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江城子·癸酉春社

江城子·癸酉春社

宋代 王炎

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
怯寒未敢试春衣。踏青时,懒追随。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不向花边拚一醉,花不语,笑人痴。

王炎江城子·癸酉春社译文

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
清清的碧波渺远,日光闪耀,柳条随风轻摆,青草茂盛。已经是垂暮老人了,却遇到春色,这种滋味有谁知道呢?竹帘都垂下来,庭院里一片安静,只有我一个人,无聊地看着一对燕子比翼双飞。
怯寒未敢试春衣。踏青时,懒追随。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不向花边拚一醉,花不语,笑人痴。
害怕寒冷没敢换上春衫,春日到郊外踏青的时候懒于和其他人相随。摆上春天地里的野菜和做熟的山里的野味,农家酿的酒可以随便些。人老了,不敢多喝,没有醉倒在花丛中,花儿没有说话,却笑话我痴。

王炎江城子·癸酉春社注释

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江神子”,原为单调,至苏轼始变为双调,共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韵。
癸酉:宋宁宗嘉定六年(1213年)。春社:祭名,祭祀土地,以祈丰收。周代用甲日,后多于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举行。
渺渺:远貌。晖晖:晴明貌。
依依:茂盛的样子。一说轻柔的样子。
离离:分披繁茂貌。
帘箔:用竹子或芦苇编成的方帘。
踏青:春日郊游。古代踏青节的日期,因地因时而异:一说正月初八,一说二月二,一说三月三。后世多以清明春游为“踏青”。
野蔌(sù):野菜。山敬:野味。锻,同“肴”。
酿:此指酒。

王炎江城子·癸酉春社赏析

  词的上片写“老大逢春”的情绪。开拍三句,写春社时节,风和日暖,春光明媚,清波悠远,杨柳依依,青草繁茂。这是芳春景色,生趣盎然,令人振奋。然而词人却恰恰相反,精神并不蓣奋,甚至情绪消沉。原因是:“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逢春”是触媒,“老大”才是根源。此时的词人已是古稀老人,青春已被岁月消磨殆尽,生机活力正被衰老蚕食着,“老大”落寞伤感的情绪,当然只有自己知道,别人是无法理解的。心境如此,所处的环境又是“竹箔四垂,庭院静,次独处,燕双飞”。竹帘四垂,言与外界隔绝,很少有人来往,故庭院里十分寂静。后两句意从五代翁宏诗“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宫词》)化出,言词人独处其间,只有那忙着筑巢的春燕双双飞出飞进。这里情中写景,以景衬情。用双飞之燕衬独处之人,足见其孤独寂寞;以动衬静,愈见境静,映衬出其心境之落寞凄凉。
  下片写人的活动。换头“怯寒未敢试春衣”与上片“老大逢春”相应,丝丝人扣:因“老大”而“怯寒”;因“逢春”尚寒而“未敢试春衣”。这里既写出了年届七十、年迈体衰之老人对节候的切身感受,也暗寓着主人公的情绪低落,真实入情。正因为如此,在春社这个游览踏青的大好时节,这位老人却“踏青时, 懒追随”。一个“懒”字,刻画出老人力不从心、意懒心灰的情态和无可奈何的心情。那么,老人来打发这个“家家扶得醉人归”的春社节日的作法是:“野蔌山杀,村酿可从宜”。即是说,只要有点山野风味的酒食就可以了。这里作者强调的是:蔌以“野”、骰以“山”、酿(酒)以“村”为宜。 用字准确,既有聊遣愁怀的一面,也有追求雅趣的一面,疏淡别致。煞拍三句,以描述人的心态作结:“不向花边拚一醉,花不语,笑人痴”。已经有了野蔌、山骰、村酒,老人本想”酩酊酬佳节”,独坐“花边拚醉”,只是担心“花不语,笑人痴”,而只好作罢。可见作者人老心不老,犹想学少年的情怀。着直表心迹,振起全篇。
  这首词体现词人“惟婉转妩媚为善”的词作主张,景中见情,情中写景,情景交融。写出“老大逢春”的种种心态和微妙的“情绪”,真实生动而富有情趣。在遣词用字上颇具匠心。如开篇连用“渺渺”、“晖晖”、“依依”、“离离”四个叠字句,渲染春光;“野”、“山”、“村”字都移易不得,具见精神。又有频用前人的诗句,化繁为简,意蕴不减。结拍用拟人手法,化无情为有情,妙趣横生,余味隽永。

王炎江城子·癸酉春社创作背景

  古代春社,一般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其时正当春分前后,是古人春天祭祀社神(土地神)以祈求丰收的日子,又兼有乡邻会聚宴饮的性质,故颇隆重热烈。癸酉,为宋宁宗嘉定六年(1213年),此时词人王炎七十五岁。词人于社日有感而写下了这首词。

