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徐用先归嘉州

送徐用先归嘉州

明代 杨慎

客有归欤叹,言从隐者流。高议在青琐,吾道付沧洲。

沧洲多故人,夙昔谐幽赏。啸歌丹崖边,携手紫霞上。

壁津春水生,波浪动江城。岷岭秋芳落,清音满兰若。

亦知江湖忧,不废登临乐。迢迢结桂枝,望望阻相思。

殷勤三岁字,惆怅四愁诗。伊予慕俦侣,暌离分晤语。

何时峨眉云,来作人问雨。

诗人杨慎的古诗

金字经 其二 江上晚归

明代 杨慎

窗纸风偏透,衾裯冷不胜。欹枕挑灯诗又成。听。更鼓最无凭。

同云暝。檐花滴到明。

满庭芳 效东坡作

明代 杨慎

归去来兮,半生歧路,天涯南北西东。弋人何慕,造化任冥鸿。

曾是先朝执戟,今衰矣、白首扬雄。休点检,并游英俊,五相一渔翁。

丹衷。举头望,长安万里,一朵云红。把致君尧舜,付与诸公。

赢得老身强健,尽驱使、明月清风。浣溪畔,先生醉也,拍手笑儿童。

病渴汲楼前井花水饮之

明代 杨慎

半夜儿童汲井花,老夫病渴漱云牙。八公德水何须问,甘露清泠在我家。

别陈玉泉

明代 杨慎

玉人将远别,投赠琼敷篇。惠而能好我,裴徊病榻边。

感此万里行,曷月重周旋。秦地四方枢,神皋接英躔。

八水忽横流,九嵏俄震骞。来旬属大雅,申画寄名贤。

平成绍禹绩,玄圭献尧天。参井与岷嶓,星土元相连。

应念沧浪叟,好音遰鸿传。

题渔娃图

明代 杨慎

碧玉声沉

送内弟黄秀卿

明代 杨慎

素舸涛江来,白马崤关去。荻岸屡沿洄,芜皋几容与。

寒日照行觞,朔吹飘离绪。超远望平原,悁脰空延伫。

楚蕤吟

明代 杨慎

便娟之脩蕤,寄生乎江潭。葳蕤上防露,泠泠下来风。

那知蕤与柏,虚塞两异心。蓬矢射犀草,箘落委荒林。

夏首西浮远,涔阳南望深。大招自抽怨,小歌徒悲吟。

天高何傩问,斯情匪斯今。

瑞鹧鸪 集句 咏巫枫高

明代 杨慎

望中孤鸟入销沈。宿处津亭枫树林。江草江花岂终极,巫枫巫峡气萧森。

为云为雨襄王梦,愁水愁风商妇心。客去客来天地老,无朝无暮有猿吟。

立春咏缶梅

明代 杨慎

新春见早梅,先折一枝来。不待并刀剪,何须羯鼓催。

年光掌上出,春色鬓边回。影浸金瓶水,香留玉镜台。

精神怜粉素,零落惜琼瑰。情惹阳云梦,歌成郢雪才。

佳人知爱重,摘取泛霜杯。

太史萧宗乐半间园八咏 其六 莲地

明代 杨慎

太乙遥分种,红云仙岛香。爽气金茎上,恩波银汉傍。

田田新咏好,留刻戏鱼堂。

暮春淇馆会别以道

明代 杨慎

淇水东流生晚波,巴人惜别动燕歌。可怜袅袅垂杨柳,奈此迢迢别恨何。

捣练子

明代 杨慎

春梦浅,夜筹添。懒唱新翻阿鹊盐。黛角歌眉颦翠滴,绣尖绒舌唾红甜。

田家喜晴谣

明代 杨慎

玉女投壶玉皇侧,海童拖霖海天黑。风花闪拖拖笑云,云气烘为雀头色。

须臾变作楼梯天,黄绵袄出晒破砖。茅檐夜望黎星没,芦絮飞残水生骨。

续百一诗 其十四

明代 杨慎

东方本彦士,和光在尘喧。窃桃朱鸟窗,避世金马门。

狎俗犹鸥鸟,齐物若鴳鹍。虚称羽人流,空拟岁星魂。

柱下自异曲,滑稽岂同源。惟应夏泰初,千载契知言。

夜郎曲 其一

明代 杨慎

夜郎城桐梓,原东堞垒平。村民如野鹿,犹说翰林名。

烟丸歌赠制墨毛道士羽周

明代 杨慎

鸡足烟丸古松心,龙眠惜之如惜金。玄霜遥分玉兔窟,碧髓近挺青蛉岑。

茅犀截角光自照,柏麝却脐香太侵。鸿崖羽人故多幻,鹤驭明朝那可寻。

莫辞为我涴霞襟。

七盘劳歌 其二

明代 杨慎

二盘行渐难,谷口野风寒。石磴愁旋马,行人各解鞍。

甲寅新正六日送简西峃登舟

明代 杨慎

金兰意气昔论文,燕坐朝霜竟夕曛。千里驱驰来僰道,十年羁旅共滇云。

交游落落晨星散,踪迹悠悠水国分。江北江南从此隔,何时何地再逢君。

毛园萃芳亭与沈中白丘月渚同赋 其四

明代 杨慎

酥雨才收又夕阳,参差竹粉映花光。流泉石窦停教住,莫放轻飘曲水香。

续百一诗 其六

明代 杨慎

大禹入祵邦,累然解衣行。墨子见荆王,锦衣吹玉笙。

岂不易性素,所重在全生。栖栖非余志,皦皦非余情。

所愧先机者,飘然反柴荆。被褐怀珠玉,何人知姓名。

杨慎

杨慎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78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