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临清雨夜

临清雨夜

清代 姚鼐

昔挂轻帆济江泽,载酒同舟尽佳客。两岸秋声同树青,半夜月明江水白。

飘零朋旧感平生,摇落关河复今夕。漳水东流汶水清,寒雨孤篷百忧积。

诗人姚鼐的古诗

慧居寺

清代 姚鼐

猎猎霜风拂袂斜,偶携僧裓入㟏岈。山蟠句曲僧青霭,树自深岩上碧霞。

霄汉奎章藏鹫岭,人天法会忆龙华。白云苍狗尘寰感,也到空林释子家。

怀叶书山庶子

清代 姚鼐

遗学千秋赖服膺,闭门白首向青镫。伏生老有残经惧,韩愈师为举世憎。

终夜思公今底柱,秋风吹客又巴陵。滔滔身世成何事,愧忆当年许代兴。

游摄山二首 其一

清代 姚鼐

学道苦不深,尘扰辄有损。所赖行游趣,养真复吾本。

况玆绝静丽,深谷抱重巘。始寻寺钟来,回视村径远。

怪石倚礀兴,奇柯冒岩偃。幽日暧疏照,流籁逝忽返。

偶接道人谈,世外情亦悃。久处山气寒,眺尽夕阳晚。

鸟㝛人语绝,暗响无一遁。圆月见松上,长影散偃蹇。

邈当遗视听,于法求奥梱。达彼无生寂,见玆有物掍。

岂必闭石窟,没齿食芝菌。

九月八日登千佛山顶

清代 姚鼐

泰山出青云,天半苍然独。梁宋暨东溟,万里环其足。

阴嶂走济南,云涛尚奔蹙。势尽居益高,堑断无陂麓。

振衣斗直上,陟磴逾援木。落叶下泺泉,秋风散海曲。

一卷华不注,拖云点青绿。犹见山花开,顾绝栖鸟躅。

高寒不可留,归来泛秋菊。

谢蕴山方伯得晋永平八砖以为研作宝研图图中三子侍

清代 姚鼐

琢磨新试麝煤烟,委卧荒榛几岁年。匣研宝贻安石后,甄泥事在永和前。

列阶才已成三秀,入院声应嗣八砖。便为越中誇故实,不须零瓦问甘泉。

黄慎雨景

清代 姚鼐

数椽深壑架茅茨,乱木霾云出谷迟。忽听后岩飞瀑急,四山风雨已多时。

南昌竹枝辞 其一

清代 姚鼐

南昌南去尽山溪,白石清沙不见泥。一到鄱阳风浪黑,行人那更出江西。

论墨绝句九首 其二

清代 姚鼐

涉足尘埃世态生,山林养节久方成。论松略似观人法,谁及新安戴彦衡。

论书绝句 其三

清代 姚鼐

雄才或避古人锋,真脉相传便继踪。太仆文章宗伯字,正如得髓自南宗。

城南修禊诗

清代 姚鼐

暮春正三日,来会城南隅。长川明若练,其上源西湖。

下输南海子,草桥贯中途。昼阴天多风,杨柳密复疏。

草芽沙岸绿,苇席纵横舒。面流坐中林,默数同会徒。

长者二十五,幼稚十人馀。自从导此川,种树岁增株。

我来再修禊,风景日可娱。何况冠盖众,前春尚不如。

是时朝廷清,在列多钜儒。清修好名节,室不闻笙竽。

四海草野贤,招徕尽于于。相从抗论古,薄游散其劬。

山阴虽可慕,岂若帝王都。群贤及古哲,文藻复交敷。

鼐也最寡闻,宽世容其愚。颇减吏事责,与使谈诗书。

累从诸公后,观览物华初。当有异世贤,慨慕今玆无。

中筵既自幸,回念顾郁纡。昔者孔氏门,材孰非时须。

后先及疏附,所欲返唐虞。如何浩歌人,舍之风舞雩。

乃知士有志,圣人不与渝。既乏经世略,披褐宜田庐。

辽哉千古会,日月终不居。夕阳散车马,长途晀广虚。

属斯告后来,慨焉或念诸。

正月晦日期应㝛同游浮山余往遍历诸峰而应㝛不至遂㝛会胜岩次日至 ...

