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学弈

学弈

宋代 安道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安道学弈译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安道学弈注释

弈:下棋。(围棋)
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
通:全。
之:的。
善:善于,擅长。
使:让。
诲:教导。
其:其中。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虽听之:虽然在听讲。
以为:认为,觉得。
鸿鹄:天鹅和大雁。
援:引,拉。
将至:将要到来。
思:想。
弓缴:弓箭。
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之:代词,这里指鸿鹄。
虽与之俱学:虽然这个人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
弗若之矣:成绩却不如另外一个人。
为是其智弗若与: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
曰:说。
非然也:不是这样的。
矣:了。
弗:不如。

安道学弈启示

  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以三心二意。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

安道学弈解说

  弈秋是第一个史上有记载的的围棋专业棋手,也是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从事教育的围棋名人。关于弈秋的姓名,清代学者焦循《孟子正义》里作有说明:古之以技传者,每称之为名,如医和、卜徒父是也。此名弈秋,故知秋为其名,因通国皆谓之善弈,故以弈加名称之。
  弈秋是幸运的,春秋战国延续五百年,他是留下名字的唯一的一位围棋手,也是我们所知的第一位棋手。    围棋见于我国史籍最早的记载,是春秋时期,至今已有二千六七百年的历史了。弈秋是见于史籍记载的第一位棋手,而且是位“通国之善弈者”。关于他的记载,最早见于《孟子》。由此推测,弈秋可能是与孟子同时代的人,也可能稍早一些,由此也可以推测他大约生活在战国初期。出现弈秋这样的高手,说明当时围棋已相当普及,可以肯定,像弈秋这样的国手不只一人。
  孟子称弈秋为“通国之善弈者”。所赞通国善弈,虽未明定专称,已类似后代所称国手,并成为象征性名词。后世称某高手为“当代弈秋”者,即意味着其水平与国手相当。弈秋是当时诸侯列国都知晓的国手,棋艺高超,《弈旦评》推崇他为国棋“鼻祖”。
  由于弈秋棋术高明,当时就有很多年青人想拜他力师。弈秋收下了两个学生。一个学生诚心学艺,听先生讲课从不敢怠慢,十分专心。另一个学生大概只图弈秋的名气,虽拜在门下,并不下功夫。弈秋讲棋时,他心不在焉,探头探脑地朝窗外看,想着鸿鹄(天鹅)什么时候才能飞来。飞来了,好张弓搭箭射两下试试。两个学生同在学棋,同拜一个师,前者学有所成,后者未能领悟棋艺。学棋要专心,下棋也得如此,即使是弈秋这样的大师,偶然分心也不行。有一日,弈秋正在下棋,一位吹笙的人从旁边路过。悠悠的笙乐,飘飘忽忽的,如从云中撒下。弈秋一时走了神,侧着身子倾心聆听。此时,正是棋下到决定胜负的时候,笙突然不响了,吹笙人探身向弈秋请教围棋之道,弈秋竟不知如何对答。不是弈秋不明围棋奥秘,而是他的注意力此刻不在棋上。
  这两则小故事都记载在史书上。人们把它记下来,大概是想告诫后人们,专心致志是下好围棋的先决条件,做事情要一心一意。

