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刘美中舍人赴漳州二首 其二

送刘美中舍人赴漳州二首 其二

宋代 王庭圭

漳浦城高南斗边,朱旗遥拂紫薇躔。远民初识玉皇吏,属邑行瞻刺史天。

此日分携云际寺,老僧留酌石间泉。祝公名宦何时了,了却归来作地仙。

诗人王庭圭的古诗

次韵路节推瑞香幽兰

宋代 王庭圭

君家兰玉盈阶砌,傍有薰笼锦一端。雅似高人来席上,幽如靓女出林间。

芳丛欲吐新芽长,深谷知谁著眼观。谢氏风流元自有,更留佳客奉清欢。

赠别僧绍存 其二

宋代 王庭圭

踢倒净瓶呼木

挽刘美中手书

宋代 王庭圭

公方持橐我休官,握手平生出肺肝。岂是手书先著履,须知处士不弹冠。

文章进直金銮殿,槽枥空馀宝马鞍。忍看铭旌下螺浦,再携斗酒饯江干。

送魏彦成赴召

宋代 王庭圭

一骑追锋下九重,手持丹诏紫泥封。君王夜半应前席,郡国名高莫说功。

民吏不须留召父,朝廷久已知弱翁。还如汉室中兴相,治行于今有祖风。

送刘克强再赴殿试

宋代 王庭圭

闻道田西刘克强,年来犹自读书忙。生平万卷非无用,岁晚一官聊足偿。

曾捲笏袍还圣主,重携笔札试明光。汉庭射策推诸老,更看公孙独擅场。

雷秀才尝学诗于吕居仁能谈江西宗派中事辄次居仁韵二绝赠行 其一

宋代 王庭圭

逐客归寻溪上居,钓竿犹挂洞庭湖。忽逢雷子谈诗派,传法传衣共一途。

和答邦直二首 其一

宋代 王庭圭

惠爱如兰正吐芽,芳风吹落几千家。明年催直金銮殿,龙口飘香看百花。

建炎己酉十二月五日避乱鸽湖山十绝句 其九

宋代 王庭圭

岩下逢人说乱离,十年眼底厌旌旗。边尘复暗江南路,堪羡山僧总不知。

次前韵酬赵提干二首 其二

宋代 王庭圭

留滞沅湘见此郎,气如九月雁横霜。麻鞋踏雪穿沙底,赐履他年出上方。

和李彦文春雪

宋代 王庭圭

闻道江城雪似沙,东风吹动晓寒加。轻飘瓦屋鳞鳞密,乱飐樯竿栉栉斜。

著地正怜新种竹,漫天故压未开花。君应对此方乘兴,饮似长虹汲海涯。

次韵向文刚晁叔易游青原

宋代 王庭圭

佛屋深蟠七祖山,鲁公奇字刻孱颜。能来把钓溪台上,安用赋诗戎马间。

薄宦不知何处好,浮生才得此时闲。夕阳渡口人争渡,又趁城头暮鼓还。

次韵李宜仲以诗寄龙涎三首 其一

宋代 王庭圭

愁眉此日为君开,谁道岭南无雁回。邂逅江南逢驿使,龙涎风味敌官梅。

次韵胡邦衡衡阳县瑞竹堂

宋代 王庭圭

墙里围脩竹,竹间开草堂。经春多夜雨,入夏长新篁。

节抱幽人操,风敲明月珰。孤根元独立,并干两争长。

影落龙蛇动,清移枕簟凉。门常对衡岳,气足傲羲皇。

日射玲珑色,林疏琐碎光。双茎非别种,异物出时方。

海峤名虽久,湖海迹愈彰。行当卧龙起,天为见珍祥。

和赵伯达二绝句 其二

宋代 王庭圭

邂逅闻弦即赏音,况逢清境夜携琴。一樽相遇烟霞外,不废江湖万里心。

刘晞扬贫甚爨烟不属而读书

宋代 王庭圭

荷锄初读书,中原已鼎沸。辍耕仰太息,衣食尚卒岁。

喧呼传点丁,田庐忽湮替。产尽犹索租,从何出租税。

乃知天宝后,信如石壕吏。君门九重深,旗戟森兵卫。

朱轓背相望,莫肯察凋弊。赖子天资高,追琢自成器。

时能从诸生,扣门来问字。长篇烂溢目,春葩吐奇丽。

饥虽不堪煮,要自饱风味。乃翁昔好事,宾客常满位。

小儿听客语,炊甑忘著箅。岂虑饭成糜,迩来糜亦废。

时能馈升斗,与子黔突喙。

读唐遗录六绝 其四 成汭

宋代 王庭圭

劳役三年成巨舰,出师未战失江陵。不知雷满和州载,始悟齐山截海名。

仙人春宴曲

宋代 王庭圭

高楼玉佩摇春风,银槽压雨珍珠红。天留晓月十分魄,飞光下照仙人宫。

瑶姬半醉挝鼍鼓,綵凤吹笙黄鹤舞。双成翠袖织藕丝,麻姑行厨擗麟脯。

金盘烧蜡夜未央,从妃进果蟠桃香。坐上花开人未老,他日重来花更好。

三千年后忽相逢,再约群仙醉蓬岛。

李守拉登谯门观修城

宋代 王庭圭

忽见金汤峙塞垣,丽谯雄冠楚山川。门开下瞰双溪水,壁立新磨万丈砖。

招抚番夷应有术,折冲樽俎正临边。边头卧鼓休戈甲,坐对春风理管弦。

送同年赵季成知武冈军

宋代 王庭圭

收科同日上蓬瀛,独我胡为憔悴生。晚节见君乘五马,前驱夹道拥千兵。

行间峒窟烟霞静,卧听边城鼓角声。入境旌旗应动色,更看蛮户带刀迎。

衡岳铨德观作 其二

宋代 王庭圭

碧玉峰前云满径,赤栏桥畔柳参天。长廊静夜松风起,写得馀声入响泉。

王庭圭

王庭圭

(1080—1172)宋吉州安福人,字民瞻,号卢溪。徽宗政和八年进士。为茶陵丞,有能政。高宗绍兴中,胡铨上疏乞斩秦桧等,谪新州,庭圭独以诗送行。绍兴十九年,坐讪谤编管辰州。桧死,许自便。孝宗即位,除国子监主簿。乾道中除直敷文阁。博学兼通,工诗,尤精于《易》。有《卢溪集》、《易解》、《沧海遗珠》等。► 664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