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登清凉山翠微亭下重八隐仙庵看桂偕浦柳愚山长毛俟园倪健堂两学博

登清凉山翠微亭下重八隐仙庵看桂偕浦柳愚山长毛俟园倪健堂两学博

清代 姚鼐

亭高碧嶂秋风上,帆出青天晓日时。一揽横江全楚势,再寻幽壑小山枝。

楼前影擢交龙起,云里香薰驻鹤知。赖接数君情不浅,不妨绕树坐频移。

诗人姚鼐的古诗

感春杂咏八首 其人

清代 姚鼐

䢅坐执书策,惘焉思古人。勋业建九州,名德在人身。

人身尚不治,九州安能仁。积水必成渊,何患贱且贫。

苟非秋实坚,孰为春木芚。客来各有劝,匪我同心亲。

不恤同心鲜,所感馀泽沦。

望潜山

清代 姚鼐

道边只堠复双堠,天半大山宫小山。客子出林暮唤渡,居人微雨寒闭关。

横空积树云漠漠,交流断径溪潺潺。不知苍谷最深处,乔松白鹤谁往还。

隆至寺阁

清代 姚鼐

烈风吹沙昏,天低雪将至。晡度滹沱水,骑入隆至寺。

结阿层栏转,嵬阁当空企。平当金像面,下临欲无地。

伏听惊飙响,缓送飞鸟坠。回首诸天外,苍然向幽冀。

自从隋唐来,恒州几镇帅。毂绾太行口,旌麾委儿戏。

颇怀宋艺祖,亲揽六龙辔。方释晋阳围,回出土门骑。

山海近英盼,渤碣在指臂。图黯隆准颜,阶存刻石记。

黄士蔽贤愚,万古一幽翳。冥冥止观理,漠漠浮生事。

何为李匡威,独下登高泪。

书乐志论后

清代 姚鼐

大功济一世,富贵当崇高。运会苟不逢,引身入蓬蒿。

良田及美宅,诚免苦身劳。既非先世遗,求致宁非叨。

吾鄙《乐志论》,陈酒烹豚羔。虽愈乾没徒,未为肥遁豪。

不见陈元龙,床下卧此曹。

九客图歌为王镇之中丞赋

清代 姚鼐

人才最盛乾隆时,磊落九客须眉奇,中丞示我使我思。

伯思少日我早识,继识鱼门与幼植。官于礼部遇沈郎,钱君吐文五色章。

我见夺目贡玉堂,是年因识周书昌。景郑两君吾未见,但听声名知国彦。

我去燕山岁月侵,江边再遇沈与任。后来但听悬归旐,一别天涯涕泪深。

惜哉诸客今零落,万里秋风馀一鹗,中丞独立淩江郭。

当年九客居京都,写摹同气为之图。图内中丞方盛壮,今日霜华凝鬓上。

况复衡门老秃翁,梦寐平生惟恻怆。接膝他乡理必离,写真佳士神恒王。

九客高才世所珍,中有直节高嶙峋,既没不朽真谏臣。

流传文笔皆千古,寥落弓裘得几人?天留一客康世屯,中丞贵矣而能贫。

野树苍山秋复春,披褐作颂容耆民。尺图千载传不泯,亦可髣髴于其人。

柬王禹卿病中

清代 姚鼐

群舒江色如连云,万里江涛蹙江动。我昔结屋江中居,歊雾蒸云日澒洞。

青蓑短棹放中流,江壑贞观信天纵。与君初未奉馀欢,各对烟波一江共。

而今俱作长安人,林麓朝辞暮羁鞚。论交尘土一茫然,回首前游渺清梦。

生平素无谐俗韵,转喉枨触嫌讥讽。虽非雏鼠隔云泥,忍为蛮触竞庸众。

君才磊砢出千寻,匠石如逢任梁栋。雕镌缘饰会成名,枉耽清吟如鸟哢。

只今病卧况兼旬,朝夕盐齑愁屡空。妻子牛衣色尚欣,邑人狗监文谁诵。

燕江云物万里清,落叶秋声一庭送。高盖谁过敝席门,酒徒为具新刍瓮。

爱君力疾剧清狂,尚有瑰词成酒中。跌宕宁非轶世才,激昂颇负穷途恸。

