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木瓜

木瓜

宋代 安道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安道木瓜译文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安道木瓜

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安道木瓜

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安道木瓜注释

注释
木瓜: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蔷薇科,果实长椭圆形,色黄而香,蒸煮或蜜渍后供食用。按:今粤桂闽台等地出产的木瓜,全称为番木瓜,供生食,与此处的木瓜非一物。
琼琚(jū):美玉,下“琼玖”“琼瑶”同。
匪:非。
木桃:果名,即楂子,比木瓜小。
木李:果名,即榠楂,又名木梨。

安道木瓜赏析

  《诗经·大雅·抑》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如托名宋尤袤《全唐诗话》就有“投木报琼,义将安在”的记载),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可是论传诵程度还是《木瓜》更高,它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
  对于这么一首知名度很高而语句并不复杂的先秦古诗,古往今来解析其主旨的说法居然也有七种之多(据张树波《国风集说》统计)。按,成于汉代的《毛诗序》云:“《木瓜》,美齐桓公也。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齐桓公救而封之,遗之车马器物焉。卫人思之,欲厚报之,而作是诗也。”这一说法在宋代有严粲(《诗缉》)等人支持,在清代有魏源(《诗古微》)等人支持。与毛说大致同时的三家诗,据陈乔枞《鲁诗遗说考》考证,鲁诗“以此篇为臣下思报礼而作”,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意见与之相同。从宋代朱熹起,“男女相互赠答说”开始流行,《诗集传》云:“言人有赠我以微物,我当报之以重宝,而犹未足以为报也,但欲其长以为好而不忘耳。疑亦男女相赠答之词,如《静女》之类。”这体现了宋代《诗》学废序派的革新疑古精神。但这一说法受到清代《诗》学独立思考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姚际恒的批驳,《诗经通论》云:“以(之)为朋友相赠答亦奚不可,何必定是男女耶!”现代学者一般从朱熹之说,而且更明确指出此诗是爱情诗。因此诗主旨说法多不同,而“木瓜”作为文学意象也就被赋予了多种不同的象征意义。其中“臣子思报忠于君主”“爱人定情坚于金玉”“友人馈赠礼轻情重”三种意象逐渐成为“木瓜”意象的主流内涵。
  《木瓜》一诗,从章句结构上看,很有特色。首先,其中没有《诗经》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这不是没法用四字句(如用四字句,变成“投我木瓜(桃,李),报以琼琚(瑶、玖);匪以为报,永以为好”,一样可以),而是作者有意无意地用这种句式造成一种跌宕有致的韵味,在歌唱时易于取得声情并茂的效果。其次,语句具有极高的重叠复沓程度。不要说每章的后两句一模一样,就是前两句也仅一字之差,并且“琼琚”“琼瑶”“琼玖”语虽略异义实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考证也是同一属的植物.其间的差异大致也就像橘、柑、橙之间的差异那样并不大。这样,三章基本重复,而如此高的重复程度在整部《诗经》中也并不很多,格式看起来就像唐代据王维诗谱写的《阳关三叠》乐歌似的,——自然这是《诗经》的音乐与文学双重性决定的。
  “你赠给我果子,我回赠你美玉”,与“投桃报李”不同,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这体现了一种人类的高尚情感(包括爱情,也包括友情)。这种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赠的东西及其价值的高低在此实际上也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表现的是对他人对自己的情意的珍视,所以说“匪报也”。“投我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其深层语义当是:虽汝投我之物为木瓜(桃、李),而汝之情实贵逾琼琚(瑶、玖);我以琼琚(瑶、玖)相报,亦难尽我心中对汝之感激。清牛运震《诗志》评此数语云:“惠有大于木瓜者,却以木瓜为言,是降一格衬托法;琼瑶足以报矣,却说匪报,是进一层翻剥法。”他的话并非没有道理,但将木瓜、琼瑶之类已基本抽象化的物品看得太实,其他解此诗者似也有此病。实际上,作者胸襟之高朗开阔,已无衡量厚薄轻重之心横亘其间,他想要表达的就是:珍重、理解他人的情意便是最高尚的情意。从这一点上说,后来汉代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尽管说的是“投金报玉”。其意义实也与“投木报琼”无异。

安道木瓜创作背景

  关于《卫风·木瓜》这首先秦古诗的背景,古往今来的解析多有分歧。据张树波《国风集说》统计,主要有七种说法。现代学者一般从朱熹之说,而且更明确指出此诗是爱情诗,作者当是一位青年男子。

