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击鼓

击鼓

宋代 安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安道击鼓译文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击鼓的声音震响(耳旁),兵将奋勇操练。(人们)留在国内筑漕城,只有我向南方行去。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跟随孙子仲,平定陈、宋(两国)。不允许我回家,(使我)忧心忡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于是人在哪里?于是马跑失在哪里?到哪里去寻找它?在山间林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生死聚散,我曾经对你说(过)。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唉,太久。让我无法(与你)相会。唉,太遥远,让我的誓言不能履行。

安道击鼓注释

注释
镗:鼓声。其镗,即“镗镗”。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袁可立)家庙记》:“喤喤考钟,坎坎击鼓。”
踊跃:双声连绵词,犹言鼓舞。兵:武器,刀枪之类。
土国:在国都服役。漕:地名。
孙子仲:即公孙文仲,字子仲,邶国将领。
平:和也,和二国之好。谓救陈以调和陈宋关系。陈、宋:诸侯国名。
不我以归:即不以我归,有家不让回。
有忡:忡忡。
爰(yuán):本发声词,犹言“于是”。丧:丧失,此处言跑失。爰居爰处?爰丧其马: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
于以:于何。
契阔:聚散。契,合;阔,离。
成说:成言也犹言誓约。
于嗟:即“吁嗟”,犹言今之哎哟。
活:借为“佸”,相会。
洵:远。
信:一说古伸字,志不得伸。一说誓约有信。

安道击鼓鉴赏

  这是一篇典型的战争诗。诗人以袒露自身与主流意识的背离,宣泄自己对战争的抵触情绪。作品在对人类战争本相的透视中,呼唤的是对个体生命具体存在的尊重和生活细节幸福的获得。这种来自心灵深处真实而朴素的歌唱,是对人之存在的最具人文关 怀的阐释,是先民们为后世的文学作品树立起的一座人性高标。
  《毛诗序》云:“《击鼓》,怨州吁也。”郑笺以《左传·隐公四年》州吁伐郑之事实之。姚际恒《诗经通论》以为“与经不合者六”,此实乃《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师伐陈,卫人救陈”之事,在卫穆公时。今以为姚说较《毛序》为合理,姑从姚氏。
  第一章总言卫人救陈,平陈宋之难,叙卫人之怨。结云“我独南行”者,诗本以抒写个人愤懑为主,这是全诗的线索。诗的第三句言“土国城漕”者,《鄘风·定之方中》毛诗序云:“卫为狄所灭,东徙渡河,野居漕邑,齐桓公攘夷狄而封之。文公徙居楚丘,始建城市而营宫室。”文公营楚丘,这就是诗所谓“土国”,到了穆公,又为漕邑筑城,故诗又曰“城漕”。“土国城漕”虽然也是劳役,犹在国境以内,南行救陈,其艰苦就更甚了。
  第二章“从孙子仲,平陈与宋”,承“我独南行”为说。假使南行不久即返,犹之可也。诗之末两句云“不我以归,忧心有忡”,叙事更向前推进,如芭蕉剥心,使人酸鼻。
  第三章写安家失马,似乎是题外插曲,其实文心最细。《庄子》说:“犹系马而驰也。”好马是不受羁束、爱驰骋的;征人是不愿久役、想归家的。这个细节,真写得映带人情。毛传解释一二句为:“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把“爰”解释为“或”,作为代词,则两句通叙营中他人。其实全诗皆抒诗人一己之情,所以四、五两章文情哀苦,更为动人。
  第四章“死生契阔”,毛传以“契阔”为“勤苦”是错误的。黄生《义府》以为“契,合也;阔,离也;与死生对言”是正确的。至于如何解释全章诗义。四句为了把叶韵变成从AABB式,次序有颠倒,前人却未尝言及。今按此章的原意,次序应该是:
  执子之手,与子成说;死生契阔,与子偕老。
  这样诗的韵脚,就成为ABBA式了。本来“死生契阔,与子偕老”,是“成说”的内容,是分手时的信誓。诗为了以“阔”与“说”叶韵,“手”与“老”叶韵,韵脚更为紧凑,诗情更为激烈,所以作者把语句改为这一次序。
  第五章“于嗟阔兮”的“阔”,就是上章“契阔”的“阔”。“不我活兮”的“活”,应该是上章“契阔”的“契”。所以“活”是“佸”的假借,“佸,会也。”“于嗟洵兮”的“洵”,应该是“远”的假借,所以指的是“契阔”的“阔”。“不我信兮”的“信”,应该是“信誓旦旦”的“信誓”,承上章“成说”而言的。两章互相紧扣,一丝不漏。
  “怨”是《击鼓》一诗的总体格调与思想倾向。从正面言,诗人怨战争的降临,怨征役无归期,怨战争中与己息息相关的点滴幸福的缺失,甚至整个生命的丢失。从反面言,诗作在个体心理,行为与集 体要求的不断背离中,在个体生命存在与国家战事的不断抗衡中,在小我的真实幸福对战争的残酷的不断颠覆中,流显出一份从心底而来的厌战情绪。这一腔激烈的厌战之言,要争取的是对个体生命存在的尊重,是生活细节中的切实幸福。

