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园亭言怀

园亭言怀

明代 王廷陈

骏死骨谁市,象焚齿自累。弃置悲团扇,龃龉叹方枘。

耻随荆橘化,乐与魏瓠弃。素无金张援,焉取丘园贲。

农圃衍世业,桑麻综岁计。实饱三士桃,芳引八公桂。

春原露未晞,秋皋霜已被。偶缘物态感,遂与神理契。

晷度无能淹,金石亦善敝。愿言齐得丧,庶以纾劳悴。

诗人王廷陈的古诗

喜廖子过访席上奉赠八首 其七

明代 王廷陈

别我寒移棹,怀君暮倚枫。来经黄子国,去傍楚王宫。

谷口桃千树,山中桂几丛。故园春定好,留醉向东风。

送龙廷重为荥府长史 其二

明代 王廷陈

未谢金门籍,先谐静者私。桃源春泛稳,桂苑月游迟。

洞口渔人艇,花间帝子卮。兹行有词赋,不必吊湘累。

元夕雨四首 其三

明代 王廷陈

歌吹催春事,风光预可赊。请看飞雨度,点点著银花。

集魏园再用前韵二首 其二

明代 王廷陈

秋至犹啼鸟,林丘别有天。客皆中散驾,诗是少陵篇。

翠筱留吟管,丹霞冒酒筵。平生山水调,今日尽君前。

送周侍御按贵州

明代 王廷陈

近怜周柱史,持节向遥天。霄汉花骢出,江湖锦缆牵。

郁盘千栈阁,浩荡百蛮烟。春尽南征日,衣冠觉尔贤。

得陈鲁南书感而赋此

明代 王廷陈

与子才非敌,于予意颇亲。归来各吴楚,老去竟参辰。

忽枉兼金讯,长怀如玉人。此生重见否,数过益伤神。

石泉施生从余游湖上数月忽中夜不寐枕上闻过雁求曹之声怅然有怀郊 ...

明代 王廷陈

岁暮何所适,孤帆溯汉源。汝怀中散驾,予愧孟尝门。

酒尽即分手,囊空唯赠言。如逢郢中旧,衰废可无论。

夜宴即事

明代 王廷陈

楼开芳树合,径转落花深。向夕香风起,当筵皓月临。

游人争解佩,侍女拾遗簪。坐上绝缨者,应知贤主心。

游西山作

明代 王廷陈

西山忆昔宣王幸,幸罢千岩御气留。金界尚看金殿峙,玉泉长接玉沟流。

君王水石游人重,畿甸烟花赋客收。天上翠华无复度,五陵松柏迥含愁。

杂述八首 其二

明代 王廷陈

日高不盥栉,搔首行且歌。飞来避缴鸟,戢翼盼庭柯。

陈鲁南太史使楚还晤予江上因赠三首 其三

明代 王廷陈

何意大江滨,苍茫接所亲。相看鬒已变,转盼迹俱陈。

子是浮湘客,予为哀郢人。严程不我驻,临路倍沾巾。

赠别皇甫百泉 其四

明代 王廷陈

江路指姑苏,兰桡入画图。客深谙楚语,家近听吴歈。

亲爱唯贪聚,君恩实恐孤。过庭凡几日,复作省中趋。

寄李子中

明代 王廷陈

汝病谢含香,归欤卧草堂。庭趋候杖屦,林憩讯松篁。

种药春登圃,寻源夕泛航。犹怜台馆地,不负芰荷裳。

屈宋元悲楚,邹枚旧赋梁。卑栖愁燕雀,高起羡鸾凰。

琴忆风流调,诗留倡和章。因君嵩少去,吾亦念沧浪。

再呈张子五首 其一

明代 王廷陈

我归指春暮,首夏尚梁城。偃蹇辍孤啸,夷犹滞遄征。

忆山愤屡积,卧痾戚易盈。促促变昏旦,栖栖感晦明。

中麓二首为李吏部赋 其一

明代 王廷陈

闻说湖山胜,云霞万壑平。登丘望远海,送目寓高情。

鹏激天风起,乌随晓日生。降神元有自,应系百年名。

书馆对雪示诸子

明代 王廷陈

白屋初鸣霰,青衿此下帷。欢披谢客赋,苦咏曹人诗。

莫逐轻盈性,须安寒素姿。林中有杞梓,今尽化琼枝。

寄颜惟乔五首 其五

明代 王廷陈

昔君为亳守,谈笑靖风尘。郡已歼豺虎,时翻忌凤麟。

奇功元不赏,直节竟无邻。后代看今史,方知社稷臣。

寄应立斋郡伯

明代 王廷陈

君家越峤外,为郡楚山阿。官已二千石,年初三十过。

理人去泰甚,乐职布中和。操割方时少,循良较古多。

一言唯有恕,众口讵无苛。簪笔评因误,持衡听属讹。

遂令长者黜,将谓至公何。归路经山海,幽居寄薜萝。

所欢息奔走,其惮费吟哦。去后思弥切,从前颂匪他。

良规存故吏,遗植护新柯。爱比羊公碣,清传渔父歌。

唯馀田野议,功德庶难磨。

行路难五首 其四

明代 王廷陈

忠信不获显,众人害其上。世事风波纷荡漾,变化无方何可状。

公旦金縢功罔判,伏波铜柱师何壮。周王汉帝岂不明,谗言入耳心不谅。

骨肉天亲尚有疑,他人岂得无迁放。生命飘蓬随所向,繁华谁保不凋丧。

何为坐叹行复嗟,郁陶终日忧讥谤。

杂述八首 其八

明代 王廷陈

哀歌抚剑匣,雄剑且莫鸣。风云倘不负,仗尔事横行。

王廷陈

王廷陈

湖广黄冈人,字稚钦,王廷瞻兄。恃才放恣,甚至上树呼叫,馆师无如之何。正德十二年进士,选翰林庶吉士。因疏谏武宗南巡,罚跪受杖。时已授给事中,乃出为裕州知州。失职怨望,为上官所劾,罢归乡里。屏居二十余年,嗜酒纵倡为乐。达官贵人来家,蓬发跣足延见。时衣红纻窄衫,骑牛跨马,啸歌田野间。诗婉丽多风,文长于尺牍。有《梦泽集》。► 372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