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水调歌头(拟饶州法曹掾作)

水调歌头(拟饶州法曹掾作)

宋代 毛滂

金马空故事,方朔漫多端。三千牍在,玉殿何日赐清闲。难恋长安钟漏,谁借青云咳唾,拂袖且东还。笑杀长缨使,复转出秦关。
吾道在,虽不遇,面何惭。雒阳年少,高论难与绛侯谈。富贵暂饶先手,唏尽草头秋露,掩鼻出东山。且饱鲸鱼脍,风月过江南。

诗人毛滂的古诗

过净林杏花下微见晓色

宋代 毛滂

篮舆度水犯云巢,拂面垂杨翠欲交。
春睡稳人殊未觉,半分晓色到花梢。

八节长欢(登高词)

宋代 毛滂

泽国秋深。绣楹天近,坐久魂清。溪山绕尊酒,云雾浥衣襟。余霞孤雁送愁眼,寄寒闺、一点离心。杜老两峰秀处,短发疏巾。
佳人为折寒英。罗袖湿、真珠露冷钿金。幽艳为谁妍,东篱下、却教醉倒渊明。君但饮,莫觑他、落日芜城。从教夜、龙山清月,端的便解留人。

和巨中游芝山

宋代 毛滂

俗状尘容欲养成,犹惭岫幌不吾扃。
任慵读律知难入,忍睡看山辄暂醒。
兰茁有时应吐秀,茗根无味强通灵。
朝霞夕菊全堪饱,肯绐侏儒学岁星。

闻琳老欲入山今少雨想未成行奉寄一绝

宋代 毛滂

野僧报我泉新白,此老居庵山更清。
雨涩故应须小住,云寒端未出相迎。

点绛唇(家人生日)

宋代 毛滂

柏叶春醅,为君亲酌玻璃盏。玉箫牙管。人意如春暖。
鬓绿长留,不使韶华晚。春无限。碧桃花畔。笑看蓬莱浅。

去国呈蔡元度

宋代 毛滂

去国黄流急,搔头白发新。
牛衣还卒岁,狗监定何人。
奏傔宁妨跛,为郎正碍贫。
鄙文无恙否,酱瓿盍相亲。

建中上元以雨雪败悬灯以国忧罢行乐仆又以老

宋代 毛滂

老去追游骨亦疲,黑甜唯觉睡如饴。
惭差素彩弄华发,犹梦清妍侍曲眉。
愧甚雕樽负珠履,独余残雪照书帷。
未妨管领东风在,官柳溪梅不用疑。

浣溪沙(月夜对梅小酌)

宋代 毛滂

蜡烛花中月满窗。楚梅初试寿阳妆。麒麟为脯玉为浆。
花影烛光相动荡,抱持春色入金觞。鸭炉从冷醉魂香。

武陵春(正月七日,武都雪霁立春)

宋代 毛滂

春在前村梅雪里,一夜到千门。玉佩琼琚下冷云。银界见东君。
桃花髻暖双飞燕,金字巧宜春。寂寞溪桥柳弄晴。老也探花人。

琳老所居植竹发笋而草茁其傍作诗见寄为赋一

宋代 毛滂

春风吹琅玕,夏长苍龙孙。
未见拂云梢,已引鞭骥根。
包藏见雪姿,隐忍苔藓痕。
其傍茁小草,同出东帝恩,
恩深草先高,抱箨殊未掀。
岁寒两何如,一笑凝诗魂。

和王宣义买菊栽二首

宋代 毛滂

未见花盈把,先教蜂作团。
孤根聊得售,秀色后当看。
莫讶全一晚,须知独耐寒。
云含堕檐日,天恐露香乾。

次歆琳老中秋月

宋代 毛滂

玉斧修轮灭玷痕,金精铸魄凝寒清。
缀云都去秋心净,囊露新添夜眼明。
气接瑶台端可御,地漫银汉定谁倾。
何时天竺山前路,细听烟崖坠子声。

访琳老题溪上小轩

宋代 毛滂

小槛閒风物,高僧秀肺肠。
隔溪通竹色,开户纳山光。
拨雪晨蔬瘦,烧松午茗香。
渊明归赋急,聊复此徜徉。

清平乐(与诸君小酌,烛下见花,戏作一首)

宋代 毛滂

风摇灺烬。吹下桃花影。醉倒碧铺眠碎锦。谁伴香迷酒凝。
少年不解孤春。年来减尽春心。犹下绣帘遮定,不教风雨侵凌。

菩萨蛮(赠舞姬)

宋代 毛滂

当时学舞钧天部。惊鸿吹下江湖去。家住百花桥。何郎偏江娇。
杏梁尘拂面。牙板闻莺燕。劝客玉梨花。月侵钗燕斜。

生查子·富阳道中

宋代 毛滂

春晚出小城,落日行江岸。人不共潮来,香亦临风散。
花谢小妆残,莺困清歌断。行雨梦魂消,飞絮心情乱。

浣溪沙(寒食初晴东堂对酒)

宋代 毛滂

小雨初收蝶做团。和风轻拂燕泥干。秋千院落落花寒。
莫对清尊追往事,更催新火续余欢。一春心绪倚阑干。

题贵溪翠颜亭二首

宋代 毛滂

船中自带红泥灶,亭上亲煎白乳泉。
唯有溪山知此意,水风吹面晚萧然。

和孙守三月二十七日开宴

宋代 毛滂

绣段遮檐玉刻樽,扬州春色最先醺。
落花风起舞菌捲,秀岭烟生媚黛分。
酥面锦靴轻转雪,粉吭牙板细留云。
要他桃李长依旧,不借东君借寇君。

蔡天逸以诗寄梅诗至梅不至

宋代 毛滂

应念萧寒槁木身,殷勤分寄岭头春。
冰肌玉骨终安在,赖有清诗为写真。
毛滂

毛滂

毛滂(1056——?约1124), 字泽民,衢州江山石门(今浙江衢州)人。北宋词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浙江衢州)赵英结为伉俪。毛滂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元祐四年(1089)所作《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小词结尾“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南宋周辉认为含蓄情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381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