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叶颙
烟岫夕阳钟,清声满寰宇。直催海月上,山云亦飞举。
老僧定里回,英雄梦中起。扫空声利情,洗净尘垢耳。
平生刚毅肠,闻之屡惊喜。疏狂发长啸,起舞不得已。
遗音尚悠然,迥入霄汉里。
时论田亩输银赋二律俾主事者知之 其一
固守金汤动万全,使君才调亦堪怜。活人阴德谁能见,济物奇功已得专。
广铸精金酬健者,泛科寒士岂当然。犒师劳将吾民职,争奈饥无买米钱。
题乌衣巷陌图
千载乌衣巷,荒凉日易斜。昔年丞相宅,今代野人家。
庭弛生枫树,阶芜长草花。春风无主燕,夜雨为官蛙。
重阳值雨
西风吹帽雨沾衣,与客如何上翠微。白发恨多秋鬓短,黄花香冷湿云飞。
但须饮酒纫芳佩,不用登临怨落晖。采菊东篱陶靖节,醉穿木屐著蓑衣。
江村晚景
华发映清流,江山事晚游。云舒江影净,霜落水痕收。
雁阵新横浦,蟾光欲上楼。钟鸣枫树岭,秋老荻花洲。
游三洞金盆诸峰绝句二十首 其九
我昔为童儿,登高而作赋。我今发如霜,青山但如故。
题卞和泣玉图手卷二首 其一
一献无功便合休,殷勤三献欲何求。至今寒璞荆山下,月色苍苍万古秋。
闲情二首 其一
潇散两眉厖,疏狂似老庞。惯游裁菊圃,长坐读书窗。
渔笛闲中弄,僧钟醉里撞。兴来陪夜月,孤艇钓寒江。
用前韵序山家幽寂之趣呈前人十首 其十
一任猿惊野鹤猜,老怀笑口要频开。高眠蕙帐春风暖,不怕雷声入枕来。
再次前韵凡三叠 其一
觌面依然旧日人,祗添尘土上衣襟。联床夜雨思前话,十载春风老壮心。
松径任教云满袖,宦途莫遣雪盈簪。山家活计还知否,诗卷茶瓶夜月琴。
次潘鹏举喜雨韵二律 其二
苍龙将雨出山来,天为生灵息祸灾。甘泽既能随愿足,片云未必为诗催。
稻畦已溢平畴水,蕙帐仍轰动地雷。剩欲搆亭题志喜,只疑人怪老坡才。
丁酉仲冬即景十六首 其十三 枯木寒鸦
老树经霜带夕晖,十围横跨小桥西。群鸦不怕云巢冷,夜夜黄昏来上啼。
题友琴堂
畴昔知音托久要,同声相和更同条。嗟予无用相甘秃,顾子多材尾亦焦。
七尺身长形固美,两翁调古腹空枵。何当共坐虚檐下,握手论心到月高。
时论田亩输银赋二律俾主事者知之 其二
剑不潜锋岁未丰,带牛佩犊走西东。谁怜耕垦三时力,不直干戈一扫空。
破屋饥人啼夜雨,荒村冤鬼哭秋风。有司科敛仍如旧,愿霁霆威略见容。
闲情二首 其二
岁月任消磨,间中得趣多。戏题红叶字,醉唱紫芝歌。
雨笠耕云岭,烟蓑钓月波。数鸿临浅浦,骑犊下前坡。
游三洞金盆诸峰绝句二十首 其十五
久从山中游,颇识山中趣。狂吟采松花,撼动云栖树。
用前韵序山家幽寂之趣呈前人十首 其六
闲中采药云边去,倦后扶筇花下归。几度吹箫陪好月,数番横笛送斜晖。
送李本存归江西新喻州本存儒学教授历省掾为御史所论改温州海隅巡 ...
献赋论兵计已疏,扁舟归去意何如。岂无医国三年艾,空读传家万卷书。
处世固当同凤鸟,还乡端不为鲈鱼。故园泉石应无恙,依旧青山带月锄。
读宋徽宗北狩龙沙赋忍听羌笛落梅花乐府
山馆酒边即事和何仙翁韵
但须独酌杯中酒,何用千秋身后名。才拙更无医国伎,家贫犹有读书声。
岩花落树香云影,庭竹迎秋伴月明。醉坐石床横短笛,天风吹断世间情。
江路晚游
吟袖舞天风,轻鞋策瘦筇。湿云辞怪石,凉月上奇峰。
樵唱穿林曲,僧撞出岭钟。横江清夜鹤,归宿大夫松。
叶颙
(1296—?)元明间金华府金华人,字景南,一字伯恺,自号云► 331篇诗文
用前韵序山家幽寂之趣呈前人十首 其九
莫愁烟艇
题伍子胥传后
丁酉仲冬即景十六首 其六 梅屋弹琴
题三杰四首 其一 萧何之一
次韵周安道宪史仲春雨窗书怀十首 其三
幽齐夜坐效山人体
元宵雪感怀次韵 其二
庚子雪中十二律 其六
用前韵序山家幽寂之趣呈前人十首 其七
与故人叙别
游三洞金盆诸峰绝句二十首 其二十
东篱丙辰季秋作
人或问予云
冬景十绝 其八 梅下清吟
二月江城见梅二首 其一
游三洞金盆诸峰绝句二十首 其五
山庄即事二首 其二
游三洞金盆诸峰绝句二十首 其十七
秋怀次童中州韵四首 其二
次韵周安道宪史仲春雨窗书怀十首 其十
赠宦游张平叔
春初即事
游北山诸峰四首 其二
访赤松道士不值
故圃梅花
次韵周安道宪史仲春雨窗书怀十首 其一
丁酉仲冬即景十六首 其八 踏雪寻梅
赠画史王玉峰
西子捧心图
莫春游赤松 其二
举酒春风前
左右司黄郎中以田亩多寡为赋役高下予田已尽而不除役故作此诗以讽 ...
赠写真张小峰二首 其一
怀赤松云
云
游三洞金盆诸峰绝句二十首 其三
春夜游西园
示小儿阿真牡丹二首荼蘼春暮各一首 其二
和张仲达客苏州春暮览古韵
丁酉仲冬即景十六首 其三 云巢鹤睡
兴怀
丁酉仲冬即景十六首 其二 地炉煨芋
游赏清乐四首 其二
至正戊戌九日感怀赋 其四
怀湖山隐者
冬景十绝 其五 板桥霜晓
游三洞金盆诸峰绝句二十首 其十八
和李本存孤字韵 其二
和李本存见寄和周府判感时遣怀韵二律 其一
吹箫明月底
李本存叠有和章再和孤字韵二首 其二
丁酉仲冬即景十六首 其十 松径云深
戊申岁间中清赏十景 其六 岭上抚孤松
野客清欢三首 其一
同前题下字韵二首 其二
草堂归来图二首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