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王翰
一别南山后,于今已十年。相应东岭月,空照草堂前。
铸镜行
妾念嫁时新铸镜,铸成团团秋月色。从夫从军藏入匣,镜面已昏妾面隔。
红颜落为霜叶枯,绿发已随秋草白。妾颜虽改心不转,手携团镜情脉脉。
昨日书来在桑乾,新衣未寄旧衣单。秋风入户吹罗幌,妾身未衣念郎寒。
何时降王来款塞,罢负长戈卸征铠。归来对镜试春衫,团镜重磨妾扫黛。
讲堂前种竹旧极盛茂近为
袅袅庭下竹,移根自当年。时沾雨露滋,近砌摇芳妍。
持此冰霜操,岁寒心特坚。
雪巢为张子玄道士赋
团团茅盖一巢轻,雪满千山虚白生。象外乾坤还太古,望中楼观尽通明。
云藏宿鹤浑无迹,水落长松暗有声。人在空寒最高处,羽衣瑶佩不胜清。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得筵字
和合浦庾司训读书韵
道统相传只一心,圣心日月本来明。舞仪灵凤箫韶奏,告本玄圭水土平。
礼乐夔龙千古盛,勋庸周召万人英。自从尼父删修后,不识河汾续得成。
题画竹为胡子澄作
伶伦截得碧琅玕,袅袅新梢露未乾。便与钧天裁凤管,不将江浦制鱼竿。
苍梧帝子蛾眉老,空谷佳人翠袖寒。只有幽轩隐君子,时时写入画图看。
沙间桃林
十里芳桃蒸晚霞,一川红雨点溪沙。莎汀浪煖渔舟出,茅点风轻酒旆斜。
陌上筦弦多醉客,林间鸡犬有仙家。此中疑是秦人种,策杖寻源逐落花。
送故人韩士林北上
少年鞍马事弓刀,关塞风尘变二毛。午夜谩弹豪士铗,一变谁借故人袍。
新丰遣兴惟沽酒,泽畔行吟秖命骚。此去周南莫留滞,金台重筑待英髦。
重阳后寄林君佐
秋度重阳尽,寒随夜雨来。菊荒陶令宅,云暗越王台。
战伐行人苦,诛求寡妇哀。济时无上策,尸位愧庸才。
北去瞻天远,南游指日回。客愁长自写,乡思不堪裁。
海上云千叠,生前酒一杯。相思存潦倒,远别漫徘徊。
伫看凌霄翮,春风到上台。
月夜坐悠然轩有怀
明月照我怀,閒窗共幽赏。泠泠万籁秋,静夜发清响。
山川日脩阻,之子独云往。长歌耿不寐,相思逖遐想。
观舞天魔
忆昔开元天上乐,遗音传向世间来。鹍弦夜拨风生殿,羯鼓春敲花满台。
荔子浆寒醒未解,海棠日煖梦初回。谁知百战功成后,一曲霓裳种祸胎。
柏塔寺 其二 正心堂
昔人经制有规箴,名扁公堂作正心。方寸不欹天地位,气机才动鬼神临。
无私自觉琴书乐,有止何劳簿领寻。分手属君崇此志,他年阶下有棠阴。
灯夕在平陆感旧三首 其一
曾向斜街寄醉眠,燕城回首几经年。风柔广陌灯初挂,云散仙台月正悬。
吟笔欲挥诗唾玉,舞裙才动步生莲。而今寂寞扬雄宅,独对长檠雪满毡。
龙兴观金箓建醮(景龙二年)
寄陈仲实
一径荒芜负几秋,异乡书剑尚淹留。陶潜解印投閒去,阮籍耽杯尽醉休。
岁月东来空冉冉,江山北望自悠悠。短歌无那相思处,满目风尘倦倚楼。
言怀呈董仲纶训导
雨中望条山
树色昏昏惨不开,静林何处是楼台。峦光隔户乍无有,云是过帘常往来。
虞坂泥深愁困骥,傅岩碑湿自生苔。翠屏何日重相对,欲倩南风扫宿霾。
吊刘敬可
平生时与道相违,一宦才通两鬓丝。身后尚存鹦鹉赋,生前空叹鹡鸰诗。
苍天有意应难测,黄壤无情更可悲。江上梅花谩开彻,一壶村酒与谁携。
南行赴合浦别临颍知县朱士容
南来六月别京畿,邑宰贤明更可依。仕路宰头如我少,世途青眼似公稀。
蛮江波浪何时到,岭海风烟甚日归。来岁中秋明月底,与谁把酒共清晖。
孤山道中二首 其一
一径通村入翠微,岩花清晓正霏霏。崖鸦失侣频相唤,野雉将雏近不飞。
晨汲辘轳鸣北室,夜眠袯襫挂柴扉。月高犬吠空林静,多是山人采药归。
王翰
王翰(公元687年~726年),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唐代边塞诗人。与王昌龄同时期,王翰这样一个有才气的诗人,其集不传。其诗载于《全唐诗》的,仅有14首。登进士第,举直言极谏,调昌乐尉。复举超拔群类,召为秘书正字。擢通事舍人、驾部员外。出为汝州长史,改仙州别驾。► 433篇诗文
叩马图
中留道中
夜月吹箫图
陵阳春晓图为审理赋
红梨花
苦雨用洪武韵成
村居感事三首 其二
九日寄鲁客
游鼓山灵源洞时澄明景霁入望千里徘徊自旦至夕值月上闻梵声泠然有 ...
再游竹林寺
简临颍大尹马文隆
春暮约鲁客游雁湖
读韩信传
挽边懒懒道人
忆平陆旧游
奉教和秋日四题 其四 秋声
过眉山二苏先生墓
和体方游相国寺
喜雨再用前韵似丁大尹
涉潞水
寄董仲伦四首 其四
上张思广助教
柏塔寺 其三 巫咸顶
望云生
静熙轩为伯振教授赋
司空侍郎故居
送郭工副焕章之汝宁放粮
柏塔寺 其四 孤石岭
闻呼鹰
孟浩然
洛水春风写竹作
送陈参政任满赴京
读欧文
过阳城祠
柏塔寺 其六 玉溪
送柳思之武陟令
和体方立春日暄晴
春日客至
宿介休
清明登瑶台
无题五首 其二
题画竹三首为黄伴读作 其三 淇水晴晖
盐池晓望
送别刘子中二首 其一
思亲处为孟叙仓代作
和鲁客见寄韵
题都门送别
读汝南遗事三首 其二
秋蝉抱叶而吟叶脱而堕困于群蚁亟遣仆置高树且怜而作诗吊之
解氏从子继嗣诗卷
言怀简丁志善三首 其二
送曹李二秀才南上
言怀柬解州典教黎先生
题溪山风雨图
写望云图寄温陵刘子中
送陈词训回京
送杨秉文赴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