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王汝玉
碧梧翠竹两清妍,阴落閒庭古石边。未引丹山仪凤宿,画长盖我读书眠。
留别吴秀才
重剪青灯叙旧欢,恩深不遣戴南冠。平生留得丹心在,拟与贞松傲岁寒。
送永丰教谕升襄阳教授
九年鸣教铎,三考谒铨衡。职典黉宫旧,官超大郡荣。
成规存吉水,新训著襄城。登岘怀羊祜,垂帷慕董生。
春归习池晚,花发大堤明。想见传经暇,从容载酒行。
石湖送别
青山嵯峨云外起,下有澄湖绵十里。春风吹雨洗吴天,天净湖明玉镜圆。
范公昔日曾游处,水色山光带烟树。春明画舫载笙歌,独有游人自来去。
美人从此赴京师,湖上杨花正乱飞。歌罢湖山前度曲,佩声归去侍彤闱。
送通政寺丞章有常使朝鲜 其五
茅土开封日,符章镇国时。朱蒙通汉使,玄牡奉殷祠。
狱讼邦人向,宗祧世祚垂。从今千万岁,与国共无期。
送人复任合浦县簿
鸣驺何处去,南海复之官。路入蛮溪暗,珠还合浦寒。
盐车非伏骥,篱枳暂栖鸾。圣主求贤急,飞腾谅不难。
寄北京韩院使
分别长干不记年,南楼明月几回圆。情生楼雨残灯后,人在重云远树边。
此地寒销葭管夜,南方春近杏花天。嗟余久抱漳滨疾,愿捡书囊启秘传。
王孟端写竹木图为院判刘士宾题
菁菁绿竹枝,落落古贞木。同抱凌寒姿,托根荒山曲。
长安桃李花,含芳媚春淑。狂风一披拂,蓬梗共吹逐。
愿祈保后凋,宁惮委岩谷。
题双壁堂
谢庭誇玉树,卫诗赋瑶璚。何如临江彦,伯仲二难并。
莹然双白璧,皎皎蓝田英。佐邑初试用,躬耕尚违荣。
昭代贵良器,天衢方大亨。怀韫岂终久,卑沈匪无成。
瑚琏荐清庙,琅玕贡明廷。知君善待贾,行见重连城。
送通政寺丞章有常使朝鲜 其二
三韩舆地内,四郡海涛边。圣主思申命,廷臣选独贤。
下情宜访度,上德在敷宣。莫爱千金剑,将贻汉史传。
梧桐竹石图
高梧冒岚密,修篁依石疏。忆在西林院,閒窗凉雨馀。
房山竹
辋川昔画铁钩锁,满幅纵横凤毛堕。澄心初画金错刀,烟梢数叶风萧萧。
房山挺出文苏后,近代谁能出其右。綵毫挥成玉两枝,弄晴带雨青猗猗。
此君真得写神手,宛然空谷相逢时。吴兴洒瀚飞霜雪,名画名书称二绝。
风流一代属儒家,什袭珍藏宜检阅。
寄曾先生 其二
月色经秋半,怀君今夜心。徒然期晤语,翻此间徽音。
烟寺微钟度,江城远柝沈。何当一乘兴,摇艇款溪阴。
题池塘野步
曲栏干外暑风清,白葛生凉杖屦轻。花隐兰舟看不见,时闻隔浦唱歌声。
寄吴中故人
乡心离思共依依,吴水吴山怅久违。客里水看流景换,老来偏感故人稀。
百花僧舍思携酒,细雨春林忆采薇。一枕飘零江海梦,夜深空趁蝶交飞。
送曾子固视犹子子棨还江右
丘园事韬晦,托迹依蓬蒿。栖迟四十载,悉蓬尘事交。
犹子瑚琏器,置身登青霄。感念同气恩,心焉结烦劳。
翩然辞林扉,京华远游遨。欢爱情既洽,别离思已消。
因登钟山岑,乃望长江潮。时逢康泰盛,治用神化超。
壮兹平生志,摅此胸中豪。薄言赋旋归,东流溯轻舠。
天边三山迥,云际九华高。还家田庐静,去郭烟水遥。
岂无当世贤,连茹思拔茅。卷舒各有道,泾渭难溷淆。
白驹终莫絷,丛桂那能招。重来谅未卜,仰止徒长谣。
咏兔 其一
芳草满陂绿,草中狂兔行。只今罢虞猎,来去任纵横。
题双鸟图 其二
翩翩双好鸟,同集一枝安。谁知瑶岛上,别有青琅玕。
王孟端画枯木竹石为张继孟题
古木疏篁倚石边,不随桃李斗春妍。平生留得冰霜操,别有幽期在莫年。
和唐侍读岁除韵
青岁芳华启,玄阴节序穷。寒收灯影里,春入漏声中。
弱志怜今异,新怀与旧同。严城冠盖动,炉炭已销红。
清阴谷
垂阳何靡靡,繁阴覆谷中。芳春信多美,预恐起秋风。
王汝玉
(?—1415)明苏州府长洲人,本名璲,以字行,号青城山人。少从杨维桢学。落笔数千言,文不加点。年十七中浙江乡试。洪武末以荐摄郡学教授,擢翰林五经博士。永乐初进春坊赞善,预修《永乐大典》。声名大噪,出诸老臣上,遂被轻薄名。后坐解缙累,下诏狱论死。有《青城山人集》。► 273篇诗文
桥亭八咏为宗人府经黄子中赋 其二 香炉紫烟
和故乡诸友见寄
东郭襟咏十首 其二 草堂
题画杂咏 其二
送徐庭兰归包山
东郭襟咏十首 其八 绿萍湾
题江山杰阁图
金陵夜坐
野亝
题杏花山鸟
代闺人怨
题竹根道人
送刘广文
东坡画竹为周仲辉题
会饮赋得酒字
钱塘观潮图
题高彦敬画和高季迪张来仪韵
寄虞公务
萍居
送龚郎官
题康王渡河卷
送郑御史佥宪四川
秋夜九首 其六
白石坡
访山中故人
青林小隐图
送韩伯永之北京省父
题张昭阳秋野轩
题赵仲穆画兰
题沈士称画
送李佥宪
东郭襟咏十首 其四 莎滩
婕妤怨 其一
歌风台送刘克让先生之沛县邑庠
题梅花卷为顾御史赋
题王思敬扇
玩古轩
远趣楼
桥亭八咏为宗人府经黄子中赋 其七 甘泉飞瀑
题高太常赠钱文学画竹
秋夜寄华东湖
潘宅菖蒲歌用谢叠山先生韵
送通政寺丞章有常使朝鲜 其三
题梅花 其四
秋夜怀沈秀才
题赤城霞气卷
送浙江佥宪之任
答友见寄
和靖夜吟图
桥亭八咏为宗人府经黄子中赋 其八 天宝悬崖
咏侄孙镛扇
留别锡山诸友二首 其一
送太守之官
题丘园旧隐图
过尹山东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