七
小筑垣墉缭四陲,前头即是梵王祠。沼花新吐芬陀利,石钵溪泉献一枝。
为许玄伯题画二首 其一 黄菊
道人小葺柳边庄,三径西风逗晚香。按谱秋葩班异品,堂堂正色御袍黄。
已已七夕立秋次胡万山韵
头童齿豁鬓毛衰,老大徒添宋玉悲。天上大星应有约,人间一叶似知时。
綵楼香满凉生早,银汉桥横夜度迟。此日报秋端罕遇,呼儿捉笔和新诗。
南村后杂赋十首 其六
江海谋生拙,园田引兴长。径分黄菊本,池种白鱼秧。
瘗笔营山竁,横琴布石床。俗氛飞不到,一曲水云乡。
题杨士贤山水二首 其二 雪林行旅
积雪寒凝昼不消,璚林琪树耸孤标。寄言逆旅休辞倦,西崦人家路尚遥。
次韵曦讲师南仲牧閒园杂咏十首 其八
新添野圃四无邻,埽径时时款逸民。展席松阴谈妙觉,我来借榻或经旬。
赠乐安居士张彦载
治世优游赋考槃,葛衣藜杖笋皮冠。清溪一曲居常乐,红日三竿睡正安。
花外雨窗篘蚁酝,竹间风鼎瀹龙团。到头浑是清閒福,笑引儿孙种合欢。
题王孟京先生采芝生卷
高风千古仰商颜,自喜幽栖近九山。短锸喜从层巘陟,顷筐长带乱云还。
晴霞煖护金茎紫,晓露香融玉朵殷。辟谷延年端藉此,飘然行簉列仙班。
次胡安州韵
宦成归老有馀晖,吟苦从教带减围。卜搆北山欣地僻,阅耕南亩虑年饥。
云霄孤鹤盘旋过,野水閒鸥自在飞。炎暑困人多病暍,寄言莫怪往来稀。
送人才殷惟中
春水绿波春草碧,春风一棹发江城。到京便入人才选,荐剡连排父老名。
朋旧称扬多义举,衣冠惜别重交情。此行喜遂平生志,簪绂荣身感圣明。
中秋夜阴
自小看明月,看来已白头。年年栖逆旅,草草过中秋。
银汉金波敛,冰奁玉鉴收。凄然向今夕,啸咏想南楼。
丁丑元日分韵得生字
土牛饯腊三元正,玉烛调和四海清。老眼细看新岁历,白头偏动故乡情。
人家竞写宜春帖,宰相宁无列火城。图轴高县钟进士,怪精也复可怜生。
南村杂赋十首 其九
遥岑浮碧汉,长泖护青林。地僻人家少,泥融虎迹深。
关河南北梦,风雨短长吟。览镜怜迟莫,鬅鬙雪一簪。
挽赵云居先生二首
吴淞今共客,台婺远相连。去国二千里,论心四十年。
故人将尽矣,老泪重潸然。修得遗贤传,储输太史编。
南村杂赋(六首)
挽张云庄宗礼三首 其一
客邸病萦纡,惊忧郁未舒。紫桫函蜕骨,白下返灵舆。
故里千年别,浮生一梦如。莫云庄上些,山雨竹楼虚。
送张有秩御史制阕如京师
五采冲霄见羽仪,龙蛇研影快清时。报亲读礼三年毕,事主扬名四海知。
獬廌班中曾抗疏,凤皇台上好题诗。沧江画鹢潮催发,不尽离愁酒一卮。
次韵答张林泉五首 其五
枕流漱石豁烦襟,日月容光实照临。御笔曾题田氏宅,王门莫听戴逵琴。
明经教子传家学,买宅租田罄橐金。寿格期颐能有几,垂垂白发送光阴。
次韵宁熙中上人姑苏纪游十首 其十 寻僧不遇
肩舆伊轧度嵚岑,义重宗乘故远寻。涧雨收时花作阵,岩扉掩处笋成林。
蒲龛香歇閒清昼,石鼎烟销锁绿阴。那得相逢话畴昔,嗟哉时序百年心。
陶宗仪
(1316—?)元末明初浙江黄岩人,字九成,号南村。元末应试不中。于学问无所不窥。元末避兵,侨寓松江之南村,因以自号。累辞辟举,入明,有司聘为教官。永乐初卒,年八十余。辑有《说郛》、《书史会要》,著《南村诗集》、《辍耕录》。► 282篇诗文
过沈汝舟故居次范宏远韵
独坐简赵彦徵
题朱文仪松轩清赏卷
题唐涿州横云草堂
和董良史宪佥西郊草堂杂兴八首 其七
郊居次韵张善初
铁箫为张以道散人赋
十一日谢恩
铙歌鼓吹曲二章 其一 屡丰年上帝闵农也帝德好生易菑为祥焉
借韵荅宗高王架阁
次韵答山泉上人曦
次韵荅邵青溪先生
次陆北岩韵二首 其一
听雪为孙以贞赋
次姚宪佥原礼韵简明上人古镜六首 其五
至日听雨
次韵曦讲师南仲牧閒园杂咏十首 其五
慈云十咏 其八 莲池玩月
送戴叔温赴京
哭马平主簿夏原威
送万用谦归豫章
题翟景泉空空室
雪次陆静庵韵
并头鹤顶红菊次云樵韵
次韵宁熙中上人姑苏纪游十首 其一 华山阻雨
南村后杂赋十首 其四
客窗听雨四绝句次南山韵 其二
元日试笔次张泉民读书庄杂兴八首 其八
长安市
二月六日雪
送贡士蒋时俊之京
长至日林泉偕雪林踰凤冈访友联句次其韵
次夏士良户侯韵
十一月朔大雪节早见雪
平湖为山阴镜上人赋
新春风雨次陆北岩韵三首 其一
过凤山锦溪桥
客窗听雨四绝句次南山韵 其一
送乡贡进士钱宗善馀庆吴时纬仲文吴克潜纲赴京会试 其一
次韵曦讲师南仲牧閒园杂咏十首 其二
偶成简钱曲江
次韵宁熙中上人姑苏纪游十首 其二 喜晴
送人才何公远
五里塘
己卯中秋
题清暑观瀑图
过石臼湖
次韵自述
送陈平仲
寄题性源上人清影轩
十二月十三夜雪
木阑花慢 次胡笔峰迁居韵
送上海知县司公守道赴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