安道击鼓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背景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鲁隐公四年(公元前719年),卫国公子州吁(前人亦称“卫州吁”)联合宋、陈、蔡三国伐郑。另一种是清代姚际恒认为此实乃《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师伐陈,卫人救陈”而被晋所伐之事。今人多以为姚说较为合理。

诗人安道的古诗

太庙乐歌九首 其二 登歌

宋代 安道

孝熙严祖,师象敬宗。惟皇肃肃,有来宗宗。雕梁霞复,绣橑云重。

观德自感,奉璋伊恭。彝斝尽饰,羽缀有容。升歌发藻,景福来从。

握金钗 次吕圣求韵二首 其一

宋代 安道

锦帐茜颜红,西窗烛花剪。殢情如醉迷眼。花诉相思恨时晚。

吞吐里,倚偎间,浑又懒。

新燕乍帘穿,娇莺渐声啭。绿阴深处谁管。一点芳心向伊展。

诗梦绕,画屏遮,藏小院。

金明池 醮园

宋代 安道

太乙金波,明霞荡漾,紫阁朱楼瑞霭。皇居畔、烟村月峤,略点缀、俨如仙界。

绕蒹葭、鸢鹭翻风,足菱芡凫鸭,喧争惊濑。更接近瀛台,龙舟时泛,锦缆斜牵衣带。

黄裲裆中遮绣盖。看有道曾孙,际时清泰。宫闱燕乐赓鱼藻,江海浪息鲸鲵惫。

叹吾生、蓦地情深,不梦叶熊罴,翻成狼狈。笑萍梗天涯,鱼水君臣,未审何年歌拜。

旅中元日

宋代 安道

异乡一夜换风烟,屈指关山路八千。
正是欲归归未得,看人儿女拜新年。

叠前韵兼呈季丞小眉

宋代 安道

斐亭钟歇海东头,踵事犹堪写旅愁。踵竹书成胸溢恨,树萱谁信背忘忧。

八叉漫击狂吟钵,一剑安求尚刻舟。平视繁华伤老眼,竹林清唱阮贤酬。

卜算子 秋夜寄外

宋代 安道

风急雁书空,露冷蛩吟户。莫道秋来便可怜,有恨凭谁诉。

记起意中情,惹却心头苦。咒得银河不肯明,坐到三更鼓。

赠吴渐逵

宋代 安道

秋风行李一肩轻,冷雨无端又阻行。最是可怜楼上妇,空教屈指计归程。

无将大车

宋代 安道

无将大车,祇自尘兮。无思百忧,祇自疧兮。

无将大车,维尘冥冥。无思百忧,不出于颎。

无将大车,维尘雍兮。无思百忧,祇自重兮。

怡贤亲王挽诗三十韵

宋代 安道

天锡亲贤笃本支,惟王德业赞纯熙。功存廊庙寰区仰,道冠宗藩百辟仪。

少日温恭承帝眷,髫龄孝谨荷恩慈。问安每候龙楼启,扈跸常随豹尾驰。

圭璧精神昭粹质,风麟苞彩擅英姿。自然才艺该文武,卓尔端凝绝党私。

三纪无惭臣子道,八年攸赖股肱资。溯从大统祗承日,历想嘉猷翊辅时。

佐理万几安亿兆,综厘庶政挈纲维。度支式定邦财裕,水利功兴浩泽施。

