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暮春游西湖北山

暮春游西湖北山

元代 杨载

愁耳偏工著雨声,好怀常恐负山行。
未辞花事骎骎盛,正喜湖光淡淡晴。
倦憩客犹勤访寺,幽栖吾欲厌归城。
绿畴桑麦盘樱笋,因忆离家恰岁更。

杨载暮春游西湖北山译文

愁耳偏工著雨声,好怀常恐负山行。
总是听闻忧愁之声的双耳更爱听那雨声,时常惦记着不要误了游览的时机、辜负了大好山色空自寂寞。
未辞花事骎骎盛,正喜湖光淡淡晴。
千树桃花万枝柳仍未推辞为春天作妆点的念头,花枝正盛,西湖上淡淡晴光惹人喜爱。
倦憩客犹勤访寺,幽栖吾欲厌归城。
疲倦休息中仍要去方僧问道,丛林幽静让人心生向往,不愿归去。
绿畴桑麦盘樱笋,因忆离家恰岁更。
桑林麦田中间夹杂着丛丛樱桃树和春笋,让人想起离家时家乡也正是这个情景。

杨载暮春游西湖北山注释

愁耳:老是听闻忧愁之声的双耳。
骎骎:原意是马的疾行,引申为迅速。
绿畴:绿色的田野。

杨载暮春游西湖北山赏析

  杭州西湖外的葛岭、宝石山,统称北山,是杭州一大景区。杨载在四十岁以前,常居于此,留下了不少诗篇,本诗就是其中被选家注目的一篇。
  杨载作诗,锻字炼句,是很下功夫的; 这首七律,在格局上并无特异之处,可观的全在于措辞的刻意求新,不肯从俗从熟。首联第一句“愁耳偏工著雨声”,把老是听闻忧愁之声的双耳称为“愁耳”,已经很精炼了;把爱听称为“偏工”,更觉生动,显得这“愁耳”很有性格,于听雨这事格外精工,超乎其他功能(偏,出乎寻常之意)。但是这二者还都不及一个“著”字更见诗人的功夫——既然“愁耳”“偏工”于听雨,那么它听起来也不同往常,是紧紧地附(著,附着)在雨声边;这雨声,也仿佛不是落在窗前户外,而是擦耳而过!这是贯注了多少劲力才炼出的一字啊!没有这一字,便不足以匹配前四字;而诗人写下四字在前,就势必要求有一更奇之字紧随在后:看来,诗人是处处在为自己出难题,而时时为解出难题而自得。
  “好怀”,指对美好事物的怀思、眷恋。诗人素爱美景,时常惦记着不要误了游览的时机、辜负了大好山色空自寂寞;现在想到雨中北山定别有情趣,自然更不能不一往了。于是,首联虽然只写到“常恐负山行”,但诗人的闻雨上山,已包含在内,诗的颔联,也就能直接写山景了。“未辞花事骎骎盛,正喜湖光淡淡晴。”“未辞花事”就是“花事未辞”,因对仗的关系作了倒装。暮春三月,正是杭州最艳丽的时节,因此,虽然有蒙蒙细雨,也不能令千树桃花万枝柳起推辞为春天作妆点的念头,花枝们仍然在迅速地走向繁盛(骎骎,原意是马的疾行,引申为迅速)。有这许多护春使者在争奇吐艳,西湖上自然是晴光灿烂,即使是在雨中,从北山上鸟瞰下去,这晴光也不过淡了一点而已。这二句里无一“雨”字,却句句都与雨有关,写出的恰切不过的雨中北山之景,笔法真可算“空灵”了。“未辞”和“正喜”,看似闲笔,其实正起着活跃诗句的作用;前者使百花也具有像“愁耳偏工”一样的、不肯推辞走向繁盛的独特性格;后者则道出了诗人的性格。既是具有“愁耳”的人,过分的艳丽自然不谐他的心情,淡淡的晴光才正合他的口味。总起看来,这二句可算本诗中可摘的佳句了。
  颈联中的“幽栖吾欲”,也是“吾欲幽栖”,因对仗的原因而作了倒装,游程过半,诗人疲倦了,但在山寺中休憩,也不肯放过访僧问道的机会;幽静的丛林令人爽心愉快,他也起了栖居之念,不肯回归喧闹的城市。这二句,字眼倒没什么突出,但排列得相当紧凑。另外,每句都有一个转折,对仗时非但字面工整,且把转折的意思也两两相对住了、“客”、“吾”二字万可见到,故用“客”字;“欲厌”是心理活动,非“吾”不能道之。这些小巧之处,也体现着诗人的功力和苦心。
  尾联中,一个“盘”字又很耀眼。此时诗人大概走到了北山的另一侧,田野的庄稼果树给雨洗得葱绿,预示着一个收获季节又来到了,也令诗人想起去年离家时,家乡也正是这个情景,一年过去了,自己的收获季节在何时呢?这些,都是常见的景象,常有的感慨,就像湖上的晴光一样是“淡淡”的。但有了一个“盘”字,诗句就顿时活跃,夹在大片桑林麦田中的樱桃树和春笋,从北山上望下去,它们婉若游龙、盘错迂曲,非但显得自身的生动,也消除了桑麦大块的单调。这句仍是俯看之景,因此,全诗都牢牢地罩在“游西湖北山”的题目里。
  西湖是天下奇观,但这首诗里,我们感到的“奇”,不在奇景,却在奇笔。写奇景恐怕不免与前人撞车,这是后起的诗人最抱憾的事;但若能振起奇笔,还是能证明自己无愧于“诗人”称号的。看来,杨载非但是用功的诗人,也是有志气的诗人,就算是在矗满着名家之笔的西湖上,他也有胆量插上自己的独特的一笔。

