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两鹁鸪为颜氏妇赋

两鹁鸪为颜氏妇赋

元代 杨维桢

两鹁鸪,朝朝莫莫啼不休。天阴妇弃去,雨止还相求。

天公阴晴变不测,嗟尔夫妇难为逑。勃勃水西头,啼过东家楼。

东家楼前琅玕树,枝枝连理森相樛。无风无雨春正好,愿尔长作鸳鸯俦,莫效前身鹰隼仇。

诗人杨维桢的古诗

春芳曲

元代 杨维桢

春容不再芳,春华不再扬。
我欲倩游丝,花前系春阳。
春阳不可长,游丝徒尔长。
飞来双蛱蝶,缀我罗衣裳。
顿足起与舞,上下随春狂。

钟山诗

元代 杨维桢

钟山千仞楚天西,玉柱曾经御笔题。云护金陵龙虎壮,月明珠树凤凰栖。

气吞江海三山小,势压乾坤五岳低。愿效华封陈敬祝,万年圣寿与天齐。

六客诗 其二

元代 杨维桢

有客有客来西域,龙高昂兮颈雌霓。腹如巴蚺凤非翼,口牙夜光集月魄。

奇声劈山椎霹雳,道人因之写胸臆。

匹鸟曲

元代 杨维桢

建章宫中匹瓦飞,太液浮起双红衣。
文塘小径浮春归,春红莲叶春猗猗。
金丸娇郎故惊起,白头双飞誓双死。
上林雁归忍流离?九疑伥伥天万里。
长干沙头人望夫,愿托锦鳞西江书。
结生不作白头伴,结死须作青陵乌。

押国宝使

元代 杨维桢

杨仆射,相天子,对泣妻儿不知止。
砀山之贼着柘黄,金祥殿前送国玺。
岂不闻谢家傲吏生清风,解玺肯为齐侍中?

长洲曲

元代 杨维桢

长洲水引东江潮,潮生暮暮还朝朝。
只见潮头起郎舵,不见潮尾回郎桡。
昨夜西溪买双鲤,恐有郎缄寄连理。
金刀剖腹不忍食,尺素无凭脍还委。
西溪之水到长洲,明日啼红临上头。

西湖竹枝歌 其三

元代 杨维桢

家住西湖新妇矶,劝君不唱缕金衣。琵琶元是韩朋木,弹得鸳鸯一处飞。

钟离春

元代 杨维桢

钟离春,臼头深目凹鼻唇,皮肤若烟面如尘。手有五色之綵线,为君补衮成天文。

渐台之君荒且忮,明朝夷台作平地。太子择日正储位,钟离在宫齐国治。

览古四十二首 其二十一

元代 杨维桢

汝南许文休,丧乱一驽士。
敢当诸葛拜,合受玄德鄙。
士论推指南,无乃失臧否。
乃知群公曹,排摈有公是。

答倪生德中来韵

元代 杨维桢

绮山才子才庸峭,素色成文似邵绫。
待诏归来成马客,题诗寄去碧桃僧。
画眉谁问张京兆,多病深怜马茂陵。
昨夜西堂安梦好,惠连春思又新增。

荆钗曲

元代 杨维桢

扶风女,行如有嬖,貌如钟离春。
三十不肯嫁,独识五噫君。
荆钗服终身,井臼操必亲。
举案上食如大宾。
如何会稽守,糟糠告去如市人。

览古四十二首 其十七

元代 杨维桢

董桌劫慈明,次以及伯喈。
子龙独何人,谈笑却啀啀。
高视梁砀上,片云卷而怀。
古来高世士,尘埃岂能埋。

杵歌七首 其六

元代 杨维桢

南城不日似云高,城脚愁侵八月涛。射得潮头向西去,钱王铁箭泰山牢。

用顾松黄韵复理贰守并柬雪坡刺史

元代 杨维桢

仙客归来隘九州,身骑黄鹤记南游。
乌衣故国黄山在,铜柱荒台草木秋。
起舞刘琨空有志,登高王粲不胜愁。
问君蔗境今何在?只忆当年顾虎头。

舟次秦淮河

元代 杨维桢

舟泊秦淮近晚晴,遥观瑞气在金陵。
九天日月开洪武,万国山河属大明。
礼乐再兴龙虎地,衣冠重整凤凰城。
莺花三月春如锦,兆姓歌谣贺太平。

西湖竹枝歌

元代 杨维桢

劝郎莫上南高峰,
劝郎莫上北高峰,
南高峰云北高雨,
云雨相催愁杀侬。

雉城曲

元代 杨维桢

荡舟横塘去,塘上野鸳鸯。
鸳鸯忽飞去,相见双女郎。
齐唱雉城曲,共制芙蓉裳。
手洗藕花露,劝君荷叶囊。
何以报永好,解佩双明珰。
妾住雉城里,不是雉城倡。

尧市山

元代 杨维桢

湖山七十二,西峰郁相缪。
■饮有尧井,象耕馀舜丘。
相传十日出,大浸稽天流。
生民窃生理,托市兹山头。
只今东震水,双雷没如沤。
仁人感地脉,望望终南愁。

西湖竹枝歌(九首。一作“小临海曲”)

元代 杨维桢

鹿头湖船唱郝郎,船头不宿野鸳鸯。
为郎歌舞为郎死,不怕真珠成斗量。

苏台竹枝词 一十首

元代 杨维桢

荻芽抽笋楝花开,不见河豚石首来。
早起腥风满城市,郎从海口贩鲜回。
杨维桢

杨维桢

  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杨维祯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也有誉其“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的,当代学者杨镰更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

► 496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