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题李师孟嵩云堂

题李师孟嵩云堂

元代 许有壬

极天终古翠巍巍,能聚阴阳赞化机。寄与降神申甫辈,出为霖雨莫忘归。

诗人许有壬的古诗

满江红 次汤碧山清溪

元代 许有壬

木落霜清,水底见、金陵城郭。都莫问、南朝兴废,人生哀乐。载酒时时寻伴侣,倚阑处处皆楼阁。对溪云、试放醉时狂,浑如昨。沙洲外,轻鸥落。风帘下,扁舟泊。更寒波摇漾,绿蓑青箬。为向九原江总道,繁华何似今凉薄。怕素衣、京洛染缁尘,从新濯。

神山避暑晚行田间用陶渊明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为韵 其二

元代 许有壬

寝迹非绝世,雅志便林丘。青山足一至,胜处靡丘游。

意适辄忘返,兹焉夏已秋。遥遥目力穷,青青尽田畴。

迷复幸丘远,归欤无异谋。

火平乐 避暑神山咏桂

元代 许有壬

堂前双桂。云泼交加翠。火老金柔花尚未。且爱火阴满地。秋风一旦花开。天香吹散亭台。却被花神见笑,先生未必能来。

临江见大船宏丽异甚赋贾客乐

元代 许有壬

鼓声震荡冯夷宫,帆腹吞饱江天风。长年望云坐长啸,稳驾万斛凌虚空。

主人扬州卖盐叟,重楼丹青照窗牖。斗帐香凝画阁深,红日满江犹病酒。

钱塘女儿静且姝,臂金盈尺衣六铢。凭阑饭饱观戏鱼,清波照影红芙蕖。

江城到处时弥楫,遍买甘鲜穷所悦。千里携家任去留,一生为客无离别。

敦农抑商昧远计,遂使素封轻得意。握筹狡狯俯承命,危坐咄嗟收厚利。

田庐彫敝君知否,终岁勤劳莫糊口。夏税未了秋税来,三十六策惟有走。

清平乐·天寒日暮

元代 许有壬

天寒日暮。百绕梅花树。万斛清香藏不住。都在一花开处。可怜月堕霜飞。不知疏影来时。谁报云川老子,翠禽先在南枝。

作乐导水 其十一 日夕观山

元代 许有壬

林虑千仞翠岩岩,罨画工夫在暮岚。徙倚崇台观未足,红轮西北月东南。

如梦令·昨夜庭梧陨翠

元代 许有壬

昨夜庭梧陨翠。诗思尤便爽气。无事要生悲,可笑宋家多事。衰矣。衰矣。但校邻翁酒味。

如梦令 饶德明学士收疏齐咏竹二首,求和

元代 许有壬

谁把清风领受。寻得岁寒心友。霜月玉亭亭,恰似老夫诗瘦。诗瘦。诗瘦。无柰碧云怀旧。

应制天马歌

元代 许有壬

臣闻圣元水德正色在朔方,物产雄伟马最良。朔原饮龁几万万,不以数计以谷量。

承平云布十二闲,华山百草春风香。又闻有骏在西极,权奇俶傥钟乾刚。

茂陵千金不能致,直以兵戈劳广利。当时纪述虽有歌,侈心一启何由制。

吾皇慎德迈前古,不宝远物物自至。佛郎国在月窟西,八尺真龙入维絷。

七逾大海四阅年,滦京今日才朝天。不烦剪拂光夺目,正色呈瑞符吾玄。

凤鬐龙臆渴乌首,四蹄玉后䃜其前。九重喜见远人格,一时便敕良工传。

玉鞭锦鞯黄金勒,瞬息殊恩备华饰。天成异质难自藏,志在君知不在物。

方今天下有道时,绝尘讵敢称其力。臣才罢驽亦自知,共服安舆无覂轶。

题班彦功山水扇图

元代 许有壬

钱塘江上又秋风,老友沦亡梦不通。胜槩肯教同羽化,山河写在月轮中。

沁园春 次班彦功韵

元代 许有壬

旅食京华,蜀道天难,邯郸梦回。笑白衣苍狗,悠悠无定,黄尘赤日,扰扰何为。长铗休弹,瑶琴时鼓,倦鸟谁教强去来。衡门下,幸良辰良友,同酒同诗。功名少壮为期。柰身外升沉自不知。算人间难得,还丹大药,山中尽有,老树清溪。蕙帐云空,石田苔满,应被山灵怪去迟。春来也,向故园回首,归去休迷。

次黎东山凤栖别墅韵 其一

元代 许有壬

风漪翠舞躬耕稻,云锦红酣手种花。策杖寻君迷不得,有书声处是君家。

如梦令·岁暮天寒时节

元代 许有壬

岁暮天寒时节。满意相看冰雪。不遣野人归,谁慰此君清绝。清绝。清绝。添上一方明月。

题澹然平章鹞子

元代 许有壬

西风凉动早秋天,小雀何须畏杜宣。见说微形多变化,好为布谷莫为鹯。

范宽积雪图

元代 许有壬

冈峦楼阁斗清妍,一段空明水玉天。不到阆城东向望,范家神妙若为传。

理宗书金丹诗 其三 竹

元代 许有壬

玉立萧森几百竿,阴晴风雨各平安。石兄节操不可转,宜与此君同岁寒。

如梦令·有泪绿窗偷洒

元代 许有壬

有泪绿窗偷洒。有恨锦笺难写。消瘦不胜春,玉骨都无一把。风雅。风雅。正值文君新寡。

咏徐氏竹溪之景八首 其六 钓台

元代 许有壬

石岩云矗俯深溪,下有清风动一丝。我亦忘鱼聊复尔,可怜温水误昌黎。

望月婆罗门引 偕王仁甫左丞、贾伯坚左司,

元代 许有壬

酌。廷秀求词,醉中赋此紫宸朝罢,东风吹到谪紫家。貂裘抖擞尘沙。一室窗明几净,人境独清华。有息斋名画,殿帅高茶。主人意佳。道分手、即天涯。何事相逢不饮,戚戚嗟嗟。黄封旋拆,有鹅腊、鸡朐与兔*。公不饮、孤负梅花。

菩萨蛮 寄都下友人

元代 许有壬

凭高日望金台路。黄沙尽处空烟树。岁晚足萧疏。雁声无夜无。簿书临俗态。人道儒酸在。何以慰相思。半年无好诗。
许有壬

许有壬

  许有壬(1286~1364) 元代文学家。字可用,彰(zhang)德汤阴(今属河南)人。延祐二年(1315)进士及第,授同知辽州事。后来官中书左司员外郎时,京城外发生饥荒,他从"民,本也"的思想出发,主张放赈(chen 四声)救济。河南农民军起,他建议备御之策十五件。又任集贤大学士,不久改枢密副使,又拜中书左丞。他看到元朝将士贪掠人口玉帛而无斗志,就主张对起义农民实行招降政策。 ► 261篇诗文

元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