诗人安道的古诗

巴里晴天

宋代 安道

镇城西郭枕天山,一片苍茫万仞间。峭壁烟空惟雪在,征车风送只云闲。

踪缘寄岳如相识,出本无心尚未还。笑我拊髀空雀跃,有谁留住伴松关。

生查子·纱窗

宋代 安道

江上晚晴天,伫立知何处。向日是纱窗,只隔桃花树。

花落满前庭,悄悄无人语。架上挂湘裙,便是屏风阻。

赋得往往孤山映诗

宋代 安道

青山照落晖,映远望连飞。仙峰看玉笥,关路视金微。

鼓吹声疑尽,香炉烟觉稀。共君临水别,劳此送将归。

淳熙十六年皇后册宝十三首 其六

宋代 安道

华榱璧珰,有馨椒殿。备物来陈,多仪式焕。曰册曰宝,是刻是瑑。

并举以行,皇矣懿典。

谒增城大尹林洪用先生二首 其二

宋代 安道

天将吾道兆升平,小试牛刀莅武城。鳞羽亦知真宰意,草茅先识使君名。

康衢稚子谣风化,委巷顽夫舞月明。从此南游歌讼遍,庙堂丝竹被新声。

海棠春 拟淮海流莺窗外啼声巧原韵

宋代 安道

啼莺似学歌喉巧。正睡里、一声听觉。风细绣帘间,押动情丝袅。

阁签几度声催报。意自警、看花趁早。触手玉笙寒,{臨/手}镜酲红少。

杂题画 其三 墨兰

宋代 安道

帝子南征竟不还,墨云零落九疑山。偶因碧草牵春梦,得到潇湘二水间。

见富厚庵寄内之作戏题

宋代 安道

南亩犹勤馌,东郊尚晚春。如何蚕未老,不见采桑人。

坌岭吐雾

宋代 安道

坌岭为何高插天,朝朝吐雾与相连。横来海气千寻白,接得岩云一派鲜。

林里苍茫藏虎豹,谷中呼吸隐神仙。莫嫌胜景层层锁,剪破春风在眼前。

琴月双清为俞彦行赋

宋代 安道

石坛露湿参差桂,金粟凝香秋欲坠。仙人独抱玉壶冰,忘坐凉茵翠莎地。

启囊促软膝上招,素商绕指风泠泠。姮娥久居东海底,聆音瞬息来青冥。

寒兔停舂耳倾倒,蟾蜍睛炯光相射。万籁无声声愈清,九天一扫云潜迹。

弦润徽寒灏气浓,心神融会广庭中。夜深曲尽振衣起,俯视八极尘氛空。

题奉慈寺

宋代 安道

日月金轮动,旃檀碧树秋。塔分鸿雁翅,钟挂凤凰楼。

顾孝子林塘佳趣

宋代 安道

甫里幽栖处,龟蒙旧宅边。闲居惟奉母,高遁在希贤。

林麓通樵径,坡塘隐钓船。冰澌鱼跃锦,苔迸笋穿钱。

甘旨慈颜悦,春风綵袖翩。吾将乞萱草,分树北堂前。

春寒轸念将士

宋代 安道

大漠春残雪尚飞,从征车马正騑騑。风回沙路车金勒,寒送冰花上铁衣。

每念折冲凭士气,况从绝徼奉天威。六军同奋赳桓志,伫见睛曛满翠旂。

即景 其四

宋代 安道

霜寒水落响天风,烟叶流丹几树枫。雪冷石梁人影绝,蓑衣独钓一渔翁。

青山道中

宋代 安道

田舍鸡升屋,山家犬应门。
马行黄叶路,水绕夕阳村。
老觉贫为累,吾知道可尊。
此行聊复尔,万事信乾坤。

失题四首 其三

宋代 安道

青莎翠竹交加,锦石文禽相逐。分明数点渔灯,照见一村茅屋。

满江红·寄怀同盟诸姊

宋代 安道

天上星娥,曾共我、云窗惜别。湘帘下、几回低语,客愁难说。

彩笔拈来春在手,清标记得人如月。叹江山、灵秀属蛾眉,真英绝。

阳关道,歌三叠。衍波纸,词一阕。算相逢、又对到别离时节。

道韫有才传锦句,飞琼和泪辞仙阙。待何时、樽酒共论文,霏冰雪。

古北塞上望月

宋代 安道

桂树清光挂碧天,云开万里塞无烟。远人向背由敷政,惟在筹边与任贤。

咏怀三十首 其十二

宋代 安道

昔余梦仲尼,提耳命我言。王道莫蓁芜,行义贵达权。

河海俨圣容,千载谁可諠。谫劣秉遗训,匡坐求其源。

中岁遭崄巇,世道为笼樊。淳风倘未凋,心意哀元元。

古岩为臧德中赋

宋代 安道

苍然壁立耸高寒,元气淋漓湿未乾。开辟自天留涧壑,巉岩如玉倚林峦。

壶中楼观金银气,洞里神仙日月丹。拟欲扪萝游绝顶,伫闻环佩响珊珊。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