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吴与弼
躬事胼胝少长同,忽于平地见崇墉。溶溶春碧歌于牣,不日还应懋尔功。
舟近豫章
双橹和鸣莫景横,相将喜见豫章城。病躯粗健何妨老,随处高歌颂太平。
同小儿游山 其二
胜地曾经托趣深,和风晴日喜重临。筋骸又老四三载,何限依依怅旧心。
船头晓立
樯头晓对豫章城,南浦西山是旧盟。俯仰古今云聚散,新题何处独凝情。
赠王九鼎丹成还郡兼柬任郡博
归骑翩翩大药成,野花啼鸟踏新晴。绣衣时问衡门旧,老鬓萧疏学养生。
孙氏丛桂堂
莫说当年窦十郎,君家丛桂互流芳。灵台更有天然妙,不待秋风也自香。
鄱阳舟中
诗卷书来兴转佳,好风应念客天涯。明朝再假一帆力,指日琴书可达家。
隆孙诞日赋诗为寿
戊寅此日次南康,乙酉兹晨寿尔觞。养正工夫宜百倍,勖哉高举早升堂。
舟子索诗
款款鸣桡话会溪,好留馀迹向新诗。正贪绿水青山胜,恰值风恬浪静时。
宿太白店中
泥途不必叹凄其,顺应当随逆旅时。但令努力加餐饭,毋惜琴书归去迟。
贵溪道中口占寄车傅二生
一杯何必尽君欢,知己须将古道看。客路喜逢风雪霁,诗筒早为寄平安。
勇
驱山塞海未是勇,借问如何学日新。敛收不可敛之气,伏枥安流勇乃贞。
齐原道中
偶逢涧石坐繁阴,惬我平生习静心。风露不知劳远役,蜻蜓无数伴清吟。
宿旴江郡庠
迢迢去乡井,长途日可畏。朝辞白杨阪,莫可旴江涘。
一枝失所托,行迈更靡靡。挹此泮宫宾,倾盖良偶尔。
举觞叙前缘,剪烛开新制。古人诚我师,匪难固匪易。
诵言曰惟熟,析理尤宜细。仁哉后获心,正谊宁谋利。
俛焉日孳孳,汨汨川自至。
冬日拜五六府君墓 其二
郭五名存事已非,断畦荒堑一凄其。黄成虽有衡茅在,欲问前因总不知。
次磐塘
整履聊为泽畔吟,前村独往事幽寻。衡茅细接穷阎话,又感平生生物心。
访表兄锁秉端伯仲
同里同年斋更同,半生多故各西东。清谈偶得三人共,两鬓萧疏总是翁。
宿太原寺
午咏招提游顿花,太原更宿老禅家。病躯偏爱幽栖好,高枕虚堂皓月华。
次西梁矶
西梁矶下系孤蓬,矶自峨峨水自东。蓂荚不知经几换,几人曾此咏和风。
长安坝
崇德桥头暮刺船,迢迢江岸带星牵。长安坝上停篙处,杨柳阴中伴月眠。
宿斯和岭徐氏
青山投宿问斯和,安乐真同邵氏窝。幸记松楸邻贵里,云仍奕叶假经过。
吴与弼
(1391—1469)江西崇仁人,初名梦祥,字子傅,吴溥子。十九岁即决心专治程朱理学,不应科举。天顺元年以石亨荐,授左谕德,固辞不拜。所著《日录》,悉言生平所得。胡居仁、陈献章、娄谅等均其弟子。学者称康斋先生,有《康斋文集》。► 709篇诗文
同诸孙出村观雪景
徐廖二友承天使命来
承大司成先生惠豫章文集抄录已完偶成鄙句
宿下城丘孔曼
孙氏更造八里桥
柬黄季恒
胡贰令索诗题尊府方伯公一曲轩
留别樟溪王大邦
晓枕作 其一
次打石港
钟潭岭
赠严州张太守 其一
仙游山
白石铺道中
次桃树港与璿庆登岸閒眺
至日即事
赠王九鼎还五峰
重宿通州驿馆 其一
宿桂林
卦口 其二
赠程李二生赴京
奉别乡邻亲友
雁塘道中
题徐氏村居
别旧生祈门谢复谢希林饶晋
写家书后作寄璿子 其一
游龙门七宝寺
观语类为政以德章感程子而作
寝起
宿西廨彭氏 其二
宿楼府庵中 其二
中夜偶成
与杨珉游大同原
南原道中
追和刘秀野诗韵 其八
赠别于准通判
赠何生潜还番禺
客夜即事
奉柬大司成先生令嗣
蓝头书屋为新喻何琛题
寄严陵张太守
陆大参宅
宿白沙吴瑀氏二首 其一
拟钱塘怀古 其二
隆孙初度
下窑寺赠牛演
寄赠金太守
题樟溪书屋
宿五峰
听本宗诸生早读
船头与璿庆閒眺
奉陪天使金陵王侯游山十首 其六 塔山
妹婿徐士英久逝多病未遑致刍春夜有怀遂成此句
贺吴营元氏驻节亭成
题耕乐轩
丰城史郎中宅
除夜感怀
同小儿游山 其一
奉陪天使金陵王侯游山十首 其二 集庆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