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画二首 其一

画二首 其一

明代 徐庸

五老峰前瀑布流,望湖亭上谪仙游。若为更把瑶琴弄,并作乾坤一片秋。

诗人徐庸的古诗

题竹寿朱竹泉 其一

明代 徐庸

爱竹王猷未足誇,一枝今出紫阳家。岁寒不改青青色,相映蟠桃洞里花。

五亩园十八题为姚举人作 其十四 围棋墅

明代 徐庸

小墅列楸枰,铮铮落子声。多君无敌手,曾点得先名。

挽钱贞庵

明代 徐庸

海虞山水古今清,人物生成属地灵。刘汉宗支曾按谱,相君事业早传经。

应时润泽同甘雨,文节昭明拟列星。名向世间崇闻望,□于乡里作仪刑。

惟将籴米资凶岁,不逐纶音入内廷。吟咏性情居宅第,逍遥□□在林□。

花边曙墅开棋局,竹底藏钩醉绿□。争羡寸心恒坦荡,不堪双鬓渐凋零。

黄金鼎在宜脩炼,白玉楼□赴杳冥。千里竟闲骐骥足,九苞还振凤凰翎。

董狐有待今为传,郭养无惭旧述名。白鹤不归华表柱,漆灯光冷夜台扃。

松云

明代 徐庸

吴山有松树,托迹岩之阿。下根长茯苓,上枝缠阿萝。

白云一片生无心,随风远来松树林。朝焉暮焉不飞去,五亩遂尔繁清阴。

世称后凋惟古松,古松盘屈犹苍龙。阴阳气物自能感,云兮龙兮自相从。

日轮皎皎晴吴天,江河水□无深渊。田畴禾稻枯欲死,赖尔为雨成礼年。

五亩园十八题为姚举人作 其三 流红涧

明代 徐庸

涧水流红叶,浑同二月花。武陵多错认,深处有人家。

丁阑祠

明代 徐庸

春江绿如染,微风动涟漪。路入和尚港,始见丁阑祠。

丁阑古贤人,孝行称无亏。刻木为亲像,奉养犹生时。

姓名著简编,至今四海知。我来拜祠下,高风杳难追。

回首望吴云,遽起严亲思。

菊次韵二首 其二

明代 徐庸

啼过空庭络纬娘,一枝才见倚新妆。南阳传谱非佳说,直到于今水尚香。

子夜吴歌四首 其四

明代 徐庸

草露三秋冷,蘋风午夜凉。屏开云母白,衣试郁金香。

塞北无来信,相思几断肠。

和靖观梅便面为吴德明作

明代 徐庸

湖上观梅白玉英,与花曾结岁寒盟。花边要把琴三弄,琴里声非笛里声。

止轩为人赋

明代 徐庸

躁进莫若止,知止即知足。食味止适口,玩色止阅目。

小隐止茅舍,粗煖止布服。言止罔造次,行止谢欺覆。

心常以止乐,分不以止辱。多君止名庵,止健大人独。

长房图

明代 徐庸

长房学业己多时,中道还家到葛陂。竹杖得来随弃去,不知原是化龙枝。

题王文恭画

明代 徐庸

风度湘云学水流,□床□影□如秋。□情最爱银钗女,一曲清歌唱未休。

赠文化萼长老

明代 徐庸

芙蓉缥缈摩苍穹,洞天林屋居其中。神仙敢独占斯境,金碧涌出如来宫。

鼋头绝顶幽奇处,锡杖曾分一方地。宝殿香台属化成,青松翠竹添佳致。

开山老祖非常伦,得道能令龙虎驯。三乘说讲万人听,近远处处扬清尘。

后来弟子相继续,孙□又见温如玉。法雨慈云任卷舒,清泉白石消尘俗。

我来吟玩喜逃禅,兜率谁知别有天。匡庐旧诧东林胜,结社何妨拟白莲。

次华竹友所寄诗韵

明代 徐庸

水晶宫殿居河伯,紫蟹供来手亲擘。溪山屯乐考槃歌,干禄无心问龟策。

镜中白发种种多,龙钟尚自游江河。乌飞兔走朝复暮,要得鲁阳重借戈。

羡君才高世稀得,善写梅花趋没骨。春游广陌露才晞,夜宴高楼月初直。

娉婷二八脂粉香,宝钗金钏声铿锵。十分琥珀泻春色,三尺鸊鹈浮剑光。

献书未上金鸾殿,旧物收藏遗祖砚。百年鲍叔不移心,千古韩荆重识面。

识面以来情最亲,怀抱几多思一陈。凤凰有雏世之瑞,江海鸥鹭空成群。

仙才不异金门使,天上五城楼十二。剪裁锦绣是新诗,春水鱼笺劳寄示。

竹石轩

明代 徐庸

轩居阒寂似仙坛,露叶云根近画栏。得地数竿饶挺拔,补天五色剩馀残。

看时綵笔应堪赋,拂处瑶琴正可弹。思笋自忻供去易,休粮谁道服来难。

王猷爱癖何曾改,米芾狂情亦未闲。淇澳至今存节操,太湖依旧漱波澜。

秋声断续劳频听,古色摩挲发永叹。君子文人最珍重,岁寒相托拟金兰。

寿得玉字

明代 徐庸

梅舍顾君诚右族,六旬享有康宁福。堂前甘旨□敬奉,庭下芝兰吐芬馥。

碧落初生老人见,瑶池又报蟠桃熟。驾鹤仙来祝寿龄,尊前一笑颜如玉。

题淡庵画梅扇

明代 徐庸

月里玄霜兔捣成,姑仙一得便长生。刀圭又寄

木奴主者为吴思复作

明代 徐庸

湖上仙山有林屋,两峰青浸湖波绿。居人绕舍青田园,尽栽橘柚无他木。

于中吴君季子后,逍遥野服迂襟袖。养高自号木奴主,深处数椽劳结构。

乱叶繁枝影交错,黄柑子熟霜初落。藏脩自得巴邛趣,适意不减商山乐。

我思斯人谁与拟,托迹应同古君子。洞庭春色醉陶然,幽鸟一声呼不起。

梧桐仕女

明代 徐庸

深院无人易得愁,玉阶行遍思悠悠。日斜立尽梧桐影,不道梧桐不耐秋。

水仙 其十

明代 徐庸

月华星彩照娉婷,杨播清香似德馨。得水为仙今不老,岁寒从此致脩龄。

徐庸

徐庸

徐庸,字用理,吴郡人。采辑永乐至正统四代之诗,为《湖海耆英集》一十二卷、《南州诗集》五卷(小辋川乌丝栏钞本)、《高太史大全集十八卷》等。► 262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