清代 姚鼐

朝晖扬澜渡,明漪泛巃嵷。舍艇杖筇入,两崖一道甬。

石若垂天云,与地离跟踵。立柱袅纤箾,垂乳坠拥肿。

长风流其隙,飘摇殆将动。初入浩笑廊,题名纷蠛蠓。

昏泐间一读,鼻磨目劳眮。三曲既穿洞,一门俄出竉。

睥睨昔建矛,搏斗事呼詾。中山信人杰,造迹拔砦勇。

浮云失前功,巨障有馀巩。超登万壑上,空宇散群壅。

尝闻此山木,连峰覆郁蓊。陋僧不知惜,十八槱煴㷓。

俯视惟壑谷,青葱若箸䉥。上有石攒罗,象似岂寓俑。

江湖漫远明,峰棱点脩耸。是时春始和,菜麦竞刺垄。

佳人终不来,逝鸟时企翪。天风警虚襟,寒阴肃昼恐。

天池见纤鳞,人言乃龙种。却立不敢浴,引手聊一捧。

浥水洗石莲,戏答群怂恿。绕云梯颇峻,僧导使余踵。

右诣张公岩,欲乞馀铅澒。夙闻九带禅,晰义启愚懂。

异哉不二门,兼绍洞山统。我登远公石,但见青草菶。

安得闻说法,颠顶灌酪湩。日暝返龛阁,中心独怅懵。

青镫荧石壁,照佛两臂拱。终夜风雨急,环岩吐泉孔。

坐待朝旸洞,果见先曈昽。置案未尽餐,僧雏来趣董。

西北舍旧历,东南发新竦。紫霞关其隘,穹蜷偃脩蝀。

僧登余未上,仙床危可悚。最钜金谷岩,斑駮矗上涌。

赤玉挂弯环,青天受蟠拥。岩窦立金容,纵横结梁栱。

其右辟石室,弇上窍若笼。冬凝曜冰柱,春霤堕乳挏。

有童试掷爆,訇殷坁隤陇。其外沸石泉,当户三曲踊。

长溪决两隘,霜锷拔鞞琫。转入华严寺,高林堕鸟氄。

鲸铿震幽阴,奚啻破蛚蛬。遂穿巨竹径,上诣可师冢。

婆娑芳桂阴,趺坐遗厦

于朱子颍郡斋值仁和申改翁见示所作诗题赠一首

清代 姚鼐

我昔少年百不求,车舟载走殊方州。短褐之衣饭不足,胸探江汉千珠旒。

偶向人閒结豪士,击筑和歌燕市秋。自从通籍十年后,意兴直与庸人侔。

径辞五云双阙下,欲揽青天沧海流。故人剖符守东岳,长髯忽对当风虬。

坐中宾友况英俊,闻名往往从交游。嘉陵驿路剑关口,君昔黄绶忧民忧。

一朝解印归不得,西南漂泊猿獶愁。是时朱君亦羁客,携子登阁观江涪。

万里解散复会合,并有百锦囊压辀。荷君为我尽顺出,红烛低看三白头。

精金美玉价在市,鲸波蜃气升成楼。信知江山助雄丽,使我愧向平生搜。

拟将雪霁上日观,当为故人十日留。高岩磨壁不敢写,盍借巨笔镵天球。

文章道路识老马,世事沧洲漂白鸥。相看兴极一回首,日月住矣空悠悠。

谒德馨祠

清代 姚鼐

先人莅政浙江潮,庙貌湖山锁寂寥。近日守官新槛楯,百年父老戒苏樵。

青编史传悲思极,白发秋风道路遥。遗像幸瞻垂老日,独惭无状负登朝。

朱白泉观察以其先都统公指画登山虎见示因题长句

清代 姚鼐

飒动秋山万枝响,寒云四野当空上。歘歙沙砾走林莽,阴森虎出睛睒朗。

峰高欲升短颔仰,卧枝交戟压前掌。耸身距跃踰十丈。

不知都统何处看,指端尽得雄威象。想玆暗谷下,志在千仞冈。

隅目眈顾周四方,不屑俯立同豺狼。又疑郡州贤牧守,政成渡江驱猛兽。

平地不复食牲畜,奔上高岩取鼯狖。转径掉尾直似竿,攀崖过迹深如臼。

都统固国彦,指画亦有神。一㡠上进天子珍。八十筋骨健,濡墨每觉壮气振。

遽现活虎惊颦眒,文采斑斑逮子孙。我从三世接交亲,留遗墨宝容窥觇,回首登堂四十春。