从来烈士志济时,一割铅刀贵为用。不然脱屣去人閒,肯伏光范称乡贡。

君怀奇兴逸如鸿,我逢有道惭非凤。依违见事信为迟,责备时贤母乃重。

何当去此脱吾累,却因疾愈思当痛。江光水态终不殊,俗状尘容还自恐。

但须鹿门携妻子,休俟临邛致骑从。清睴万里两幽人,回望尘埃真一閧。

舟中望板子矶以南山势甚奇因题长句

清代 姚鼐

黄山天半卅六峰,包含云海蟠奇松。忽乘风雾云江岸,横入江心如卧龙。

风清雾霁水摇碧,远见初日穿玲珑。烟鬟俯仰久未定,玉圭角立谁为宗。

十年前再入春谷,每下篮舆支短筇。枫丹照眼秋锦乱,茶香薰鼻春焙浓。

山中犹未识山好,正坐一障藏千重。轻舠兀坐忽昂首,有似故人天际逢。

凋零绿鬓尘埃后,借问青山好忆侬。

河上杂诗四首 其四

清代 姚鼐

南登楚岸出枫林,回首天边万里心。日月空濛天海窟,鱼龙缥缈踏春阴。

故人京洛思朝夕,鸥鸟沧波自古今。河上近连江上路,苍苍千嶂碧烟深。

陈东浦方伯招饮瞻园次韵

清代 姚鼐

前代英雄不可寻,千秋台榭敞凭襟。欹松立石泠风度,暗草丛花夕照深。

官阁留传多故实,谢公寝处惬山林。酒阑倚槛容吟啸,无那高垣易夕阴。

青华阁帖三卷绍兴御刻皆二王书后有释文余颇辨其误复跋一诗

清代 姚鼐

苍颉始作书,已闻夜鬼哭。官民信治察,淳朴存有几。

何况尚草法,几牖骇蛇虺。笔势取奔趋,形体杂叆霼。

多寡乱马足,左右错丁尾。假如羲献存,翰墨矜有斐。

试钳文上下,自读口亦悱。儒者厌草书,所识讵不韪。

伤哉宋南渡,国有存陈唏。铁马苟临江,所忧杭一苇。

柰何耽安燕,宫苑艳禯卉。近拟大观年,取法寔比匪。

镌工聚乐石,名帖启籯篚。帝后各擅书,亲释文如蚁。

吾今适无事,旧册陈几棐。颇亦从俗嗜,骧腾震瑰玮。

默对淹永日,错昧暾与朏。旧释或得失,吾说亦葑菲。

古帖残阙馀,谁能诵娓娓。盍各陈小辨,聊于博弈伟。

若夫大雅才,自命则吾岂。

惠山寺观御赐寺内王绂溪山渔隐卷歌

清代 姚鼐

秋阴细雨梁溪前,停舸往酌第二泉。石岩偃仰往所窟,密林寒邃风泠然。

泉东穿过惠山寺,我从拄杖寻幽异。山僧手持王绂卷,语我前年寺中事。

火烬竹垆山房图,吏传天府琳琅赐。晃曜日月升虹霓,山僧室内瞻御题。

次看王画果往妙,清深意境穷天倪。山长水远合气势,人家渔艇从幽栖。

武林溪口落花出,西塞山外斜阳低。岂徒画师今莫跻,盂端自喜非常蹊。

三处题诗两番记,宜升秘笈同璋圭。我闻贞观天子求僧室,闇槛兰亭一朝失。

英主嗜好乃如此,岂如缃缥宫庭出。翰墨风流异代情,明廷故实村氓述。

况记此间迎翠华,寄畅园蒙频驻跸。不贤识小宜作歌,大政元存史臣笔。

德州浮桥

清代 姚鼐

运河绕齐鲁,势若张大弓。隈中抱泰岳,两箫垂向东。

德州倚河壖,南北适要冲。帆樯绕其外,车马出其中。

浮桥与流水,午贯相横纵。嗟我游中原,来往如飞鸿。

弱冠一川水,屡照将成翁。大泽涌飘云,沧海起飞龙。

鼓荡漳汶气,日观交鸿濛。落叶下河堤,飞雨来淙淙。

观河吾眼在,凭槛望秋风。

送胡豫生之山西赵城将访乃翁旧知

清代 姚鼐

䢅朝雨歇石城水,一挂江帆几千里。邀君小立江门前,往事回头四十年。

