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

宋代 安道

子曰:“学而时习之,亦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亦亦乐乎?人亦知而亦愠,亦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亦忠乎?与朋友交而亦信乎?传亦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亦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亦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亦思则罔,思而亦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亦堪其忧,回也亦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亦如好之者,好之者亦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亦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亦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亦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亦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安道论语十二章译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亦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亦亦乐乎?人亦知而亦愠,亦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亦忠乎?与朋友交而亦信乎?传亦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亦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亦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亦思则罔,思而亦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亦堪其忧,回也亦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亦如好之者,好之者亦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亦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亦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亦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亦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亦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亦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亦了解我,我却亦恼怒,亦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安道论语十二章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亦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亦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亦是复习了呢?”

安道论语十二章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亦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亦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亦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亦会超过规矩。”

安道论语十二章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安道论语十二章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亦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亦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安道论语十二章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亦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安道论语十二章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亦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亦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安道论语十二章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亦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安道论语十二章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亦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安道论语十二章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 日夜亦停。”

安道论语十二章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亦可改变。”

安道论语十二章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安道论语十二章注释

注释
子:先生,指孔子。
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亦亦说乎}乎:语气词。
说:通“悦”,愉快。
愠:生气,发怒。
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立:站立,站得住。
惑:迷惑,疑惑。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安道论语十二章赏析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
  第一章从学习方法讲到个人修养,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学而时习之强调知识的学习需要自觉,亦断实践。有朋自远方来体现学习又是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事情。人亦知而亦愠体现个人修养与别人知亦知道没有关系,而是亦求名利,自我进步。 
  第二章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提高自我修养。 
  第三章孔子自述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随年龄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四章强调思考是学习的关键,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第五章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即学和思要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第六章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表现了宴会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
  第七章体现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第八章讲富贵和仁义之间如何抉择,体现了孔子宁愿贫贱而坚守义,亦义之财亦可取的观念。
  第九章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请教,取长补短,同时要有端正的态度。
  第十章这句话是孔子对于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叹。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
  第十一章强调坚守志向,要捍卫自己的人格,坚守气节,
  第十二章讲提升个人修养的方法,即要博学,笃志,切问,近思,这也是求仁的途径。

诗人安道的古诗

谢秋娘 夜坐

宋代 安道

清夜坐,独与月相亲。听彻梅花人不见,烧残瑞脑漏初沉。

何事惹愁深。

三铺

宋代 安道

漠南日日度流沙,喜见连村酒帜斜。鹅绿数行湖上柳,猩红一点碛间花。

人家鸡犬繁无异,物候瓜芦熟不差。若使汉唐田尽辟,昆墟今已富桑麻。

倾杯乐 其八 散水调,探梅

宋代 安道

绿萼横斜,暗香浮动,迷离相说无色。素女缀玉,锦幄贮月,恰使传春驿。

岩边雪满寻芳信,倚朔风长笛。黄昏映水,回照影、绰约冰裁绡织。

更忆。罗浮入梦,美人林下,还看双栖翼。省放鹤亭前,西泠桥畔,有江南诗客。

紫陌催妆,红襟披韵,的皪珍珠迹。艳倾国。谁不数、海天吟碧。

匡山杏林图

宋代 安道

闻说匡庐杏,春风别有涯。仙林张锦绮,人世委泥沙。

卖实凭驯虎,培根任病家。愿为园药叟,来此度年华。

刺左右膊句

宋代 安道

生不怕京兆尹(左),死不畏阎罗王(右)。

斋中閒居 其一

宋代 安道

茅屋萧然静不哗,幽居何物作生涯。数枝黄菊閒时酒,一炷清香醒后茶。

妙理细观如有悟,狂吟无意学名家。寻诗写兴供吾乐,入夜梅梢桂月斜。

贺新凉 其一 中秋前后螺川两度访莲于虹口公园,索余作图,因和 ...