诗人杨载的古诗

客中即事四首 其三

元代 杨载

几日悬悬雨不休,客窗孤迥使人愁。杜鹃啼切知何处?坐对云山万木稠。

次韵钱唐怀古四首 其二

元代 杨载

斜界钩陈通大道,中分魏阙对层峦。云生殿上金炉暗,露下庭前玉井寒。

江汉飞龙俄窅窅,沧溟泛鹢竟漫漫。中天会合宁非数,坐见苍生奠枕安。

寄题成都万竹轩为李仲渊作

元代 杨载

君家种竹蜀江旁,高与蚕崖势颉颃。已树旌旗分部曲,更鸣琴瑟应宫商。

蛟龙并逐波涛化,虎豹曾因雾雨藏。兄弟至今俱宦达,未应开径接求羊。

次韵陈子仁黄河二首 其一

元代 杨载

禹功疏凿过忧勤,海内山川自此分。元气浑沦通地脉,孤光迢递贯天文。

母金伏砾秋逾盛,阴火藏渊夜不焚。多少鱼龙争变化,总归西北会风云。

送李侍郎使安南

元代 杨载

九秋天色晚,万里送君行。马首塞云起,腰间宝剑横。

奉扬天子命,慰答远人情。直渡蛮江水,炎氛一日清。

东湖四景为大尹本斋王侯赋四首 其二

元代 杨载

夏月湖中爽气多,南风叠叠捲长波。渔人舟楫冲蘋藻,游女衣裳揽芰荷。

脍切银丝尝美味,腔传金缕换新歌。使君用意仍深远,即此光华岂灭磨。

次韵钱唐怀古四首 其一

元代 杨载

江湖清浊自天开,鸿雁凫鹥与往来。黄道星辰环太乙,紫云宫殿拥蓬莱。

论文竞奏王褒颂,献寿深倾阿母杯。九域舆图今混一,百年耆旧独兴哀。

次韵江行四首 其三

元代 杨载

路僻行来好,天清望极遐。白鱼翻急浪,黄犊卧晴沙。

柳吐千条叶,梅残几树花。佳辰从此数,历历看韶华。

寄康大夫

元代 杨载

遥想幨帷出郭时,先驱十里走旌旗。青山落日苍茫暗,白水秋风惨淡悲。

劲矢每随前队发,清笳偏逐后行吹。荆州未觉风流远,纵饮还应到习池。

送人二首 其一

元代 杨载

客路逢春雪乍消,眼前愁思转相撩。垂杨染作黄金色,舞遍东风万万条。

题丰乐楼

元代 杨载

峥嵘飞构压名邦,西望平湖东望江。气合重玄平沆瀣,标存九域奠洪庞。

朝来散雾萦朱栱,夜后流星透碧窗。倚遍阑干愁目眩,飞鸢旋转故双双。

留别京师

元代 杨载

囊衣托载道傍车,人事匆匆岁欲徂。风雨四更鸡乱叫,关河千里雁相呼。

芜菁散漫根犹美,桑柘萧条叶渐枯。却向高丘重回首,五云缭绕帝王都。

惠崇古木寒鸦

元代 杨载

江上秋云薄,寒鸦散乱飞。未明常竞噪,向晚复争归。

似怯霜威重,仍嫌树影稀。老僧修止观,写物固精微。

纪梦二首 其一

元代 杨载

四面青山拥翠微,楼台相向辟天扉。夜阑每作游仙梦,月满琼田万鹤飞。

东阳十题 其四 废檠

元代 杨载

二尺书檠在,如今久弃捐。鱼膏虽有焰,蠹简独无缘。

墙下偕遗砾,窗间带旧烟。却观提挈处,辛苦悔当年。

再次韵张秋泉真人碧桃

元代 杨载

一枝如玉照芳春,几度凭阑欲殢人。翠被夜寒愁洒泪,珠帘月冷怕伤神。

刘郎陌上栽仍旧,王母池边赏又新。不是梨花飘雪树,望中清绝更无伦。

奉题伯父双峰樵隐四首 其一

元代 杨载

山出双峰秀,溪流一派清。土风存礼让,人事省将迎。

路逐高低过,田随早晚耕。家林有如此,南望每关情。

冬至次韵张宣抚二首 其二

元代 杨载

瀛海无消息,冥冥鸟道长。已惊双鬓短,更待两瞳方。

落日依平嶂,洪河入大荒。忧来那可得,挥泪欲沾裳。

送丘子正之海盐州教授

元代 杨载

有美区中彦,由来志不群。舟航了吴越,裘马向燕云。

才思庾开府,风流王右军。得时宜玉笋,稽古剩香芸。

果拔英髦颖,遄收翰墨勋。诸公希宦达,半世有辛勤。

奔走空皮骨,跻攀不寸分。夏侯何地芥,郢匠实风斤。

嗟我惭鸥鹭,栖山似鹿麇。偶来询故老,因得友多闻。

湖舫曾秋雨,河桥几夕曛。过从方不散,惨别亦奚云。

俎豆班侯泮,盐絺薄海濆。未论虞廪米,聊乐鲁宫芹。

此日颜应抗,之人德已薰。化炉新鼓乐,学殖重耝耘。

行矣穿黄落,归欤守白纷。赠言将底事,努力在斯文。

题墨竹为郑尊师

元代 杨载

风味既淡泊,颜色不妩媚。孤生崖谷间,有此凌云气。

杨载

杨载

  杨载(1271—1323)元代中期著名诗人,与虞集、范梈、揭傒斯齐名,并称为“元诗四大家”。字仲弘,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延祐二年进士,授承务郎,官至宁国路总管府推官。杨载文名颇大,文章以气为主,诗作含蓄,颇有新的意境。 ► 118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