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和杨铁庵送子监镇之任韵五首 其一

和杨铁庵送子监镇之任韵五首 其一

宋代 姚勉

关西夫子家,清白乃世传。传授已到君,此脉要浑全。

青云开亨衢,况及此妙年。愿言植名节,照映东西川。

诗人姚勉的古诗

登四圣观月桂亭有感

宋代 姚勉

将军休战伐,居士号清凉。
亭创烟萝古,山深月桂香。
梦魂犹朔漠,风景已钱塘。
往事都休问,钟声又夕阳。

题江山风月楼三首

宋代 姚勉

江上清风月在山,叶舟赤壁蜕尘寰。
坡仙心事君知否,不取一毫天地间。

放生池纳凉晚归

宋代 姚勉

湖面轻烟起,前山渐不分。
钟声连寺答,人语隔船闻。
吟客衣生月,归僧笠带云。
及城门未掩,灯火已纷纷。

咏蜂

宋代 姚勉

百花头上选群芳,收拾香腴入洞房。
但得蜜成甘众口,一身虽苦又何妨。

禽言十咏·看蚕娘子得几许

宋代 姚勉

流莺前身织丝女,犹抛金梭学机杼。
隔窗娇唤看蚕姑,娘子看蚕得几许。
今年蚕悭熟处稀,采余桑叶青满枝。
一年养蚕四番熟,安得长似开元时。

贺新郎(送杨帅参之任)

宋代 姚勉

唱彻阳关调。伴行人、梅拂征鞍,晓霜寒峭。金甲雕戈开玉帐,尊俎风流谈笑。看策马、从容江表。自是药阶苔砌客,卷经纶、且泛芙蓉沼。襟量阔,江面小。
允文事业从容了。要岷峨人物,後先相照。见说君王曾有间,似此人才多少。便咫尺、云霄清要。四世三公毡复旧,况蜀珍、先已登廊庙。但侧耳,听新诏。

赠高眼陈相士

宋代 姚勉

请君著眼相吾梅,自是群芳合逊魁。但有一般难相处,玉堂也似竹篱开。

次韵诸友游云居

宋代 姚勉

又是东风柳絮时,催春尚喜杜鹃迟。
雨晴蔓绿侵高木,风定残红阁旧枝。
眼底好山娱意思,耳边幽鸟话心期。
云居见说郊行乐,不得骑驴背锦随。

赠金斗相士

宋代 姚勉

君月金斗盍自珍,持此量我非其人。
欲我觅印如苏秦,我宁满吃三斗尘。

题蓝桥

宋代 姚勉

芝堂自瑞天朝宋,竹郡久更江左唐。愿似诚斋诗句说,朝京旧路再筠阳。

赠争相士三首

宋代 姚勉

人生有子万事足,不问官称有与无。
老子希文何事好,踏渠脚步得尧夫。

潘吴二察甚振风采刘仲山有诗因次其韵

宋代 姚勉

国家元气几如发,章李以来几台察。
翻盆窥瓮若不闻,射影含沙但潜发。
坦途自诧忘羊肠,坚冰恐已在履霜。
熙丰旧人正伺隙,乃尔寂寂无精光。
抨弹已上旨宣谕,谏不能行法当去。
老乌欲食不再鸣,幸有新来柏台疏。
蛰霆忽击聩者惊,不待数月如阳城。
中书君已非偃月,何事亦恶伏马鸣。
奏疏流传人吐舌,未死奸谀面赪热。
只今时事尚可言,奏四十章当一月。
直言不惮方威灵,本朝未尝言罪人。
但图奏上天子喜,莫管近前丞相嗔。
向来庆历子唐子,千古名垂汗青史。
瘴山炎海固鬼愁,志士宁能彼易此。
风尘澒洞何如时,麒麟豺虎方争驰。
士所当为未止此,志完幸听承君规。

小浆题壁用赵信国韵

宋代 姚勉

踏梅聊尔过江西,月里渔竿冷插溪。
料想故园春事好,乱花深处听莺啼。

菊节宿白沙次友人韵

宋代 姚勉

野市难为侧帽纱,家山犹远雪鸥沙。
退之尚有衣堪准,悔不留君醉菊花。

梦保母如儿时

宋代 姚勉

忆昔儿时衣百花,阿母扶我上戏车。
两岁读书未离乳,书罢寻乳犹归家。
年方十三失阿保,弱冠慈母仙去早。
只今堂上独灵椿,念及庭萱怨露草。
夜来忽梦如儿年,阿保携抱慈母怜。
人生安得常童颠,只作婴儿啼母前。

赠宗人简斋

宋代 姚勉

博文约以礼,夫子诲子渊。
详说将反约,斯语在七篇。
由繁乃入简,此学本圣贤。
卓哉紫阳公,道统得正传。
部析到精微,而后会大全。
讥以为支离,此说恐未然。
闲邪至敬义,简易斯坤乾。
后学懒用功,疎略取自便。
藉口鹅湖诗,一蹴登青天。
浪云即心是,所学竟类禅。
不知格物学,盖在诚意先。
如斯谓之简,毋乃堕一偏。
此风近颇张,门户欲自专。
君既学双峰,趋向尚慎旃。
路头且要正,莫踏船两舷。

禽言十咏·麦孰也哥哥

宋代 姚勉

晨起凉润疑秋肃,格磔軥辀叫云木。
似催农父急腰镰,村北村南麦皆熟。
屋头场地初雨乾,柳声拍拍儿童欢。
田家未敢冀一饱,父老相呼先了官。

赠石工二首

宋代 姚勉

削玉裁成巧自然,云根水骨更无坚。
不知可助娲皇否,补取人间缺处天。

贤八咏·靖节采菊

宋代 姚勉

腰不为米折,头独采菊低。
晚节名元亮,思与隆中齐。

湖上隐者所居

宋代 姚勉

家计松梅竹,日程琴酒碁。
呼猿僧到处,放鹤客来时。
壁上皆苏字,窗门只白诗。
卜邻心已决,未得买山资。
姚勉

姚勉

  姚勉(1216~1262),乳名二郎,学名冲,因避讳改名勉,字述之、成一,号蜚卿、飞卿,古天德乡(今江西宜丰县新庄镇)灵源村人。宋嘉定9年(1216)生,初生时,曾被弃之山野雪地,故其成年后自号“雪坡”以志不忘。

► 312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