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宿常山 其二

宿常山 其二

宋代 徐瑞

灯影照白发,清酤浣旅颜。半生堪一笑,四度宿常山。

诗人徐瑞的古诗

月湾癖地山中诛芭归隐怡如赋诗次韵赞决

宋代 徐瑞

一去山中廿二年,重来有约意茫然。
穷居笑我顽同石,文事多君彩印根。
今日开山作宗祖,向来弹铗等风烟。
馀龄胜喜游从乐,更结青鸟白鹤缘。

次韵寄题严氏寻古斋

宋代 徐瑞

马图龟画未是易,龙文鸟章岂其书。能穷有象有数外,始识无声无臭初。

身从浩劫得所赋,神游太虚以为居。吾人寻古傥悟此,以后观今非古与。

雪中夜坐杂咏十首 其十

宋代 徐瑞

看梅不睡非愁夜,对酒高谈别是春。水北山南清兴发,迟明踏雪度烟津。

余自入山距出山五十五日竹屋青灯山阴杖屦忘其痴不了事矣随所赋录 ...

宋代 徐瑞

石浪啮我足,山雨湿我衣。冥行果为谁,笑抚桄榔枝。

大德二年戊戌正月梅始花

宋代 徐瑞

老树冰霜晚,孤花天地心。翛然怀远韵,相对意弥深。

义合寺二首 其一

宋代 徐瑞

峭壁空翠湿,幽林烟霏清。峰巅忽长啸,疑是孙登声。

次韵仲退见贻一首

宋代 徐瑞

先虑所不到,事乃谬不然。两失竟相当,富贵与然仙。

真意寓采菊,苦心怀食莲。古来贤达人,何适而非天。

惟君淡世味,胸中著千年。众浊纷其前,每以至理湔。

怜我根器钝,未试麻姑鞭。时时出匕剂,欲俾沈疴痊。

岁晚有深期,逝川无西还。何事更留衣,必待夜半传。

临泉寺

宋代 徐瑞

扁舟驻寒濑,轻策到临泉。
僧说黄巢事,碑鑱庆历年。
幽花荒甃晚,落木古城烟。
兴废俱陈迹,相看一茫然。

马可卿弃家学道衲衣椎髻飘然有物外之思赋二诗为赠 其二

宋代 徐瑞

我祖徐从事,君家马自然。何曾绝伦谊,皆得列神仙。

四百金丹字,参同鼎器篇。能通言外意,即此是单传。

今日行我圃

宋代 徐瑞

今日行我圃,欣然会吾心。町畦分燥湿,种莳论浅深。

柔脆置其阳,坚实值其阴。瓜芋既蓊蓊,桑麻亦森森。

晚菘与早韭,郁然起如林。虽无五亩胜,寸寸皆黄金。

学圃圣所鄙,势涂力难任。不辞锄铚劳,且免蒿艾侵。

君看门前客,此乐无由寻。

次马初心韵 其一

宋代 徐瑞

良朋难合易参差,处独频频入梦思。岁晚得君相料理,老怀磊落更谁知。

义合寺二首 其二

宋代 徐瑞

枯根绊老石,槁叶填古径。四山悄无人,铿然一声磬。

吾族盘石将挟堪与家出游索诗送行

宋代 徐瑞

天星闻地化为石,盘石即是星之精。
观天必识以续家,相地始知流峙情。
豹林将军累世韵,龙罔文章千载名。
古人妙中非浪漫,发块幽微在此行。

夏日六首 其三

宋代 徐瑞

世眼看朱成碧,人情覆雨翻云。宁甘头责子羽,莫教腹负将军。

余自入山距出山五十五日竹屋青灯山阴杖屦忘其痴不了事矣随所赋录 ...

宋代 徐瑞

有客携笛来,一声山石裂。老子据胡床,东峰方吐月。

余自入山距出山五十五日竹屋青灯山阴杖屦忘其痴不了事矣随所赋录 ...

宋代 徐瑞

东风抽灵芽,厚土长黄玉。我欲勤服食,从此长辟谷。

九月初七夜寓双溪精舍

宋代 徐瑞

深巷足秋意,市声寂无哗。门前篱落閒,淡淡牵牛花。

老树罢西风,羁鸿叫寒沙。念我同袍子,渺焉天一涯。

别离怅交情,漂零惜年华。清坐抚遗编,行吟岸乌纱。

世味尝已熟,呼童烹灵芽。

九月廿一自虎林回同程晓崖游梅岩

宋代 徐瑞

弛担息虚馆,释屩解行缠。一笑得妙士,揖我谓我儇。

相携履巉岩,共访梅花仙。石门歘谺豁,空洞别一天。

徐行呼二竖,秉炬导其前。沿崖异草垂,绕径秋香妍。

行行渐深入,响答殊清圆。下有苔磴峙,上有孔穴穿。

深处窅如阱,旷处平如田。或如人坐立,或如兽蹲跧。

古石列怪状,时闻滴幽泉。向来开天牖,坐看日月旋。

儿童撞嵌岩,如钟鼓咽咽。领览不能尽,荒幻难言宣。

我从虎林来,足茧归心悬。举瓢挹危露,尘肺聊用湔。

清寒不可留,欲去还延缘。赋诗纪兹游,绝笔凭谁镌。

书怀五首 其一

宋代 徐瑞

伊优肮脏子自择,籧篨戚施我不能。试看洛阳红紫国,何如空谷一枯藤。

寄芳洲先生 其四

宋代 徐瑞

官衔雅似何水部,文学老于元道州。如此身名应贵重,世间清浊易同流。

徐瑞

徐瑞

  徐瑞(1255~1325),字山玉,号松巢,江西鄱阳人。南宋度宗咸淳间应进士举,不第。祖父云岩、叔祖东绿皆善诗,叔父洁山居士,弟可玉、宗玉,从弟楚玉、兰玉皆有文才,次第任散官。所著则《松巢漫稿》,卒年七十一。吴存挽之曰:“善人已矣,空留千百年番水之名;后世知之,当在数十卷松巢之稿!”其见重于当时如此。后许竹南《有怀》诗云:“江北江南老弟昆,三生文会几评论。蚤知倾盖头俱白,悔不连床话共温。洲没草枯芳士歇,巢倾鹤去故枝存。至今惟有湾头月,照我溪南水竹村。”

► 200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