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洞庭题咏十一首·仙坛观

洞庭题咏十一首·仙坛观

宋代 王阮

羽盖霓旌入疑霄,偃松长向古坛朝。
我来欲订金丹诀,试著枯槎上斗杓。

诗人王阮的古诗

九日途中有感一首

宋代 王阮

九日登高是故常,只今何事负年芳。
紫萸俗佩凭谁系,黄菊无人只自香。
开拓愁边须酒阵,包罗风景入诗囊。
遥庆亲老持杯夜,肴核横陈画烛光。

和陶诗六首 其二 和杂诗

宋代 王阮

渊明弃彭泽,归欤在柴桑。我里亦其侧,俯柴世秕糠。

顾瞻无所忧,所忧在绝粮。敢辞躬耕劳,耒耜山之阳。

惜哉命之穷,仍岁螟蟘伤。去为游手民,足迹已四方。

拂衣却归去,焉用祖离觞。

和陶诗六首·和杂诗

宋代 王阮

遑遑行路难,汲汲艰食迫。
井田邈不再,兼并蔽阡陌。
永怀先父祖,遗我以清白。
出门无所容,疑此天地窗。
秋风瘦遥山,凉意惬行客。
江南记旧游,不历歧王宅。

上巳日青龙道中一首

宋代 王阮

身倦寻春事,心怀结夏清。
犹临曲水序,莫续丽人行。
世态与吾异,生涯何日成。
殷勤独相送,江上午潮平。

陈弥高惠诗次韵言谢一首

宋代 王阮

南来日日访人才,始得清诗副所怀。
我计已成桴入浮,君行初似橘逾淮。
十年旅梦思乘兴,千里征尘忽及阶。
见说又为勋业去,独能无意侣洪崖。

题四羊图一首

宋代 王阮

三百维群世不见,乃以四羊为一图。
人言此图出韦偃,不知韦偃有意无。
岩岩参天一古木,下有轻荑满郊绿。
雪髯绉约黑晕中,沙肋微茫笔端足。
昔闻韦侯画马工,杜陵长歌歌古松。
孰知画羊更如此,此间绝艺谁能穷。
蕲春太守好事者,珍藏有此希世画。
嗟予得见双眼明,此一转语久难下。
三凌晨游戏芳草茵,一凌晨辄登枯树根。
安得添我作牧人,为公鞭此一败群。

登衡岳三首 其二

宋代 王阮

白衣苍狗飞扬尽,翠巘苍崖杖屦间。独到上封雷雨处,退之元未识衡山。

题淡岩一首

宋代 王阮

浯溪已借元碑显,愚谷还因柳序称。
独有淡岩人未识,故烦山谷到零陵。

洞庭题咏十一首·橘圃

宋代 王阮

怀归空有感,包贡则无因。
跳入商山去,添予作五人。

洞庭题咏十一首·龟山钓鱼台

宋代 王阮

鬼力神功劈石开,水边因作钓鱼台。
若为未有严光到,留得丝纶待我来。

瓜时有感一首

宋代 王阮

篱边方对菊花黄,又报文移出草堂。三宿敢云桑下恋,四翁终愿橘中藏。

泉萦去路常低咽,酒向离亭不肯香。圣代多才焉用我,明年重上乞身章。

云居还值旱怀旧游寄杨文仲二首

宋代 王阮

忆扶湘竹杖,共扣赵州关。
山好不容住,水流今载还。
却从天上下,似出镜中间。
笑问杨扶子,何时再得闲。

杨白花一首

宋代 王阮

天河秋来有时见,秋江人去无还期。
南风北风日争吹,三十六宫空泪垂。
塞鸿已作随阳去,社燕宁论故巢住。
安得胡越为一家,春风来访红桃花。

洞庭题咏十一首·小湖寺

宋代 王阮

去年祷雨旃檀林,慈云赐我三日霖。
今年包山小湖寺,更得因缘礼大士。
小湖气象似宝陁,怪石列岸腾嵯峨。
近山一抹横修蛾,远山点滴浮青螺。
四方上下皆沧波,清秋一片银为河。
风平如镜著水磨,有时粼粼纬碧罗。
倾覆变动一刹那,蛰雷震起千咬鼍。
吾闻天形象鸡子,大地为黄白为水。
太湖沉沉九地底,小湖绝顶悬崖里。
信哉山泽通一气,激而行之或可使。
湖山固是人所乐,至人亦复酷爱此。
浮海而来开精蓝,莲以草化红台三。
愿他一枝入西土,令我灭度生其间。

舍弟挽余为灯火火计已而余出夜梦其以诗来感

宋代 王阮

吴头望楚尾,两处各穷愁。
万事吾皆失,三冬汝自修。
人情千仞险,春事九分休。
梦断依然处,天涯一钓舟。

冬日见桃一首

宋代 王阮

梅意犹藏萼,桃腮已放花。
地疑进候恶,律恐统元差。
寒涨渔舟水,春明道观霞。
老来无赏玩,痴坐惜年华。

登衡岳三首

宋代 王阮

羶羊腥犬沸中原,五岳之中四岳昏。
节义衡山独不辱,万年千载戴明恩。

庐山太平宫一首

宋代 王阮

贝阙岧嶢不可攀,遥分绛节下人间。
起元立道几千岁,择胜栖神第一山。
膏雨应时丰绿野,真风与世养朱颜。
山前老叟非仙骨,怅望丹崖藓篆斑。

和陶诗六首 和贫士

宋代 王阮

吾闻戴安道,不对王侯琴。当时岂不能,低眉求赏音。

一曲朝得闻,千金夕来寻。舍之不肯顾,轻重得所斟。

小人一时快,君子百世钦。贫士繄此辨,士乎当正心。

题惠山泉一首

宋代 王阮

惠山泉似雪初消,不数松江第四桥。
解挹清冷洗氛祲,何时再有李文饶。
王阮

王阮

(?—1208)宋江州德安人,字南卿。王韶曾孙。孝宗隆兴元年进士。对策极言迁都建康以图进取。光宗绍熙中知濠州,整修战备,金人不敢犯。改知抚州。韩侂胄闻其名,特命入奏,诱以美官,遭拒大怒,批旨予祠。归隐庐山以终。有《义丰集》。► 131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