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子夜四时歌 春歌 二

子夜四时歌 春歌 二

南北朝 萧衍

兰叶始满地。
梅花已落枝。
持此可怜意。
摘以寄心知。

诗人萧衍的古诗

觉意诗赐江革

南北朝 萧衍

唯当勤精进。
自强行胜修。
岂可作底突。
如彼必死囚。

会三教诗

南北朝 萧衍

少时学周孔。
弱冠穷六经。
孝义连方册。
仁恕满丹青。
践言贵去伐。
为善存好生。
中复观道书。
有名与无名。
妙术镂金版。
真言隐上清。
密行贵阴德。
显证表长龄。
晚年开释卷。
犹日映众星。
苦集始觉知。
因果乃方明。
示教惟平等。
至理归无生。
分别根难一。
执着性易惊。
穷源无二圣。
测善非三共同愿望。
大椿径亿尺。
小草裁云萌。
大云降大雨。
随分各受荣。
心想起异解。
报应有殊形。
差别岂作意。
深浅固物情。

子夜歌 二

南北朝 萧衍

朝日照绮窗。
光风动纨罗。
巧笑蒨两犀。
美目扬双蛾。

十喻诗五首 其四 乾闼婆诗

南北朝 萧衍

灵海自已极,沧流去无边。蜃蛤生异气,闼婆郁中天。

青城接丹霄,金楼带紫烟。皆从望见起,非是物理然。

因彼凡俗喻,此中玄又玄。

上云乐 金陵曲

南北朝 萧衍

句曲仙。
长乐游。
洞天巡。
会迹六门。
揖玉板。
登金门。
凤泉回肆。
鹭羽降寻云。
鹭羽一流。
芳芬郁氛氲。

赠逸民诗 十一

南北朝 萧衍

如垄生木。
木有异心。
如林鸣鸟。
鸟有殊音。
如江游鱼。
鱼有浮沉。
岩岩山高。
湛湛水深。
事迹易见。
理相难寻。

赠逸民诗 六

南北朝 萧衍

顾探怀抱。
非为富贵。
代既同人。
时亦皆醉。
六合岳崩。
九州海沸。
事须经纶。
属当连师。
投袂剑起。
澄清泾渭。

赠逸民诗 八

南北朝 萧衍

思怀友朋。
远至欢适。
躬开二敬。
径延三益。
缱绻故旧。
绸缪宿昔。
善言无违。
相视莫逆。
情如断金。
义若投石。

赠逸民诗 三

南北朝 萧衍

惟河出图。
唯岳降神。
是代皆有。
何代无人。
怀宝迷邦。
高尚隐沦。
价待哲后。
见须明君。
伊予不聪。
故阙斯闻。

织妇诗

南北朝 萧衍

送别出南轩。
离思沉幽室。
调梭辍寒夜。
鸣机罢室日。
良人在万里。
谁与共成匹。
愿得一回光。
照此忧与疾。
君情倘未忘。
妾心长自毕。

江南弄 游女曲

南北朝 萧衍

氛氲兰麝体芳滑。
容色玉耀眉如月。
珠佩婐{女巵}戏金阙。
戏金阙。
游紫庭。
舞飞阁。
歌长生。

直石头诗

南北朝 萧衍

率土皆王士。
安知全高尚。
东垄弃黍稷。
西游入尚相。
属逢利建始。
投分参末将。
尺寸功未施。
河山赏已谅。
摄官因时暇。
曳裾聊起望。
郁盘地势远。
参差百雉壮。
翠壁绛霄际。
丹楼青霞上。
夕池出濠渚。
朝云生叠嶂。
笼鸟易为恩。
屠羊无饰让。
泰阶端且平。
海水本无浪。
小臣何日归。
顿辔从闲放。

子夜四时歌十六首 冬歌四首 其十三

南北朝 萧衍

寒闺动黻帐,密筵重锦席。卖眼拂长袖,含笑留上客。

江南弄七首 其六 游女曲

南北朝 萧衍

氛氲兰麝体芳滑。容色玉耀眉如月。珠佩婐

送始安王方略入关

南北朝 萧衍

如何吾幼子。
胜衣已别离。
十日无由宴。
千里送远垂。

首夏泛天池诗

南北朝 萧衍

薄游朱明节。
泛漾天渊池。
舟楫互容与。
藻苹相推移。
碧沚红菡萏。
白沙青涟漪。
新波拂旧石。
残花落故枝。
叶软风易出。
草密路难拫。

藉田诗

南北朝 萧衍

寅宾始出日。
律中方星鸟。
千亩土膏紫。
万顷陂色缥。
严驾伫霞昕。
浥露逗光晓。
启行天犹暗。
伐鼓地未悄。
苍龙发蟠蜿。
青旗引窈窕。
仁化洽骇虫。
德令禁胎夭。
耕籍乘月映。
遗滞指秋杪。
年丰廉让多。
岁薄礼节少。
公卿秉耒耜。
庶甿荷鉏耰。
一人惭百王。
三推先亿兆。

边戍诗

南北朝 萧衍

秋月出中天。
远近无偏异。
共照一光辉。
各怀离别思。

子夜四时歌 冬歌 四

南北朝 萧衍

一年漏将尽。
万里人未归。
君志固有在。
妾躯乃无依。

子夜四时歌 冬歌 二

南北朝 萧衍

别时鸟啼户。
今晨雪满墀。
过此君不返。
但恐绿鬓衰。
萧衍

萧衍

  梁高祖武皇帝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人。南北朝时期梁朝政权的建立者。萧衍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为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封临湘县侯,官至丹阳尹知事,母张尚柔。他原来是南齐的官员,南齐中兴二年(502年),齐和帝被迫“禅位”于萧衍,南梁建立。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在位颇有政绩,在位晚年爆发“侯景之乱”,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死于台城,享年八十六岁,葬于修陵,谥为武帝,庙号高祖。 ► 101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