诗人安道的古诗

看牡丹

宋代 安道

拥毳对芳丛,由来趣不同。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
艳色随朝露,馨香逐晚风。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

陈公楼

宋代 安道

陈公汲深实奇计,转向人间作丰岁。
辘轳声晓潜虬寒,玄猿啼在深深树。

九日偕友人登八卦山

宋代 安道

海色天容一镜描,仙风拂拂袂飘飘。千秋艳把龙山酒,七字吟成鹿港潮。

地势长蛇宜据险,民情哀雁怕闻谣。太平须悟边防重,半壁东南翼圣朝。

思齐

宋代 安道

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惠于宗公,神罔时怨,神罔时恫。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雍雍在宫,肃肃在庙。不显亦临,无射亦保。

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不闻亦式,不谏亦入。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

和进士姑苏杜子开宴读书台韵

宋代 安道

陶公去后我来游,尚有高台睨八州。吴楚有山双目了,池亭风月半囊收。

堂听鲁鼓移三马,诗擅庖丁解十牛。日暮驱车下山麓,我心恋恋未能休。

朝中措 草

宋代 安道

短长堤外尽斜阳,匀碧画潇湘。盼断天涯信息,销魂不止江郎。

裙腰一道,踏青时节,莫上平冈。闻道鸳鸯冢上,东风最断人肠。

次韵赵尚书小瀛洲

宋代 安道

鳌海晴分五色霞,凤池多隐列仙家。黄封敕送宫壶酒,青鸟偷衔御苑花。

云阁春阴迎步辇,月明秋影动归槎。君王旧听尚书履,回首银瓶隔绛纱。

惜秋华 陆蔚庭秋夜读书图

宋代 安道

澹月疏星,掩纱窗闪烁,今宵难寐。风雨夜惊,萧萧满院秋至。

当年赋感欧阳,更叹息、无知童子。狩多少清愁,付与寒蛩声里。

一卷寄千里。对双梧引碧,绿蕉凝紫。往事旧约,绮思亚阑独倚。

风流艳说云间,仗衍派、娄东传美。余此。看百年、数沧桑几。

知风草

宋代 安道

造化无端亦有偏,世间无限好英贤。何如小草无情物,独与天机测妙玄。

景德以后祀五方帝十六首 其十 送神用《高安》。

宋代 安道

土德居中,方舆配位。乐以送神,式申昭事。

次林员外新店驿壁间三首 其二

宋代 安道

漫漫南去路,随处纪山川。齐鲁云连树,秦淮水接天。

乌栖吴苑月,人牧楚陵烟。莫道交州远,姚安已近边。

悲愤五首悼亡室滦州石氏 其五

宋代 安道

空房冷落乐羊机,忤世年年悟昨非。卿道房谋输杜断,佩腰何用觅弦韦。

诉衷情 次温飞卿韵

宋代 安道

温语。欢舞。春梦午。烟波微。欹绣枕。回锦。倚罗帷。暂得作于飞。

相依。相怜相见稀。怎同归。

题双松卷

宋代 安道

庭中双松树,柯叶何青青。岁晚岩居子,相期来斸苓。

赐游小山并金海泛舟至广寒殿诗八首 其五 瑶景翠林二亭

宋代 安道

山连琼岛宜飞凤,水作金潭会濯龙。圣主经年罢游幸,琪花瑶草若为容。

新树兰蕙葩

宋代 安道

新树兰蕙葩,杂用杜蘅草。
终朝采其华,日暮不草抱。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馨香易销歇,繁华会枯槁。
怅望何所言,临风送怀抱。

谒胡文忠公祠 其一

宋代 安道

枢轴安危第一功,上游大定举江东。目营四海无畦町,手疏群贤化党同。

江汉重瞻周雅盛,山林始启楚风雄。长沙靖乱诚相似,未及高勋又赤忠。

离亭燕 送王干臣部郎大贞还京

宋代 安道

两度师船南下。飘拂国旗高挂。浩荡皇恩宣布处,付与桥民佳话。

欣道使臣来,博带儒冠閒雅。

地是车牛传舍。人有联骚吟社。海外能谈存古事,礼失而求诸野。

惆怅别星轺,珍重采风归也。

题留连亭

宋代 安道

忆昔曾为海上豪,胭脂马上赤连刀。此地斩分陈总管,彼时斫断莫军曹。

固知今日由天定,方信当年漫自劳。英雄每每无常在,战袍著尽又方袍。

题太平馆

宋代 安道

万物荣枯自有时,梅花非早菊非迟。
时人莫似春蝴蝶,才到花开便满枝。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