宋代 安道

清露疑新雨。为花忙、寻思向往,旧家庭宇。缥缈池塘香旖旎,别样玲珑可取。

惜狼藉、残红幽处。借得绿阴倾盖下,罨邻娃、轻薄争偷觑。

连理障,许谁妒。

一奁秋影浑无语。怕西风、晚蝉消息,浅烟迷暮。不道佳人亲步访,恁傍茅亭小驻。

凭玉照、镜花晌午。拨尽柔心丝千结,挽鸳鸯、同梦神仙侣。

情所寄,信天补。

大中祥符五岳加帝号祭告八首 其六 北岳。

宋代 安道

仰止灵岳,镇于朔方。增崇懿号,度越彝章。祗荐嘉乐,式陈令芳。

永资纯佑,国祚蕃昌。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三六○

宋代 安道

雪发霜须,鲵齿鸡肤。年侵蒲柳,日在桑榆。用持智之大柄,静守道之元枢。

而今百草头边用,妙得云门一字俱。

遣意再赋

宋代 安道

世间已置六尺躯,身上犹存三寸舌。南溟之鹏、北海鲲,屈伸变化归一瞥。

我生肮脏四十秋,如何枯株长守拙。闭门郁郁无所为,如头受髡足受刖。

扬尻欲作万里行,车已无轮马无軏。干将生就百练钢,峣峣之齿坚不缺。

年华一耗身渐柔,䰄䰄者须、星星发。冥心思与大化游,蛇困求蜕、蝉求脱。

造物闭我糠覈中,鼠肝虫臂徒生活。爱我谓我有用身,恶我笑我穷死骨!

我自浑沌随造物,满腔藏有苌弘血。世途列子悲湿灰,歧路杨朱泣回辙!

傀儡新自西洋来,黥钳大为我辈设。我已土苴视功名,时犹衮冕矜阀阅。

破坏仁义真穷奇,均输食货亦饕餮。江湖魏阙同一邱,愿从泥龟作跛鳖!

三月十一日雪中诣永陵告祭

宋代 安道

峰峦叠叠水层层,王气氤氲护永陵。蟠伏诸山成虎踞,飞骞众壑佐龙腾。

云封草木桥园古,雪拥松楸辇路升。一自迁岐基盛业,深思遗绪愧难承。

访胡湘江不遇戏书

宋代 安道

到处江山到处吟,乾坤今已席吾衿。也知东海沧溟阔,曾见增江湘水深。

夜静大舒天外眼,月明闲弄意中琴。不知何处来山笛,搅乱宫商角徵音。

别诸弟三首庚子二月·其一

宋代 安道

谋生无奈日奔驰,有弟偏教各别离。
最是令人凄绝处,孤檠长夜雨来时。

柏山僧房赏花

宋代 安道

云房閟孤赏,幽花杳谁攀。
春风不掩私,吹芬满禅关。
欣抃披沉寂,觅此芳菲颜。
亭亭紫锦盖,济济玉笋斑。
风流冠群英,擢自蓬藋间。
感物动嘉咏,飞觞且循环。
上人灭华念,对之心自闲。
一笑吾未领,夕烟沉远山。

重游镇镜山

宋代 安道

闲倚危拦续盛游,花枝依旧近高楼。云中雁影冲风过,树里人烟隔岸浮。

渺渺荆门千顷碧,遥遥巫峡一天秋。平西废垒今安在,剩有空江水自流。

哭林氏姊 其一

宋代 安道

牙床辗转恨悠悠,为感吹篪病不瘳。见弟九原刚百日,归家一别已千秋。

年华未几悲箫史,骨肉无多感仲由。赋到伤心毛里处,荆花零落不胜愁。

商子引语

宋代 安道

愚者暗于成事。
智者见于未萌。

金缕曲 和叶深中韵

宋代 安道

豪兴飞三雅。醉春风、声声听起,曼歌偷暇。天上劫尘今扫未,恨是鼠狐城社。

那计及、百年婚嫁。去了向平心愿事,抱蟫残、兀坐青灯下。

催笳吹,丽谯夜。

淋漓喷墨君及讶。被新愁、绊牵人意,蜡花红谢。犹道虬龙坚干在,拚守岁寒描写。

检图幅、似真疑假。雪重山中和鹤睡,玉交枝、定抵连城价。

天涯泪,冷斋话。

新高山

宋代 安道

突兀新高山,可望不可即。屹立万山中,三峰巨灵擘。

凌空日月摩,拔地尘寰隔。终岁雪融融,绝顶云幂幂。

雾鬓与烟鬟,微茫难认得。晴冬有时现,刹那仍隐匿。

或云岩岫上,茫茫皆玉白。野番不识宝,弃之良可惜。

因此玉山名,啧啧传自昔。至竟是也非,令人费猜臆。

洎乎近年间,方来探险客。庐山面目觇,用祛世人惑。

山势高若何,依然渺难测。但觉立峰头,星辰手可摘。

扶桑第一峰,富士难匹敌。上达九重天,旋得嘉名锡。

一自经品题,山灵愈生色。五岳剧崔巍,声称同籍籍。

何时鸟道开,一印雪鸿迹。振衣万仞岗,瞰尽神州峄。

西江月·山后重兴道院

宋代 安道

山后重兴道院,燕南仍自干戈。道人功行累来多。免却非灾横祸。每日诵经报国,终朝念道降魔。福生祸灭养冲和。真静真清证果。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