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到京忆乐理轩

到京忆乐理轩

明代 夏原吉

乐理轩中万卷书,不知消息近何如。料应此夕相思处,人在南窗月在虚。

诗人夏原吉的古诗

和刘给事中韵

明代 夏原吉

文雅风流世莫双,黑头承荐入明堂。记言花露承霜管,退食天香袭绣裳。

北斗喜瞻嗟岁晚,阳春欲和愧才荒。愿摅忠荩裨清化,伯仲同垂竹帛光。

追悼故同寅秦郎中

明代 夏原吉

君住关西我住湘,偶从京国共翱翔。英英气宇横霄汉,煜煜声华振庙堂。

粉署夜谈灯照雨,金门晓觐帽飞霜。呜呼颜色今何在,落月萧萧满屋梁。

汨罗怀古

明代 夏原吉

五月五日天气晴,古罗士庶思屈平。声金伐鼓集画舰,浩歌竞渡招沈灵。

沈灵不返知何往,楚国萧萧空草莽。聊将一滴菖蒲浆,洒向清波寄遐想。

秋暮蚊

明代 夏原吉

白露瀼瀼水叶稀,痴蚊犹自闹窗扉。生来祇解趋炎热,未识行藏出处机。

题都御史所藏钱舜举山水

明代 夏原吉

霁翁山水旧驰名,此卷今看笔更精。一瀑漏岩飞雪练,数峰当户列云屏。

杖藜僧入松间寺,策骑人过柳外亭。佳境如斯在何处,扁舟便欲访蓬瀛。

闺词二首 其二

明代 夏原吉

鸾凤分飞镜影孤,鳞鸿杳渺信音疏。关山况是多风雪,寄去寒衣知道无。

题宋徽宗所画墨竹

明代 夏原吉

宝殿无心论治安,碧窗著意写琅玕。枝枝叶叶真潇洒,争奈金人不爱看。

送春官侍郎仪公致仕归山东

明代 夏原吉

伟矣南宫老亚卿,十年鸣佩玉阶行。经纶国事心惟切,辅导皇储志益精。

景迫桑榆还故里,恩沾雨露出都城。寥寥疏傅荣归后,谁似先生播令名。

寄谢友人惠冬笋

明代 夏原吉

带雪抽来犊角长,筠筐封惠自潇湘。锦绷乍剥棱棱瘦,玉板轻批片片香。

孝子不劳林下觅,老亲深喜客中尝。明年此际应仍有,还肯相思寄远方。

应制赋黄鹦鹉诗二首 其二

明代 夏原吉

皇仁广被世雍熙,南服祥禽贡玉墀。菊羽煌煌金色灿,星眸炯炯碧光垂。

致身幸际千年运,调舌能歌万寿词。好向丹山邀彩凤,衔图共献太平时。

谒三闾祠

明代 夏原吉

先生见放事何如,薪视椅桐梁栋樗。忍使清心蒙浊垢,宁将忠骨葬江鱼。

西风楚国情无限,落日沧浪恨有馀。我拜遗祠千古下,摩挲石刻倍欷歔。

洪熙乙巳秋仲赐观内苑珍禽奇兽应制赋

明代 夏原吉

六龙初御乾坤肃,玉烛和调民物育。爰开禁籞集廷臣,少肆馀闲阅奇畜。

时维秋仲天气清,纤尘不起香风轻。虞官圉宰杂遝进,珍禽瑞兽纷纭呈。

狻猊侧踞真雄猛,钩爪金毛睛炯炯。彩毬戏罢拂霜髯,百兽潜窥敢驰骋。

须臾玄鹿来轩墀,丰肌黭黮犹乌犀。若非食野沾煤雨,应是寻泉堕墨池。

双羊继出仍珍美,腹若垂囊背如砥。煌煌宝辔轻笼头,轧轧朱轮低载尾。

花阴小大霜姿

闺词二首 其一

明代 夏原吉

秋来强上夕阳楼,十二珠帘总上钩。目断天涯人不见,满怀都是别离愁。

登吴兴道场山

明代 夏原吉

肩舆一上道场山,游览都忘陟顿艰。泉迸石渠存虎迹,峰名金盖拥螺鬟。

木鱼催饭鸣松杪,野鹤窥窠过竹间。安得从今脱尘鞅,此中相伴老僧閒。

送冬官尚书黄公归山东省墓二首 其一

明代 夏原吉

青岁登庸侍冕旒,白头归去觐松楸。袂分冀北冰初冻,车驻莱阳柳正柔。

壮志肯缘乡土滞,此心长抱国民忧。虞廷弦奏南风调,拟听鸣珂谒凤楼。

插花瓶

明代 夏原吉

胆量洪深体态丰,不亲俗士与村翁。金猊瑞鸭常相伴,净几明窗剩见容。

渴至欲吞三峡水,兴来遍走百花丛。何当净涤身心垢,大士岩前究色空。

咏慈乌

明代 夏原吉

我爱慈乌好,慈乌孝且灵。亲恩思返哺,人事为先鸣。

沐雨缁衣洁,骞风墨翅轻。白鸥非所侣,玄鸟颇堪朋。

萃立虞庭异,群飞柳第荣。吻伤新邑号,柏集著台名。

世罕雌雄辨,人惟孝义称。嗟哉枭与獍,视尔愧何胜。

金台午日

明代 夏原吉

黄金台下值端阳,榴雨初收昼景长。抛却离骚寻枕簟,作成清梦入潇湘。

题吴志道所藏画竹

明代 夏原吉

阶前十个徒誇美,渭曲千竿浪得名。何似壁间三四叶,顿令庭际俗尘清。

钦和御制重阳节赐糕酒诗

明代 夏原吉

圣主龙飞抚四夷,万方鼓舞乐清时。兹维九日颁恩泽,皎皎天章著缉熙。

夏原吉

夏原吉

(1366—1430)明江西德兴人,迁湖广长沙府湘阴,字惟哲。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太学,擢户部主事。永乐初进尚书,主持浙西、苏、松治水事。布衣徒步,日夜经划。七年,兼摄行在礼部、兵部、都察院事。十九年,以谏帝北征沙漠,系狱。二十二年,成祖死,仁宗即位,获释。累进太子少保、兼少傅,尚书如故。宣宗即位后,以旧辅益亲重。汉王高煦反,原吉与杨荣劝帝亲征平叛。宣德五年,卒官。历事五朝,外掌度支,内预机务,为政能持大体。卒谥忠靖。有《夏忠靖公集》。► 151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