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九华山 其六

九华山 其六

宋代 王十朋

峰峦列峙神仙境,子母相依孝义山。莫向山中摘花果,惜春啼鸟怒人攀。

诗人王十朋的古诗

用陈大监韵谢王国录季羔见赠

宋代 王十朋

吾宗神秀时名儒,赠我三百隋侯珠。野人不识希世宝,但见照眼清而都。

我昔遥从雁山出,旅食贤关淹岁律。雅钦陆子常患多,更叹张融可无一。

长淮久绝谁起家,青箱有君殊可嘉。祠科得隽诮子厚,何止文许后生夸。

我拙惭无济时策,老境初官尚何择。江南莲幕君故乡,窃芘聊逃简书责。

寒贱误蒙君见奇,祖别赠言荣一时。明日东归诧闾里,五绝首称虞伯施。

族兄文通赠山茶

宋代 王十朋

野性无端喜种花,吾兄得得赠山茶。莺声老后移虽晚,鹤顶丹时看始嘉。

雨叶鳞鳞成小盖,春枝艳艳首群葩。自惭欲报无琼玖,来往同看本一家。

出郊劝农 其一

宋代 王十朋

六年四郡劝农耕,自欲归耕尚未成。游宦何如在家好,一廛从此愿为氓。

书院杂咏 岩桂

宋代 王十朋

岩桂何时种,遥闻月窟香。君家似燕窦,会见五枝芳。

至东屯谒少陵祠 其一

宋代 王十朋

宦游夔子两经年,未到东屯意慊然。端为先生旧吟处,不应容易上诗篇。

万孝全惠小龙团

宋代 王十朋

贡馀龙饼非常品,绝胜卢仝得月团。岂有诗情可尝此,荷君分贶及粗官。

士昭赠寸金鱼子

宋代 王十朋

三印子鱼犹未食,寸金鱼子辄先尝。乡人得得分乡味,转使乡心念故乡。

给水

宋代 王十朋

接筒引水下山陬,端为夔民解百忧。长使义泉名不断,莫教人费一钱求。

都昌道中望庐山思故乡

宋代 王十朋

肩舆终日在山间,忽见庐山忆雁山。我亦无心入莲社,愿随征雁及秋还。

夔路十贤 诸葛武侯

宋代 王十朋

卧龙起南阳,不为鼎一足。托名蜀丞相,相汉非相蜀。

送岩老出北门 其二

宋代 王十朋

客欲东归出北门,又闻联骑过西村。慇勤为遣十从事,莫惜醉吟祇树园。

昌龄和诗以不得志于贤关有欲退隐之语复用前韵勉其涵养俟时未可真 ...

宋代 王十朋

出门休叹知己稀,开卷揽取前人奇。西园松菊聊笑傲,未可遽赋休休诗。

涵养胸襟容万斛,仰视青天纸盈幅。行看富贵来逼人,江左家声子当续。

开先僧赠石菖蒲

宋代 王十朋

结根拳石伴孤僧,对我还同道眼青。莫遣尘埃侵九节,会须重作玉衡星。

钱再赋二诗复用前韵钱云家无置锥之地寓居僧舍有为题米疏者 其一

宋代 王十朋

老来官况两俱无,惟有诗情寄酒壶。记取碧澜堂上语,衣冠早挂亦良图。

觅百叶榴花

宋代 王十朋

玉友双瓶不恶,锦囊六字尤清。更觅榴花百叶,要令老眼增明。

诸公饯别分韵得人字

宋代 王十朋

清源古名郡,守土宜择人。胡为不才者,两载乘朱轮。

政拙岁多旱,民愁眉日颦。赖兹淳厚俗,容我老病身。

乞祠竟不允,易郡俄得邻。雅怀上冢愿,偶有还乡因。

宾僚共呼酒,肴蔌嘉且新。展饯选士场,语离庚伏辰。

清风屡吹衣,暑雨微洒尘。骊驹沸盈门,鹦鹉飞入唇。

我亦重惜别,不辞劝酬频。诸君如神鱼,行奋六六鳞。

学士倍登瀛,郡符同治秦。我如倦蜚鸟,野性难笼驯。

旧巢寻故山,一枝老荆榛。官居类邮传,谁能久相亲。

但愿各勉力,相期作纯臣。

张安国舍人以南陵鄱阳雨旸不同示诗次韵

宋代 王十朋

春水平原天可拍,夏日如焚天可拆。哀哉农民亦良苦,厌见常旸与常雨。

去秋鄱阳偶中熟,巨室犹言廪无谷。万亩家输数千斛,路旁安得黔敖粥。

吾君罪己同禹汤,思起傅岩调雨旸。暂勤千骑作南伯,要使炎峤无馀殃。

读岳阳楼记

宋代 王十朋

先忧后乐范文正,此志此言高孟轲。暇日登临固宜乐,其如天下有忧何。

大年游延福寺

宋代 王十朋

去岁曾游九日山,匆匆不暇尽跻攀。烦君访我不到处,好把诗篇载取还。

宝印叔得小假山以长篇模写进士钦逢辰和之某次韵并简钦

宋代 王十朋

越绝天台温雁荡,万壑千岩各形状。钱塘风物更奇绝,杖屦年时记曾访。

归来戏辟小园林,十里西湖藏瓮盎。悠然入眼皆吾山,罗列轩窗一何壮。

止庵道人真有道,种竹莳花近丘圹。何人好事赠假山,潜涧新添小屏嶂。

却疑迁徙从平泉,更恐飞来自秦望。世间赝物何止此,沙佛儒衣龙亦象。

道人于物意岂留,异日从教散天壤。花木篇章两游戏,林下高风真可尚。

来游莲社有诗人,句比昌黎更豪放。我休说假复论真,真假通同归一相。

王十朋

王十朋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王十朋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 ► 611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