章江寒渚丹枫落,乃翁共坐滕王阁。诗情酒态天下豪,旅舍生儿始绷缚。

汤饼众客閧登筵,硕果惟余迟入椁。渥洼种卒成权奇,见尔文章继翁作。

贫交令我惭叔孙,骏足怜君无伯乐。承家弹铗向风尘,有母尸饔尚藜藿。

小仓亭户拓玻瓈,败荷落桂沈秋泥。主人昨日会宾饮,绿尊满捧青蛾低。

美人北士各有思,随众欢笑中含悽。况到霜风河北岸,襆被只馀僮仆伴。

太行地脊天下雄,汾水秋风古来叹。晋中小邑犹万家,往往车马能豪华。

贤令声名有遗思,郎君憔悴宜矜嗟。我悲乃翁今不见,衰盛人情孰无变。

男儿精金须百鍊,勉走尘埃莫辞倦。岂有美若陈平乃贫贱。

钱詹事座上观沈石田画桧歌

清代 姚鼐

三百年中画第一,天趣横流腕閒出。弟子尚作文徵明,先生自入董源室。

长卷大树为者难,屈伸神鬼开云关。忽移拔地风霆閒,纸上已作千年斑。

常熟萧梁七星桧,七株今尚三株在。一株横空偃圆盖,二株曾遭雷火焚,直干依然挺灵怪。

海气沉霾古观中,行人太息虞山外。徵君携客游观之,自从图成复写诗。

岂徒草木生颜色,谈笑风流皆可思。吾家乃在舒州住,未过镇江东一步。

曾闻此桧不曾逢,却忆江帆建康路。壬申之岁给事园,往看六朝之松树。

长鬣上激虬龙呜,蜷身下作狻犀怒。江寒浪涌排风烟,日落天空走云雾。

此松此桧遥相望,神物而今松独亡。樵薪荆棘谁当念,寂寞岩阿亦可伤。

人閒贵贱诚难测,且展烟霞吐胸臆。作画看山终此身,富贵不以离其亲。

已逢洪治升平日,更作东吴偃卧人。古树江南春复春,可怜轮辙尽劳薪。

世閒诗画犹馀事,令我长思真逸民。

山似洛阳多

清代 姚鼐

为爱金陵秀,中原地不殊。洛阳山最胜,天阙景还符。

匝匼层峦涌,参差列岫敷。入郊青未了,绕郭势如趋。

东晋犹西晋,新都拟旧都。有峰皆北向,凭水作横图。

太白方辞阙,轻舟竟入吴。登临回忆处,嵩少梦游无?

题赵瓯北重赴鹿鸣图 其一

清代 姚鼐

六十年前幸附君,见君登第应卿云。禁闱持橐犹瞻近,滇海分符遂离群。

见说悬车耽撰述,极思操彗接清芬。而今起冠嘉宾会,何意工歌又共闻。

谢陈勤斋方伯馈纸

清代 姚鼐

已震戎韬靖阻遐,又瞻弭节泽江涯。游思竹素真馀事,分乞溪藤贲物华。

身愧词人居楚国,腕嫌饿隶出严家。安能泚笔形周翰,会见褒书降草麻。

天界寺阁遇两蜀僧

清代 姚鼐

南朝宫阙悉榛荆,尚有栴檀阁未倾。坐看青山围建业,来从赤脚下桐城。

残英偶尔馀春色,布谷泠然早夏声。万里峨眉僧接䣛,小窗深泼夕阳明。

祫祭前一日斋㝛官舍怀左一青时闻其罢官始还

清代 姚鼐

少年尚恋鸡豚会,将老宁追鸿鹄翔。风阁声摇情历乱,春山云接梦飞扬。

君归白首无馀事,江照青天送一航。镫火弟兄相见热,正余寒夜倒衣裳。

黄陂道中

清代 姚鼐

故乡东望隔齐安,马首才旋去不难。略似霸陵临渭上,瑟声清怨走邯郸。

姚鼐

姚鼐

  姚鼐(nài)(1731~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 435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