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徐熥
落落江湖无定迹,匆匆相见阖庐城。离乡已是五六载,道旧曾无三两声。
杯水覆堂难再返,浮云出岫便无情。故人浪说工词赋,只恐登楼赋未成。
陈廉访先生七十初度
投簪久矣老沧洲,共说神仙是隐侯。衣剪烟霞轻豸绣,家营云水比菟裘。
数茎瑶草千年绿,九月黄花一径秋。不用寻仙访真诀,姓名元已注丹丘。
陈汝大六十初度
年少曾窥宝笈文,老来高卧谢尘氛。吟边野兴随青草,世外馀生付白云。
大药已传龙虎秘,閒身应混鹿麋群。桑弧正及黄花节,一度花开一寿君。
山居四时词 其二
乱蝉争噪高柳,倦鸟独栖古篁。新茗半瓯睡起,枯棋一局斜阳。
炀帝行宫 其一
满目繁华一夕空,至今行客说离宫。垂杨旧见朱旗绕,芳草曾经翠辇通。
商女歌残花落后,妖姬魂散月明中。可怜淮水龙舟戏,听得江南曲未终。
送老僧
行尽天涯与海涯,閒云孤鹤伴袈裟。归看手种门前树,开遍春风几度花。
八月十四日夜招张孺愿钱叔达谢脩之陈汝大王玉生袁无竞集平远台观 ...
良夜高台露气清,遥空灵籁送秋声。桂枝先自轮中满,莲炬还从镜里生。
隐隐七层标舍利,双双百宝放光明。龙膏烛与蟾蜍影,同向人天照化城。
对月迟王元直不至
孤馆寂无人,寒威满林樾。天长雁影迟,露冷蛩声歇。
当尊翠霭深,倚杖苍苔滑。故人期不来,惆怅花间月。
同屠田叔张孺愿钱叔达张公鲁及社中诸子集陈正夫水亭分得文字
习池花木翠氤氲,忽枉高轩过使君。囊里诗签拈五字,尊前乐府演双文。
杯倾竹叶春频醉,烛烬兰膏夜已分。地主独留髡送客,犹馀丝管梦中闻。
宿冲祐观
风灯零落夜钟残,数卷玄经掩不看。药采刀圭还玉液,火留文武养金丹。
瑶池月满鸾笙杳,石榻云深蝶梦寒。断尽世缘须及早,肯将白发戴黄冠。
宿界河驿梦从许灵长索书兰亭记
折柳都门路遂分,故人回首隔烟云。不知此别千馀里,犹乞兰亭学右军。
陇西行 其二
仗剑封侯事已非,闺中少妇葬征衣。玉门关内多边马,纵有游魂不敢归。
丙申除夕
莫问残冬历一行,且将生计寄丝簧。烧灯客丐宜春帖,对镜人凝綵胜妆。
衰鬓又添新岁感,童心犹记少年场。拥炉坐听莲花漏,待进山厨柏叶觞。
破镜行为陈大赋
美人有宝镜,价值千黄金。曾与郎君同照影,又与郎君同照心。
一朝分散如萍梗,此心虽同不见影。金刀剖处鸾凤分,十年踪迹不相闻。
可怜两人持一片,此生何处重相见。劝君对此休自悲,神物会合终有时。
宿云窝赠陈司马
清溪九曲即蓬壶,何用遥寻五岳图。幽壑半开新净室,秘书还看旧阴符。
鹓鸾班里多年别,鸡犬云中几日驱。重住云窝缘不偶,前身或恐是丹枢。
江行杂咏 其四
返照有馀景,西风无限情。暮蝉与孤雁,处处送秋声。
施仲宣司理招同邓汝高督学饮乌石山分得虚字
道山千尺本仙居,上有孤亭接太虚。坐倚松篁频却盖,行过岩岫久停车。
洞疑大酉鸿濛外,石似天丁斧凿馀。不是能忘轩冕贵,岂容踪迹混樵渔。
怀任夫
天涯虽自叹离群,不用题书更寄君。日日同游有诸弟,一回书寄一回闻。
寒食郊行伤少文
春风羸马出郊坰,忽忆心知涕泪零。最是无情坟上草,年年寒食自青青。
题薛姬画芭蕉
名冠青楼有几春,琉璃砚匣自随身。相思不寄崔徽笔,但写红蕉当美人。
汉宫春晓词 其四
莺声睍睆出花枝,肠断流苏梦觉时。一派管弦何处起,遥知别院拜昭仪。
徐熥
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 548篇诗文
夏日园居和兴公韵 其一
与陈惟秦郑震卿宿老禅庵
戊戌元日槜李舟中
邓道鸣阃帅招集邻霄台送邓汝高计部还朝
题画士女 其五 秦弱兰
送邵武李太守擢宪滇南
剑浦怀宗思兼先生
为屠田叔题王玉生山水册 其六
送闵寿卿从武夷还金山兼隐华阳洞
闽山庙里赛灵神水陆珍羞满案陈最爱鲜红盘上果荔枝如锦色犹新 其 ...
南旺湖泛月
途中感遇效同谷七歌 其四
送李子行太守谪茶陵 其二
丹阳舟中与幼孺对月时余南还幼孺将客苕川
桃叶渡访张幼于
渊关再别屠使君次来韵 其二
哭王少文秀才 其九
吴阊吊高季迪太史
西瓯道中寄答伯孺病中见送之作
春日同叔达汝大惟秦幼孺粹夫能始兴公集无竞南郊水亭
无题和徐茂吴司理 其四
姑苏怀郑翰卿
闺情 阮郎归
为屠田叔太守新姬催妆
题公朗扇上画梅
丙申元日得惟起弟越中书闻王玉生客苕消息因柬钱叔达
过黄逸人幽居
题杏花戏赠幼孺
游仙词寿陈汝大 其三
孝友堂慈竹歌为张稚通赋
送林观察备兵金衢
旅况 卜算子
为屠田叔题王玉生山水册 其二
送陈宪伯入觐便道归省
春歌
游仙曲 其三
种蜡梅
与王生对酌
同游宗振陈伯岑集陈季迪斋中
青楼侠气赠李姬 其三
芋江驿楼送张四之白下
得李伯实太学书知其移家金陵却寄
陈振狂拟游武夷舟次渊溪兴尽而返戏嘲 其一
哭王少文秀才 其二
吴门寻沈从先不遇
题江仲鱼小像
夏日园居和兴公韵 其二
潞河风梅子马时子马自楚使燕
旅店感旧
初夏邀黄仲高孝廉张孺愿太学钱叔达山人张公鲁徐仲和秀才及社中诸 ...
初夏集王氏南园
东庄晚眺
题朱竹
出都门答别邓汝高员外
寄黄白仲
送长乐令郁文叔谢病还晋陵
送林叔度游支提寺
垂虹夜泊怀陈幼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