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览古四十二首 其二十七

览古四十二首 其二十七

元代 杨维桢

王湛蓄深器,世人不能窥。
大慧实若愚,人遂以为痴。
可怜济父子,同门不识之。
何况隔千里,而欲求人知。

诗人杨维桢的古诗

嬉春体四绝

元代 杨维桢

水暖鸳鸯渡,风寒燕燕楼。
桃根与桃叶,都在曲江头。

旦舂词

元代 杨维桢

儿为王,母为囚,旦舂暮舂无时休。
天高地辱日月流,母苦不得从儿游。
汉家谋臣张留侯,老人立致商山头。
君王轻信羽翼愁,十年身后知安刘,髡钳之人何以留。

览古四十二首 其八

元代 杨维桢

恭俭汉天子,取士忌少年。
未应绛灌徒,廷中肯访贤。
徒为宣室召,复有长沙迁。
不见冯都尉,庞眉竟谁怜。

女史咏十八首 其八 女贞木杨氏

元代 杨维桢

守死重闺事不睽,九泉不负陆郎妻。至今坟上女贞木,不受商陵怨鸟栖。

览古四十二首 其十

元代 杨维桢

任安与田仁,周仕将军门。
厮养恶啮马,实坐贫门身。
发忿骑奴席,拔刀徒自分。
不会赵少府,何时别奴群。
乃知圣贤仕,端不与贱贫。

祀蚕姑火龙词四章

元代 杨维桢

火之龙兮,云弗从,雨弗降。三眠始,三眠终。

狗马辞

元代 杨维桢

狗有乌龙疠马有的卢,的卢徇主兮乌龙食奴。
於呼交之借兮无解,孤之托兮无婴。
吁嗟乌龙兮狗之解,吁嗟的卢兮马之婴。

屏风谣

元代 杨维桢

琉璃怯寒翡翠热,芍药芙蓉四时绝。
深堂气候异冬春,门外酸风箭入骨。
匡朱毾■踏香雪,红姬扶醉醉眼缬。
金缸焰焰照罗袜,阿瞒娇娘太轻劣。
隙光射人如白月。

皇娲补天谣

元代 杨维桢

盘皇开天露天丑,夜半天星堕天狗。
璇枢缺坏奔星斗,轮鸡环兔愁飞走。
圣娲巧手炼奇石,飞廉鼓鞲虞渊赤。
红丝穿饼补天空,太虚一碧玻璃色。
辐旋毂转四极正,高盖九重县水镜。
三光不凋河不泄,天上神仙宅金阙。
当时坤母亦在旁,下拾残灰补地裂。

海乡竹枝歌(四首)

元代 杨维桢

门前海坍到竹篱,阶头腥臊蟛子肥。
哑子三岁未识父,郎在海东何日归。

玄妙观重建玉皇殿诗

元代 杨维桢

神鳌载弁青浮红,水晶宫阙神人宫。
金铺雕础固且崇,参差珠阁当天中。
仰瞻倍扆天人容,天威只赤下地通。
白云之乡帝乘龙,翩然大荒灵下降。
彩烟绮雾陛九重,灵鹤万舞来从东。
五方之人叩吉凶,帝愍下土叩辄从。
物不疵疠岁屡丰,十日一雨五日风。
圣人体天上帝同,好生之德天同功。
祝圣人寿生聪聪,倥侗至德还古蒙。
弥天万年天无终。

同宫子

元代 杨维桢

同宫一相见,不用画蛾眉。
井上芙蓉怨,江莲共一时。

又湖州作(四首。书寄班恕齐。试温生笔,写

元代 杨维桢

五十狂夫心尚孩,不受俗物相填豗。
兴来自控俗蹄马,醉后不辞金当杯。
海燕来时芹叶小,野莺啼处菜花开。
春衫已备红油盖,不怕城南小雨催。¤

韦骨鲠

元代 杨维桢

韦骨鲠,性傄㑻,语轧

李铁枪歌

元代 杨维桢

古铁枪,五代烈。今铁枪,万人杰。红蛮昨夜斩关来,防关老将泣如孩。

铁枪手持丈二材,铁马突出擒红魁。磔红头,凿红骨。

誓红不同生,灭红倒红窟。君不见钱塘城中十万家,十万甲兵赭如血,一夜南风吹作雪。

怀玉山一首书珠帘氏便面

元代 杨维桢

五月江声入阁寒,故人西望倚阑干。
珠帘新卷西山雨,第一峰前独自看。

寄卫叔刚

元代 杨维桢

二月春光如酒浓,好怀每与故人同。
杏花城郭青旗雨,燕子楼台玉笛风。
锦帐将军烽火外,凤池仙客碧云中。
凭谁解释春风恨?只有江南盛小丛。

淇寡妇

元代 杨维桢

淇上有寡妇,始慕宋共姬。
食贫以自守,笑诮怀猜疑。
忽为盗所污,放僻靡不为。
昔为淇妇宗,今为淇妇嗤。
可怜困思反,不如贸丝儿。

黄金壕

元代 杨维桢

黄金壕,七丈高。
帐前养子健如虎,虎行天下莫敢侮。
掷戟生狼心,杀贼非杀父。
脐光夜如漆,灯油金紫■。
儿法不留,储金积谷将谁收?可怜司徒座中咤,一死不赦高阳侯。
注:■——左“衣”部加“朋”

龙虎辞

元代 杨维桢

槛足兮虎成狗,烧尾兮鱼作龙。
得势失势兮,而以分乎雌雄。
杨维桢

杨维桢

  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杨维祯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也有誉其“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的,当代学者杨镰更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

► 496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