我老吟诗转寒乞,骤瞻壮虎心震慄。观察家声继玆日,勉为累叶之虎臣,独立草閒狐兔不容出。

左兰城见寄古铜器谓之洗非也盖刁斗之小者耳所容不及一升戏作一诗

清代 姚鼐

古鐎如釜柄而足,今之至者形乃同。昼炊不饱至夫腹,夜击犹警罢士躬。

想从云车入云垒,白草龙沙逾万里。行色终辞马足尘,清风却傍蟳书几。

君不见缓带犹无挽强力,升米不能尽一食。磊落寸衷包武库,票姚万骑随麾斥。

但持此器出萧关,肤公自勒天山石。又不见惜翁衰老将尽年,见此虽小亦呺然。

挈取山行煮野菜,击歌聊和《采芝篇》。

重阳复宿双溪 其一

清代 姚鼐

人间何事与衰翁?惟有溪山兴未穷。杖履来频鸡犬识,云霞卧与梦魂通。

朝来雾霁千岩绿,槛外霜初一树红。我老诸贤年尚富,总毋零落感秋风。

哭孔撝约三十二韵

清代 姚鼐

孔梦兴畴昔,斯文失在玆。世从乖大义,家尚诵闻诗。

旧德诚遥矣,通家愿附之。壁中书若授,坐上客何辞。

往岁南宫直,东征使节持。鹿鸣君始赋,骏骨窃先知。

庾信升朝岁,扬雄好赋时。翰林真不忝,家法亦胡亏。

文富韩陵石,书摹邹峄碑。谈经工折角,好学复深思。

海宇承无事,宫庭大有为。九流雠秘省,三俊接彤墀。

博诵先王语,当求孔氏师。二刘今几见,后郑独勤仪。

老氏藏书室,儒林习礼帷。庙堂君竟返,延阁士奚资。

道德惭途说,文章劣管窥。燕居频接膝,狂论每无疑。

处处同杯酒,殷殷爱履綦。逮闻辞禁闼,先已病茅茨。

岱岳分天峻,江流控地卑。龟阴人去少,舒口雁来迟。

鵩鸟妖斜日,龙蛇在岁支。风流前日会,天意百年期。

橘幼灵均颂,兰摧长史悲。岂教为异物,真见瘗琼枝。

铭鼎几先德,沾袍辨异辞。书成宁饼肆,身泯罢饘斯。

适就潜夫论,希闻智者规。九原终不达,一卷更投谁。

髟鬓秋增白,双髦昔对垂。止馀名篆在,启箧涕交颐。

阻风三山夹因偕陈硕士及儿侄游三华庵庵内牡丹颇盛而僧不知惜也

清代 姚鼐

岩松坞竹俯江皋,小槛凭虚散郁陶。南障近围春谷县,东风遥送广陵涛。

堂无钟梵从僧懒,径有苔踪记客劳。冷落国香聊与慰,午晴扶向石台高。

挽陈勤斋中丞

清代 姚鼐

西南地控五溪遐,承诏单车往建牙。出令蛮夷单企踵,从行琴鹤政忘家。

山围幕府秋回雁,霜落旌门晓聚雅。故宅但瞻双戟在,迎归白旐拂江花。

潘惟勤弟兄有小园在城北当龙眠山口林麓溪嶂蟠拥最为可爱惟勤于松 ...

清代 姚鼐

龙眠崖壑诚幽峭,一往深如处窔奥。却来谷口快平夷,青嶂芙蕖开四照。

筋彊骨健易江山,登涉平生恃年少。而今老矣欲闭门,苦畏拖舟及舆轿。

城闉徒步半里馀,及此林峦已妍妙。朋游独往皆不恶,但欲雨晴途不淖。

朝暾尚及露濡瀼,晚日更看山照曜。况于松下落阴翳,万树寂无山鹊噪。

夹溪红叶飒萧萧,天际秋声时一到。䢉樵遇我不相顾,倚柱独吟头自掉。

世閒多少东海生,吾作井蛙君勿笑。

姚鼐

姚鼐

  姚鼐(nài)(1731~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 435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