诗人王炎的古诗

江上为韩毅伯访得便舟

宋代 王炎

铜墨缠腰雪上头,人生一饱亦难谋。
天明忽暗酿梅雨,风暖又寒催麦秋。
老矣不堪时节换,粲然方幸故人留。
白云呼去淮山住,强为江边问买舟。

山行二绝 其一

宋代 王炎

路回秾绿屡低盖,风定落红时点衣。行李驰驱无暇日,客情乡思两依依。

又题巢林

宋代 王炎

阛阓深居似林谷,缘坡手种青青玉。市声坡向耳根来,蒙密中间深结屋。

鹪鹩但愿巢一枝,鸾停鹄峙意何如。青云千级风在下,飞翰稳去摩天衢。

觅李尉白犬

宋代 王炎

长安少年好狗马,日日遨游五陵下。
八尺腾骧行地龙,突过无前追疾风。
一箭穿空两鵰堕,尚挟白羽腰骍弓。
回鞭更踏南山路,射杀山中白额虎。
却解重五四尺獒,快逐丰狐搜狡免。
错罢归来唤歌舞,酾酒割鲜供笑语。
穷巷书生那有此,毛颍陶泓守环堵。
老来无力跨蹇驴,少日青鞋只徒步。
何况平生非猎师,何须有犬如韩卢。
青毡旧物犹在室,吹灯未灭忧穿窬。
似闻黄耳云来孙,丰颅拳尾雪不如。
从公觅取扞门户,主人高枕偷儿避。

行湖路

宋代 王炎

落日行湖尾,重袍不御寒。
乱流横短棹,入暝解征鞍。
梅瘦觉春未,雁来知岁残。
何时休跋履,犹幸得平安。

到胡道士草庵二首

宋代 王炎

清风飕飕竹万个,白日寂寂茅三间。
春深只有鸟呼梦,地僻略无人叩关。
岂但壶中堪避世,也胜图上可游山。
出门回首不能住,输与道人閒复閒。

念往 其三

宋代 王炎

半生共飘泊,所至无定居。晚有一区宅,乃以丧来归。

乐少辛苦多,呜呼止于斯。临没尚了了,儆戒皆可书。

子言不可忘,我意当何如。

送游尧臣归闽六首 其六

宋代 王炎

松楸不扫洒,吾甚思江东。七闽在其南,云间无去鸿。

关山共明月,何时一尊同。小游忘年友,努力翰墨中。

铸金作龙渊,世岂无国工。

用元韵寄周推萧法

宋代 王炎

隔岸好山罗数峰,绕檐修竹添深丛。
云溪有此兔一窟,将雏德曜随梁鸿。
一饥难忍出谋食,志郁不伸成怪松。
彼美湓城二君子,昔未识面先闻风。
一如龙媒气深稳,不鹜捷径行匆匆。
管城之外别用志,懒哦五字吴江枫。
动中养定自有道,须岂不白颜甚红。
一如鵷雏出丹山,律吕节奏藏于胸。
即之肃肃又盎盎,意在寥廓观鸿蒙。
蹒跚勃窣我何者,亦许附在交游中。
少时浪迹鹿在薮,垂老能言鹦入笼。
心官鄙训如腻垢,见此水镜一洗空。
霏霏伏雨湿杨柳,滴滴寒露凋芙蓉。
日月逝矣足可惜,梦魂不入槐安宫。
破觥暖浪侵浮蚁,小鼎生烟明宛虹。
为公更作商声歌,朔风惨淡吹葭蓬。
精金美玉有定价,叹息钜眼无坡翁。

和将使早雪

宋代 王炎

晓日藏明恐雪羞,远山含暝更云浮。
不须苦道丰年瑞,拥衲炉边索酒舟。

和林宝文吹暑轩二绝

宋代 王炎

木末长风送雨来,田家远近稻花开。
披襟燕坐黄堂静,一笑江山爽气回。

同李鲁二郎中游三茅观

宋代 王炎

路入疏梅密竹间,俯看水墨画湖山。
玉妃妒我清游好,剪水飞花作苦寒。

用元韵答清老

宋代 王炎

巧匠胸中有全室,能文纸上无脱稿。
老禅善画亦如是,毛锥未出意行到。
解衣盘薄小经营,蓦然挥洒笔如扫。
我思诗画本一律,众作徒多等蝉噪。
画手无如王右丞,一似诗中杜陵老。
正缘此老襟韵高,工拙奇常无不好。
斲轮妙处不可传,此事难从笔端讨。
由来万法生一心,贯彻精粗无二道。

题刘知宫愚圃三首 其一

宋代 王炎

蜗角横戈不解,羊肠覆辙相寻。争似藏明纳智,淡然高卧山林。

寄潘维节

宋代 王炎

墨貂裘敝君穷甚,黄犬书来我慨然。
肯到越中同住否,秋深即上歙溪船。

次韵李仲永携诗相别

宋代 王炎

李侯人物极清真,气似灵犀可辟尘。
平日论心思益友,而今刮眼见诗人。
有民堕在蒹葭境,为政恐无桃李春。
抚字要须宽猛济,诵公佳句合书绅。

南斋书怀

宋代 王炎

幽居用拙懒追寻,小径无人苔半侵。
燕子已归知社近,桃花半破觉春深。
长编短简资身策,故岁新年念母心。
拂拭横床眠未稳,匆匆屋角有鸣禽。

次韵子大四绝

宋代 王炎

抽身幸免坐毡针,镜里休怜白发新。
杖屦消摇共来往,更添林下一閒人。

次韵胡连翁携诗见访

宋代 王炎

蕲春别驾寡交游,独君对君青两眸。
我亦君门嫌俗子,今方下榻得诗流。
环溪陈迹几如扫,鄂渚遗文散不收。
访旧九京无起日,临风三叹不能休。

丰年谣五首 其五

宋代 王炎

稻如马尾覆沟塍,桑柘阴中鸡犬鸣。收穫登场便无事,输租人不入州城。

王炎

王炎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一生著述甚富,有《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 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全宋词》第 三册录其词五十二首。事迹见胡升《王大监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参《南宋馆阁续 录》卷八、九。 ► 450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