减赋蠲逋勤布算,栉风沐雨劝镃基。淤流通外成膏壤,田垄开时养稻粢。

九品抡才分玉石,六韬训士总熊罴。霜威秋肃明条教,恺泽春温善抚绥。

万里边防襄庙算,两军输挽佐畴咨。任兼宫府仔艰钜,理析豪厘辨等差。

伟绩固难更仆数,清标更系久长思。撝谦不恃金枝贵,精白匪求黼座知。

乐善荐贤时亹亹,奉公体国日孜孜。宽仁恤下孚群望,廉洁居心凛自持。

八字褒崇皆实行,四时赐赉必晴曦。庆流正喜天人合,善积还期福禄宜。

岂意赓扬方际盛,忽惊寝疾永睽离。鞠躬遑恤身前汁,矢志空余没后悲。

犹忆恳情辞吉地,竟循薄葬守遗规。公卿徒步随旌仗,老稚扶观泣路歧。

赠谥载光崇德典,加坛还树册勋碑。明祀配享千秋重,素服衔哀浃月期。

纵极宠荣颁礼数,难酬懿美罄言词。应知灵爽归仙籍,留得鸿名万古垂。

花台簇绣

宋代 安道

春满亭台日乍长,百花开遍斗新妆。锦屏高映秋千索,金缕深围蹴鞠场。

几阵轻风娇弄影,一番微雨细生香。东翁最喜留宾醉,更爇银灯看海棠。

春寒梅迟

宋代 安道

化工节候递推移,长养生生雨露垂。雪冷梅惊生吐萼,春迟柳怯未飏丝。

阳禽北向还应早,林雀群争若有知。和气停云今夕晚,走桥明月赋新词。

棹棹楫

宋代 安道

玄溟精心从初末。罔象恢恢司善恶。暗察无私非失过。真得假,会尽都小可。存亡得失由人作。但向玄门无令错。退隐林泉谁得个。俗情无,

桃人扇传奇书后

宋代 安道

桃人扇,何由见,才子佳人缘一线。欢时喜共桃人宴,合时笑对桃人面。

悲时红迸桃人溅,离时香醉桃人片。桃人阅尽国兴亡,抵死人心终不变。

江山破碎不如人,依旧桃人堪作传。请君莫作寻常看,一字一血肝肠断。

桂殿秋 其四

宋代 安道

秋夜静,苦啼螀。愁牵闺思到辽阳。衣裳捣去浑无力,一忆征人一断肠。

颂一百则 其十五

宋代 安道

倒一说,分一节,同死同生为君决。八万四千非凤毛,三十三人入虎穴。

别别,扰扰匆匆水里月。

示郑真 其二

宋代 安道

雨涧奔泉决岸沙,沉沉破屋听檐花。尘编满室空生蠹,湿灶无烟祇吠蛙。

三径已荒陶令菊,一廛聊种邵平瓜。莫云回首西城近,何日敲门共试茶。

浣溪沙 春日游古澹园

宋代 安道

夹岸澄波拟若耶。绕堤门径一溪斜。畏人犬吠门篱笆。

丞相祠前孤石立,紫薇堂外乱峰遮。小楼开遍玉兰花。

送吴至大之安庆

宋代 安道

牛渚风潮溯九华,知君五度泛仙槎。三书可上新侯府,一榻能忘旧主家。

山势楚来还北拱,江流蜀下向东斜。精忠为吊余公墓,好酹村醪荐水花。

偈颂二十五首 其十七

宋代 安道

语言上著到,身心上著到。要透纳僧关,料掉复料掉。

嘲宾罗汉温相公

宋代 安道

长竿醉草宾罗汉,短褐徉狂温相公。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